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受性评估干预对胃癌术后病人胃肠不耐受及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2例胃癌手术病人为对照组,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5例胃癌手术病人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营养耐受性评估干预,比较两组胃肠不耐受情况以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5 d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受性评估干预能够显著减少胃癌病人术后肠内营养胃肠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促进病人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术后经口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干预10 d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PA)、人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血清总蛋白(T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巨结肠患儿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围术期中,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7 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结肠癌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肠癌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近期并发症、Karnofsky体能状况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促进老年结肠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体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并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空肠造口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术后实施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全胃肠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康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空腹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护理可缩短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对胃癌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后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病人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行胃肠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的胃肠手术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比较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手术病人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104例,其中观察组48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对照组56例接受传统围术期护理,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直至恢复肛门排气,鼻饲饮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经口进食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咽喉水肿、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经口进食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两组咽喉水肿、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不仅加快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了肺部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并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比较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进食、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2.1%比27.2%,P<0.05);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前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首次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能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ICU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CU停留时间、卡式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10 d的体质量大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10 d后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住院年满60周岁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足三里穴位按摩及早期假进食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食欲、腹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食欲好、中的比率42.0%、3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0%、20.0%(均P<0.05),差的比率26.0%显著低于对照组56.0%(P<0.05),无、轻度的腹胀率54.0%、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22.0%(均P<0.05),中度、重度腹胀率1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0%、12.0%(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46.0%(P<0.05),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 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口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胃肠症状,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食道癌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部分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EC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患者,按进食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选用早期经口进食)和对照组40例(选用晚期经口进食)。观察两组恢复效果,胃肠功能,炎症反应,营养指标,术后营养不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口进食能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情况,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营养指标,改善术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6例贲门癌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行静脉输注营养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第7天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针对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低出生体重CHD患儿11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成立肠内营养小组,根据循证结果制定集束化管理措施并实施,比较两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实际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经鼻喂养持续时间、呼吸机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热量供给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提升低体重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9例胃肠手术且需要进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对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进行适当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观察组术后采用早期进食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胃肠功能、食欲、机体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后食欲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输液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普通饮食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食护理能够促进泌尿外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实施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鼻饲胃肠喂养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喂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周头围及每日体重增长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自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20/5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00%(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能明显改善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患儿头围、体重增长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达到使患儿早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学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纠正酸碱平衡、适时肠内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胃肠功能、并发症等。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胃肠道肿瘤术患者营养状态,提高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