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3日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08例、疑似患者23例以及其他病例9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SARS-CoV-2核酸RT-PCR检测结果作为比对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并分析抗体与疾病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确诊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IgM/IgG联合检测比IgM和IgG单独检测的敏感性高。IgM/IgG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1%、89.4%、93.7%、9.24、0.02。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IgM或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IgM/IgG抗体下降的程度不一样。结论 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对COVID-19的诊断很重要,联合RT-PCR可以更好地排除或确诊,避免疾病漏诊。  相似文献   

3.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需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本文报道了1例有影像学典型表现和明确流行病学史,但5次鼻咽拭子、1次肛门和粪便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第2次粪便拭子核酸检测为阳性,最终确诊的病例,以期为临床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依据。1临床资料1.1入院情况男,68岁,因“咳嗽伴发热4 d,加重伴气喘1 d”入院。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传播备受关注。如何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关键。虽核酸检测仍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受样本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样品保存、运输、核酸提取、检测试剂检出能力等多因素影响,不少病例多次核酸阴性而延误诊断[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提出SARS-Co V-2特异性Ig M/Ig G抗体检测可作为COVID-19诊断指标之一,但不同方法之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报道1例核酸连续多次检测阴性、7种方法抗体检测连续多次阳性而最终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旨在为制定COVID-19筛查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者88例(115例血清样本)作为疾病组,排除COVID-19(核酸检测阴性)的其他疾病患者245例(245例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 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100%;SARS-CoV-2 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4%、100%;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提高至96.59%,特异性为100%,与核酸检测的总符合率高达99.10%。SARS-CoV-2 IgM抗体水平在COVID-19病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gG抗体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结论 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敏感性高,可作为COVID-19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在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诊确诊的9例(包括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群特点、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转归等.结果 9例新冠肺炎患者均有武汉接触史,9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例,脂肪肝3例,合并糖尿病、肝囊肿、胆囊结石、肝硬化各1例.8例新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进行SARS-CoV-2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的4名COVID-19患者的鼻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分离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IgM和IgG。结果 4名患者咽拭子和3例粪便标本的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例鼻拭子核酸检测阳性;1例患者感染SARS-CoV-2一周内血清IgM及IgG出现,其余3例患者同期血清抗体检测阴性。结论 SARS-CoV2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选择多种类型标本联合检测可提高病毒的检出率;同时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gM 和IgG 抗体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20 年1 ~ 2 月初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治的28 例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 患者作为病例组,排除COVID-19 的30 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SARS-CoV-2IgM 和IgG,分析SARS-CoV-2 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 SARS-CoV-2 IgM,发病第1 ~ 6 天均阴性,发病第7 ~ 10 天,2 例患者阳性,发病第18 天后均转阳性,一个月左右达峰值,2 例患者分别在第49 天和第55 天出现9.80AU/ml(阴性)和10.79AU/ml(弱阳性)。SARS-CoV-2 IgG,发病第1 ~ 6 天均阴性,发病第8 天后均阳性。结论 发病10 天内SARS-CoV-2 IgM 阴性的患者不能排除SARS-CoV-2 感染,发病超过一周或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患者检测SARSCoV-2 IgM 和IgG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不同标本类型与检测次数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SARS-CoV-2核酸与IgM抗体检测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3次(每天1次)采集患者的痰、咽拭子、血液、唾液和晨尿标本,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规律,为治疗和防范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对365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当天、住院3~7 d、住院14~21 d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分别检测,对3个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COVID-19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细胞的动态改变。结果365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3~7 d时白细胞计数最低,均值为4.7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为67.77%,与住院当天和住院14~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VID-19患者住院3~7 d的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07×10^9/L,百分比均值为22.75%,与住院当天和住院14~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65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3~7 d白细胞计数最低,而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更为明显。经过综合治疗14~21 d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较住院3~7 d及住院当天均有上升,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川省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该市对COVID-19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该院17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转归。结果17例确诊患者中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5.8±13.8)岁;普通型10例,重型3例,危重型4例。13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其中7例由武汉返乡,6例有确诊患者接触史。14例(82.4%)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其他主要症状包括咳嗽(76.5%)、呼吸困难(47.1%)、畏寒(29.4%)等。16例(94.1%)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1例(64.7%)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T表现多为单侧或双侧的磨玻璃影。17例患者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其中16例患者采用了中药治疗,4例危重型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3.8±8.9)d,病毒核酸平均转阴天数为(20.1±10.1)d。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该市COVID-19患者多为输入性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发热、咳嗽、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T表现为磨玻璃影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北京综合三甲医院为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患者和非疑似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COVID-19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ARS-CoV-2核酸检测的咽拭子标本来自2595例患者,COVID-19疑似患者81例,非疑似患者2514例.咽拭子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于不同病程、不同类型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分布特点及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4日至3月3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7例,对其咽拭子、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病历记录等...  相似文献   

17.
输血产生IgM、IgG抗-M1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血清中天然抗-M或免疫产生IgG抗-M的发现近年来屡见不鲜[1~3],而由输血免疫产生IgM抗-M的报道相对较少[4].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输血免疫产生IgM、IgG抗-M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80例,以排除COVID-19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抗体和IgG抗体。收集23例COVID-19患者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样本,并进行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 SARS-CoV-2 IgM抗体、IgG抗体和IgM+IgG抗体联用的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分别为76.3%、81.3%、90.0%,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1.0%、85.0%、92.0%。在发病7 d内,SARS-CoV-2 IgM抗体、IgG抗体和IgM+IgG抗体联用的敏感性分别为65.0%、70.0%、70.0%;在发病8~14 d,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72.7%、95.5%、95.5%;在发病15 d后,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4.2%、97.4%、97.4%。SARS-CoV-2IgM抗体在发病后第5~13天出现转阳趋势,在发病第18天后可观察到转阴趋势;SARS-CoV-2IgG抗体在第5天出现转阳趋势,之后持续阳性。结论血清SARS-CoV-2 IgM抗体和IgG抗体可作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其连续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分析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的变化,评估其在新冠肺炎病情发展中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所检测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尿蛋白和尿潜血等常规指标的结果。结果19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有4例(21.1%);入院到转归白细胞计数在参考范围内波动的有13例(68.4%);19例患者中有17例(89.5%)入院时淋巴细胞百分比呈降低状态,治疗后期逐步向上都呈恢复趋势,其中8例(42.1%)转归时淋巴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水平。血小板计数:19例患者中有17例(89.5%)在整个治疗期间未见减少。D-二聚体水平:19例患者入院时都处于较高水平,治疗中有波动,曾出现高峰期,后期总体向好发展,其中死亡1例,其D-二聚体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出院时5例(26.3%)D-二聚体水平恢复正常。收集尿检数据16例,尿蛋白阳性8例(50.0%),尿潜血阳性有11例(68.8%),持续阳性(超过30 d)的有6例(37.5%)。结论在常规项目中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水平、尿蛋白和尿潜血等指标,可能是反映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对监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发展、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出现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快速而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对预防COVID-19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获得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中国开发了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检测手段。此外,大多数患者可被检测到针对SARS-CoV-2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的特异性抗体,为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是目前SARS-CoV-2的主要检测手段,具有特异性高、检测结果可靠等优势,但对设备和操作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对目前SARS-CoV-2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