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心静脉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皮穿刺置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管径较粗、血流速度快且流量大的中心静脉,以减少药物刺激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降低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对外周静脉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已被广泛应用~([1])。但与其相关的感染问题也随之日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减少此类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34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原发肿瘤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无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无骨髓抑制、使用导管类型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年龄≥60岁、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4周、合并糖尿病、有原发感染灶、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30 g/L、有骨髓抑制、使用双腔或多腔导管与无感染者相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置管位置、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骨髓抑制、导管类型为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应尽量选择适宜的导管进行留置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减少感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在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0月ICU56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导管相关性感染组(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非感染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0例患者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19.6%,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1.8%,革兰阴性杆菌占41.8%,真菌占6.4%。经统计学分析,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导管留置时间、入住ICU时间、血液净化治疗数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ICU中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清ALB、GLU、导管留置时间、入住ICU时间、血液净化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拔管和抗生索治疗有助于降低CVC—RI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包括picc)使用情况进行目标性检测,回顾性分析.结果 CRBSI千日导管感染率从7.98‰下降至4.31‰,感染病原菌共25株,革兰阴性菌23株,占92%,革兰阳性菌2株,占8%.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也随之增高.结论 做好医务人员培训,规范深静脉置管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手卫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CLABSI发生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LABSI,将纳入患者分为CLABSI组和非CLABSI组。分析纳入患者相关数据,探索CLA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43 987例。其中,CLABSI组63例,非CLABSI组43 924例。CLABSI的发生率为0.18/1 000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比值比(odds ratio, OR)=74.0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2.661,242.005),P<0.001]、血液透析[OR=4.531,95%CI(1.899,10.809),P=0.001]及导管留置天数[OR=1.017,95%CI(1.005,1.02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VC-RB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5例中心静脉穿刺患者发生导管性感染的资料,并通过导管末端培养与血培养,或通过导管出口部位分泌物培养,分析患者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2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导管尖端部位感染4例,出口部位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8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与感染率无关( P >0.05).置管时间与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R=0.32 ).置管时间<1周,感染发生率为0;≤1周且<1个月感染发生率为24%;≤1个月感染发生率为76%,各时间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CVC-RBI 发生率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与各种操作、患者自身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JP3〗分析某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调查2009年1月-2017年10月某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47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23.48%;住院时间(≥14 d)、置管留置时间(≥7 d)、入住ICU、股静脉置管、紧急插管、重复置管≥3次、治疗使用抗菌药≥3种、联用抗菌药物≥3种、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4 d等9个因素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股静脉置管部位、重复置管、联用抗菌药物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应采取以主要因素为主的综合措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JP〗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ICU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无感染组724例。分析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及治疗情况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各项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感染组年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占比均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机械通气、应用多腔导管、静脉营养人数占比以及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种类均高于无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种类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种类。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达到降低感染风险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科2007年8月-2009年3月发生CR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阳性病原菌16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屎肠球菌2株、白色念珠菌3株、大肠埃希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产气肠杆菌1株、伯克霍尔德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真菌1株。结论CRI病原菌、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医务人员操作护理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为医疗工作的液体、血液制品、营养物资、药物的输入,血液动力学监测,采血及急救通道的维持提供了可靠途径,但它往往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细菌谱及药敏结果,探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359例血透置管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6.68%,留置时间、患糖尿病为感染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管感染最常见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较高感染率,缩短留置时间、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原菌监测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危重患者救治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导管尤其是静脉导管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为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血管内插管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导管置放所造成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侵入导管端培养出的微生物与患者血液培养(以外围血管采血为佳)所分离出的微生物相同,并伴随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护理管理》2020,(5)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 ofScience、EBSCO、CBM、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章,对结局指标合并后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 :纳入的19篇文献中,共11 672例患者,957例患者出现感染,发生率为8.2%。涉及到了26项危险因素,除去仅有1篇文献提及的危险因素,对剩余的14项危险因素结果进行分析。年龄≥60岁、有合并症、血液系统肿瘤、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7个月、右侧手臂、导管调整、化疗次数≥6次、免疫功能低下、输注肠外营养、夏季置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合并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规范严格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降低导管相关性危险因素的影响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率及预防反复CRBSI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血液科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的血液肿瘤患儿的基本信息,回顾性分析CRBS... 相似文献
17.
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EICU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资料、置管情况及置管操作人员工作时间,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究护理对策。结果: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83%,且病人年龄≥60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0分、夏季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 d、非抗感染管置管、多腔导管及操作人员工作时间<5年均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病情严重情况、置管季节、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及操作人员因素等,应在置管前对病人病情及体征进行详细判定,选择更加适合的置管部位及导管种类,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及强化操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法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4)
正ICU危重症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方式,而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感染发病较多[1]。因此有效解决相应的感染问题能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2]。本院中心ICU及各专科ICU收治的27例确诊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通过分析相关感染中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院中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 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 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