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的生物学活性广泛,多种肿瘤组织存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异常和(或)NO产生异常。宿主和肿瘤细胞的NOS表达及NO合成差异,对肿瘤细胞的生存和转移潜能有不同影响。研究NO及NOS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效应机制,有望发现防治肿瘤转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NO)作为体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其生物学作用复杂、多样,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表达密切相关.NO通过G蛋白受体激活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O供体药物及NOS抑制剂具有抗肿瘤和放化疗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其手术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手术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对 41例口腔鳞癌、31例口腔颈面部良性肿瘤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血清NO和NOS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口腔鳞癌组中NO和NOS水平在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病变切除手术后NO及NOS显著低于手术前 (P <0 .0 5)。结论 :NO和NOS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NO和NOS的检测对口腔鳞癌的病情判定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的NOS、NO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患者的NOS、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未手术切除者NO比手术切除者高(P<0.05).结论 NO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检测NOS、NO的水平,可作为肿瘤诊断以及判断病情变化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肿瘤生物学中,一氧化氮(NO)具有复杂的浓度依赖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与机体免疫反应、DNA损伤、凋亡发生有关。机体炎性反应可以诱导NO合成,参与肿瘤的发生。另外,NO可以引起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扩张,从而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目前的研究结果NO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仍不一致,诱导型NOS在胃肠道肿瘤的表达研究尚不统一。本文对近年来NO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不仅在细胞间信息传递及免疫功能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所致的免疫抑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NO、NOS的影响,我们对10例MM患者于化疗前及第1次至第4次化疗后,分别测定NO、NO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系.一氧化氮(NO)是由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的,NOS是体内产生NO的限速酶.NO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较为复杂,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VEGF, b-FGF,NOS2 和 NOS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一氧化氮合酶 2 (诱生型 ,NOS2 )、一氧化氮合酶 3(内皮型 ,NOS3)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 )染色技术对 95例NSCLC石腊组织标本的VEGF、b -FGF、NOS2 和NOS3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VEGF、b FGF表达与TNM分期、IMVD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两者共表达与IMVD有关 (P <0 .0 1 )。NOS3与组织学分型、IMVD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NOS2与IMVD有关 (P <0 .0 5)。相关分析显示促血管形成因子 (VEGF、b FGF)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2 、NOS3)的表达呈正相关 (r=0 .30 1 8,P <0 .0 5)。结论 :VEGF和b FGF在促进血管形成和促进肿瘤转移方面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并且有NO的参与 ;VEGF、b FGF、NOS2 和NOS3的检测对于判断NSCLC转移和预后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oxide synthase,NOS)与浸润性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30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乳腺组织和3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的 NOS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抗第8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根据ⅧRAg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1)浸润性乳腺癌 NOS活性(2. 22±1 .39)显著高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 29±0 .48)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0 .50±0. 14),P=0 .004,P=0. 000;相应癌旁乳腺组织NOS活性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P=0 .000。2)乳腺癌 MVD计数(40. 53±8. 29)明显高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8. 07±4. 90),P=0 000。3)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NOS活性(2 .60±1 .6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 .72±0 .41),P=0 .048,且明显形成更多的微血管,P=0 000。4)乳腺肿瘤组织NOS活性和MVD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ER、PR表达状况无关。5)浸润性乳腺癌NOS活性与肿瘤 MVD呈正相关,r=0 .494,P=0 .014。结论:1)浸润性乳腺癌NOS活性、MVD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生成可促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促其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2)肿瘤微环境中 NO合成增加可能促肿瘤生长。3)NOS活性增加可作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体肺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各亚型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例人体肺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三种亚型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肺癌组织中有三种亚型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以NOS1和NOS3表达为主,其中,NOS1在腺癌中的表达强于鳞癌(P<0.05),NOS1和NOS3在临床一、二期肺癌的表达高于三、四期肺癌(P<0.001),无淋巴结转移者NOS1和NOS3的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2和P<0.001).结论NOS尤其是NOS1和NOS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抑制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