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风是常见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以老年组为最高。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衰退 ,故康复较慢。并且疾病所致躯体状态的改变 ,如口角歪斜、言语障碍、四肢活动不便 ,容易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致整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降低。因此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改进护理质量以及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一般资料1999年 7月~ 10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患者 3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5 0岁 ,最大 76岁 ;病愈出院 15例 ,好转出院 8例 ,尚在治疗者 5例 ,死亡 2例。2 心理障碍特点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观察 ,发…  相似文献   

2.
尿失禁属于中风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易使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其康复十分不利,因此,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实施系统的治疗十分重要.同时为加强中医康复的操作技术,不断推广中医康复技术标准化建设[1],本研究将从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医治疗方法及康复护理方面进行综述,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使得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流畅,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斌  张勇 《当代医学》2013,(27):149-150
中风后精神障碍是中风后较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该病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给病人的预后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给予辨证分型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永红 《吉林医学》2010,(30):5349-5349
目的:探讨中风的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以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方法:对80例脑血管意外中风所致偏瘫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该组患者的Bathel的指数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提高,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及时、有效、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抑郁症与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中风不仅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导致患者生理残疾、情感障碍、特别是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干扰和阻碍中风病人康复过程并影响其生活质量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173例中风后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中风后抑郁症(PSD)与中风病康复的关系。临床和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遗证患者容易出现自悲及恐惧等特殊心理障碍,常会影响治疗和诱发再次中风。因此,针对这一特殊心理状态,认真分析,实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对防止疾病复发、促进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1中风患者特殊的心理障碍中风的主要后遗证是语言障碍和肢体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随之出现的躯体及各种心理功能的障碍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中风后各种功能损伤带来的抑郁情绪反应已被证实。国外文献报道中风患者有 4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1 ] 。国内有文献报道中风后抑郁发生率是 5 5 % [2 ] 。这种心理障碍对病人的预后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探讨心理治疗 ,特别是早期心理干预对中风康复的作用 ,笔者自 1998年~ 1999年对中风所致偏瘫病人予以相应的心理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系我院 1998年~ 1999年住院病人 ,所有病人均经临床检查、CT、MRI等确诊 ,符合全国第二届…  相似文献   

8.
针刺时机对中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艾君  黄宗卫 《四川医学》2001,22(4):390-391
笔者自 1992年 12月至 1999年 10月在临床上观察了2 0 0余例中风患者的针刺疗效 ,发现选择适宜的针刺时机对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笔者随机将 2 0 0余例中风患者分组观察对照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2 0 0余例中风患者 ,其中脑出血 30例 ,脑梗死 88例 ,面神经麻痹 112例。其中根据选择针刺治疗时机的早晚又分为 :在患者发病伊始即开始进行针刺治疗 ,或不超过 72小时即配合针刺治疗 ,称为治疗组 ;在中风患者发病半个月至 1月以后才开始针刺治疗的病人 ,称为对照组。所有的针刺患者均同时应用西医的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中风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约2/3的中风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早期康复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可明显减少继发合并症,可以在残疾、残损、残障3个层次上提高患者功能[2],我院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住院56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将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风后偏瘫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其中手功能障碍的恢复又滞后于下肢,延缓了偏瘫康复的进程。因此,探寻有效的康复疗法改善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近5年来针灸、康复以及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旨在探讨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优化方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风偏瘫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 ,造成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临床上将其分为两大类 :缺血性和出血性。近年来 ,随着对中风早期诊治水平的提高 ,其死亡率已有明显降低 ,但后遗症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很高。是期对这些患者进行的康复治疗 ,有可能使病人的肢体功能部分或全部得以恢复。我们运用综合康复治疗 4 6例中风偏瘫患者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 6例中风偏瘫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 ,其中男 2 3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4 6岁 ,最大 85岁 ;病程在 1月~ 18月之间 ;脑梗…  相似文献   

12.
周之人 《当代医学》2013,(11):144-145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5月~2012年2月采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并与仅采用康复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在治疗后15d和1个月研究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15、4.87,P<0.05)。在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BI指数≥75分分段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4.88,P<0.05)。结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对66例中风患者在体育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随诊2年,以该院1999年12月~2003年1月选行体育康复治疗出院的中风患者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出院2年后社会回归率及精神抑郁患病率。结果:2年后治疗组社会回归率为90.90%,对照组社会回归率为65.21%,精神抑郁患病率治疗组为25.75%,对照组为54.3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患者在进行体育康复治疗时配合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可明显地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率,减少精神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风言语障碍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至少 1 3以上中风患者可产生言语障碍。中风言语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 ,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 ,给患者本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中药、西药对中风言语障碍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通过近年的临床探索 ,制定了治疗中风言语障碍的方案 ,即采用针刺配合言语训练 ,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6 0例患者中 ,男 4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4 2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6 1岁 ;病程最短 15d ,最长 15 0d。语音障碍 19例 ,运动性失语 32例 ,感觉性失语 4例 ,混合性失语 5例。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15.2至2017.8接诊的8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强化中医护理干预,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对比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并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具有长期病程 ,高复发率特征的慢性精神病性障碍。这类患者经治疗进入康复期后 ,随着精神活动逐渐恢复正常 ,心理状况也会有新的变化。有调查结果表明[1] ,处于康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归纳起来为忧虑、自卑和多疑。本文对 5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 4周的心理指导 ,随访一年康复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者均符合CCMD - 2 -R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并经治疗阳性症状基本控制。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5 0例 ,为心理指导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技术配合传统医学对中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运动疗法,内服中药,针灸,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综合手段治疗。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中风患者疗效。结果: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提示:康复技术配合传统医学综合治疗中风的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风尿潴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不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不便,而且影响中风的治疗与功能康复。近10年来我们在总结以往治疗中风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开窍启闭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尿满留患者6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一厂。回临床资料本组65例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缺血性中风尿储留38例,出血性中风尿储留27例,男23例,女42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最大76岁,最小48岁。病程最短id,最长87d。65例均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2治疗方法2.1取穴人中、内关(双)、中极、三阴交(双)、头针额旁正线(双)。2.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发设计中风恢复期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路径.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文献、专家论证等方法,设计中风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路径,对中风恢复期的患者实施规范化综合治疗.结果 建立了中风恢复期中西医综合治疗路径、康复路径、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路径及出院后随访路径.结论 中风恢复期诊治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在强调诊疗服务标准化的同时,突出了医疗、护理、宣教、康复全面照顾及院内、院外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康复+针灸组。康复训练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康复+针灸组在康复训练组方案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康复+针灸组对比康复训练组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康复+针灸组对比康复训练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