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为科学评价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2—10月, 运用约翰霍普金森循证方法进行证据综合, 采用临床调研、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拟订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运用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 最终确立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和0.93。通过2轮专家函询, 确立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其中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22项二级指标和85项三级指标。结论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过程科学、可靠, 可为临床提供规范指导, 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精神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精神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查阅文献资料,以"三维质量结构"为理论框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咨询26名专家,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精神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立了3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67项三级指标及相应的权重值。结论:构建的精神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充分突出了精神专科特点,为医院管理者进行专科质量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基于患者结局的宫腔镜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方法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配合临床实际、文献调研、专家小组讨论,以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护理结局为理论基础,确定专科护理指标具体内容及权重系数。结果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基于良好结局的宫腔镜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44项。结论结合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筛选出44项三级指标,为宫腔镜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理论与实证研究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5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评价其护理质量;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2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其护理质量。比较实施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前后两组专科护理质量各项指标(住院评估准确率、病情观察准确率、专科并发症干预准确率、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评估准确率、病情观察准确率、专科并发症干预准确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护理缺陷。结论本研究初步制订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其能弥补传统评价体系的环节质量控制不足,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实施过程提供保障措施可有效保障质量评价体系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心脏外科疾病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德尔菲法对心脏外科疾病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论证。[结果]确定心脏外科疾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3级,共设3项一级指标,18项2级指标和14项3级指标。[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心脏外科疾病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将专科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中,能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促进病人围术期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公认的、重要的、具有代表性、可信度强且敏感的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医院骨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在前期研究、实践48项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运用德尔菲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结果 构建了肢体血循环评估准确率、体位护理合格率、康复行为训练准确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10项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02,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积极系数分别为0.96和1.00,两轮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27,协调系数为0.36~0.68,P<0.05。结论 本研究制订的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关键内容,可操作性更强,能更好地指导护理干预和质量控制,更好地做到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乳腺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乳腺癌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提取潜在的乳腺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形成乳腺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函询法,明确乳腺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内容。结果3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6、0.835和0.910,判断系数分别为0.961、0.945和0.980,熟悉程度分别为0.711、0.725和0.840,专家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080、0.128和0.117(P<0.05)。最终形成乳腺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47项。结论构建的乳腺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专科特色突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为临床乳腺癌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方法:在调查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保障ICU专科护理技术的完整性角度来制定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利用Delphi专家调查、肯德尔(Kendall)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来对指标进行论证。结果:确定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项一级指标(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12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通过Kendall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被广东省数十家三级医院采用。结论:根据ICU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以各项ICU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单位制定指标评价体系,是切合ICU护理临床实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柯氏模型为导向,构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专科性的骨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选取我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15名骨科护理专家及10名护理教育专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百分权重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初步构建了骨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66项三级指标。结论: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骨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从反映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全面关注低年资护士的专科职业规划及个人综合素质成长;构建指标的专家积极性、协调程度、权威程度较高,该评估体系科学、实用、专科性强。  相似文献   

10.
曲俊晓  付秀荣 《护理研究》2022,(22):4007-4012
目的:构建手术室泌尿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拟订手术室泌尿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手术室泌尿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4和0.86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1和0.253,第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均分为4.58~5.00分,变异系数为0.00~0.24,满分比为0.57~0.92。最终形成包括3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58项三级指标的手术室泌尿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手术室泌尿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行性较强,可有效评价手术室泌尿亚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医院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4—7月,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 拟订条目池, 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0/2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7和0.00~0.24。2轮函询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0.166和0.192、0.161(均P<0.05)。最终构建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83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 过程质量指标权重最大为0.493 4, 其次为结果质量指标, 权重为0.310 8, 结构质量指标权重最小, 为0.195 8。在二级指标中, 肢体血循环评估标准的组合权重最大, 为0.099 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关键内容, 可操作性更强, 能更好地指导护理干预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眼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172、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突出眼科护理专科特点,为眼科护理管理者进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工作室的运行与评价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 ”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横断面调查、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8和0.947,变异系数为0.05~0.29和0.02~0.2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6和0.210。最终构建的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29项和评价细则87项。结论 构建的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对其长期运行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宁  吕琳  杨丽梅  王晓平  韩琳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21):2565-2571
目的 构建本土化、科学可靠的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化工具。方法 2021年6月—1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循证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制订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确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9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0~0.156、0.162~0.196,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符合伤口造口专科临床实践与护理管理特点,可为客观评价伤口造口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丽  周卫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40-42
目的:对急诊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elphi法。结果:在访谈、回顾大量文献和发放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先确立备选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52项。采用Delphi法对遴选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后,一级指标仍为3项,二级指标增加为16项,三级指标增加为67项。两轮问卷专家回复率分别为86.67%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5。结论:通过对急诊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的初步研究,得出了急诊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涵盖的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之一,为以后进一步探索研究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找出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构建统一的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家访谈,以Donabedian的“三维质量结构”为理论框架,识别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采用德尔菲法咨询护理专家14名,对评价指标进行论证,初步确立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立了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8项三级指标及相应的权重值。结论通过初步构建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指标评价关键指标的体系,为医院护理质量的准确定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为科学评价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依据,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 初步拟订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采用德尔菲法选择来自全国27个省或直辖市的31所三级甲等医院和护理院校的3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对标准进行筛选和修改, 确定骨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 一、二、三级标准的变异系数均≤0.25。2轮函询, 一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均为0.088, 二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03和0.140;三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19和0.110。通过2轮专家函询, 确立骨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分为3级, 包括3项一级标准(结构质量标准、过程质量标准及结果质量标准)、21项二级标准和80项三级标准。结论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 体现专科特色, 可为骨肿瘤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病人围术期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的内容、监测与分析,为创伤骨科专科病人实施标准化、专业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600例创伤骨科病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600例住院创伤骨科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指标:护患比为0.17即不等于1:6;过程指标:肢体血循环评估准确率99.22%,神经功能评估准确率为98.43%,疼痛评估准确率为99.14%;体位护理合格率为98.82%、康复行为训练准确率为98.35%;结果 指标:共7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其中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0.67%,包括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石膏引起压疮,1例支具引起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50%,2例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病人满意度和疼痛控制满意度分别为98.74%和99.21%.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病人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使用专科质量敏感评价指标对创伤骨科病人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有效干预和控制骨科专科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徐丽  何燕  侯向华  向美芹  汤丽  李玮桐  郭平 《护理研究》2015,(10):1217-1220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利用Delphi法对NICU临床护理专家进行两轮的问卷函询,确定N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形成了NICU护理质量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5项及相应的细则127项。[结论]专家积极性、权威性高,意见协调程度好,建立的N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现NICU专科护理质量内涵,为制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及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提高儿童骨科护理质量问题及儿童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性评价指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敏感且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儿童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便于管理者对儿童骨科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方法成立课题组,以结构-处理-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评价、2轮德尔菲法构建儿童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930、0.940、0.920、0.905.均0.700;第1轮各级指标的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依次为0.404、0.486、0.332;第2轮各级指标的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依次为0.448、0.418、0.400,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77个。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可信度高,形成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为儿童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满足优质服务要求,为骨科患儿提供精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