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丁氧基乙醇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将2-丁氧基乙醇列为可疑人类致癌物,我们就近年来二氯甲烷的体内代谢和吸收、毒性及生物监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证明二氯甲烷与苯的急性联合作用呈毒性相加。动物急性中毒症状主要是麻醉,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染毒后24小时内相继有动物死亡现象。由于二氯甲烷和苯的联合作用具有较大毒性,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简要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二氯甲烷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以50名职业接触二氯甲烷工人为接触组,另选择同一企业43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水平,以及作业工人班末尿中的二氯甲烷水平,并进行两者间的相关分析,制订二氯甲烷的生物接触限值。结果班末尿中二氯甲烷水平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具有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62,P<0.05),回归方程为y=0.001 1x+0.038 8(P<0.001)。结论劳动者职业接触二氯甲烷后尿中内暴露与外暴露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为制定我国职业接触二氯甲烷的生物限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体沉积物毒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在水体沉积物毒性评价时常用的3种方法:生物毒性试验、毒性鉴别评价程序(TIE)和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SQGs)。生物毒性试验较化学分析方法考虑了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但是未能阐明产生毒性的具体污染物;TIE将常规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毒性试验相结合,对产生毒性的具体污染物进行逐步鉴定,为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提供了依据;SQGs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污染物的毒性作出判定,然而各种建立方法得到的基准间的差异影响了它的利用价值,需建立更为广泛、可靠的SQGs。将化学分析、毒性试验和现场生物调查结合是今后对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毒性评价和复合污染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一种新型的生物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G 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植入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方法评价生物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生物人工血管无急性毒性、无皮内刺激作用、无致敏作用,溶血率不大于5%;细胞毒性为0级;皮下植入后1周、4周、12周和26周样品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囊形成与对照无明显差别;遗传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基因突变试验均为阴性,说明生物人工血管无遗传毒性。结论:生物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天津大沽排污河的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和生物毒性的相关性,于2016—2017年的3月、5月、7月、8月、10月、11月对大沽排污河流入渤海湾的最后一个闸口上游水质的COD、NH_3-N、TP、TN、SS、BOD_5、石油类(Oil)、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大沽排污口的污染因子为COD、BOD_5、TP,COD和BOD_5与生物毒性呈正相关(P0.05),TP与生物毒性不相关(P0.05)。可探索运用COD和BOD5反映生物毒性水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归纳了用小鼠、大鼠、狗、猴四种动物,研究氟氯烷等常用气溶胶喷射剂急性吸入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毒性。根据已发表的9篇研究结果,作者建议将15种喷射剂分为四级。Ⅰ级——高毒低压喷射剂: 包括一氟三氯甲烷(FC 11)、一氟二氯甲烷(FC 21)、三氟三氯乙烷(FC 113)、三氯乙烷、二氯甲烷5种喷射剂。当猴和狗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采用商品化的发光细菌(青海弧菌)检测PM2.5颗粒物综合生物毒性的方法。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采样点用大流量采样器和石英滤膜采集大气PM2.5颗粒物,利用发光细菌对重金属等物质毒性敏感的特性,通过毒性测试仪测定大气样本的综合生物毒性,并以毒性指数定量表述大气中PM2.5颗粒物的生物毒性。结果研究期间共采集PM2.5样本117件,对其中采样量达到0.05 g/膜,满足测试要求的62个样本进行生物毒性和重金属含量测试,毒性指数值为15.0~145.8,中位值为38.4,标准偏差为23.6。毒性指数与重金属含量检测浓度最高的6种重金属Fe、Zn、Pb、Mn、Ba、Cu呈正相关。结论发光细菌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PM2.5颗粒物综合生物毒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毒性试验在预测和评价化学品的环境效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为受试对象的毒性试验近些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该文根据受试对象的不同,把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分为:藻类毒性试验、细菌类毒性试验、原生动物类毒性试验、蚤类毒性试验、鱼类毒性试验及群落级毒性试验。对各类毒性试验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毒性试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卤代烃广泛地用于工业和军事上,作为溶剂、清洗剂、灭火剂及致冷剂等,是车间和舰艇舱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多数卤代烃的工业卫生标准较低,有些还是可疑人体致癌物。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消氢器中燃烧)会分解成毒性或腐蚀性更强的物质。常见于潜艇舱室的卤代烃有F-11、F-12、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1.2—二  相似文献   

11.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由于石墨烯的研发、生产和广泛应用,人体接触与暴露石墨烯机会增多,使石墨烯的生物毒性效应和安全性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热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石墨烯在生物体内转运及分布、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毒性、影响毒性的因素和毒性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从垃圾渗沥液中毒性物质的来源、生物毒性测试表征方法的选择及针对渗沥液中典型污染物组分的生物毒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实现渗沥液高效生物降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有效削减垃圾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桡足动物和卤虫为实验生物对镉、锌离子共存时的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在单一毒性的基础上进行1∶1、1∶3的浓度配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浓度对两种实验生物的毒性均大于单一毒性,用相加指数法计算AI值均大于零,为协同作用。两种实验生物对毒物的毒性既快速又敏感,对综合评价水体污染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生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从瑞典引进的Nitocra Spinipes为实验生物,对汞、铬和镍离子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离子对Nitocra Spinipes均有一定的毒性,毒性最大的为汞离子,其次为铬和镍离子、Nitocra Spinipes对毒性敏感,对快速监测水质是理想的实验生物。  相似文献   

15.
氯代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氯化烷烃(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氯代烯烃(如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丁二烯等)以及氯代环烃(如 TCDD、多氯联苯等)。它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工业毒物,主要毒性作  相似文献   

16.
水生生态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生生态毒理(aquatic ecotoxicology)系采用水生生物为试验对象进行毒理学研究,是水生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及环境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水质、生物毒素评价及制订各种水质标准(包括渔业水质标准、排放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环境卫生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对水生生态毒理学的一些方法进行标准化,如ISO(国际标准组织)已向各国推荐了一些标准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也相应的制定了标准,及国家标准。生态毒理其范围包括水体中主要生物类群中代表性生物的毒性试验,如游泳性生物代表鱼类毒性试验:浮游动物代表水蚤类毒性试验:浮游植物代表藻类毒性试验;原生动物代表梨形四膜虫毒性试验;甲壳动物代表虾毒性试验;贝类代表贻贝及毛蚶毒性试验;以及这些代表性生物的富集试验、致突变试验、长效应试验和各级水生食物链生物对毒物的迁移转化等。  相似文献   

17.
纳米材料的水生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迁移到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特殊的理化性质使纳米材料与水体中的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引起其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的变化。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指出了纳米材料水生毒理学亟待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毒理蛋白质组学包括机制性研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两方面的内容。近年来,毒理蛋白质组学发展迅速,在肝毒性、肾毒性、生态毒性、药物毒性、神经毒性等毒理学分支的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其实验体系也日趋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19.
镉肾脏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暴露会导致人体肾脏、肝脏、肺脏和心血管等多种器官毒性,其中,肾脏是镉毒性的主要靶器官。随着镉暴露人群的增加,镉毒性的早期监测愈显重要。镉效应生物标志物是一类可供客观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在镉暴露过程中,镉效应生物标志物的改变能敏感地反映出镉对机体损伤的程度及部位。该文就镉肾脏毒性监测中常用的效应生物标志物的优缺点作一...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毒理蛋白质组学包括机制性研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两方面的内容。近年来,毒理蛋白质组学发展迅速,在肝毒性、肾毒性、生态毒性、药物毒性、神经毒性等毒理学分支的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其实验体系也日趋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