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行PICC置管的11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B超随访检查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确定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结果3.6%(41/1137)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RR=1.04,95%CI:1.01~1.07,P=0.013)、有PICC置管史(RR=3.22,95%CI:1.53~6.77,P=0.002)、送管次数越多(RR=1.98,95%CI:1.30~3.00,P=0.001)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年龄大、有PICC置管史、送管次数多是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望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症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PICU收治的19例PICC并发静脉血栓患者设为血栓组,选择同期117例未发生静脉血栓的PICC患者设为非血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两组PICC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ICC型号、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CC型号≥3F、血清D-二聚体>5 mg/L是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CC型号≥3F、血清D-二聚体水平>5 mg/L增加PICU儿童PICC并发静脉血栓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倪婷婷  何倩颖 《护理学报》2017,24(15):44-47
综述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现状.从肿瘤患者本身、PICC置管因素、其它疾病因素等阐述PICC相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更有效地避免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提高医护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从置管时、置管后2方面进行预防.其中,置管后措施包括湿热敷与功能锻炼,空气压力波治疗,无症状性血栓筛查,风险预警评估、药物预防、传统医学预防、改善健康教育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行PICC置管的41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置管期间血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13例患者置管期间发生血栓16例,占3.87%;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导管尖端位置、既往血栓病史,活动量少、肥胖、血红蛋白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 APTT)是出现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重视肿瘤患者置管后血栓并发症,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和处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1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置入PICC导管行化疗的45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高危因素。结果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11例,发生率为2.44%;置管前D-二聚体值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分期为晚期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置入PICC导管行化疗的肺癌患者,有必要置管前常规筛查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对于D-二聚体值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晚期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减少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各风险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和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对当前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探索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为PICC相关静脉血栓评估工具的选择及预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合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 ed、Cochrane Library、OVID EBM Reviews、 CNKI、万方数据、CBM及VIP,并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等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Stata 12.1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合计样本量1277例,其中血栓组253例,对照组1024例,血栓发生率为19.81%。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史、糖尿病、高血压、COPD、活动量减少与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结论:化疗史、糖尿病、高血压、COPD、活动量减少是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239例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数38例,其余201例为非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PICC置管之后,至形成血栓的时间为(17.19±2.09)d;38例血栓患者中,其中2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均在PICC置管之后的10d之内,构成比为52.63%(20/38),有3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在PICC置管之后的20d之内,构成比为78.95%(30/38),其余8例均在置管20d之后,构成比为21.05%(8/38);(2)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如下几点:使用ESA,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以及血小板数。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重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并采取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 n=23)、非血栓组( n=1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携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易发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91例乳腺癌病人携带 PICC 期间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总结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探讨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结果]5例病人在携带 PICC 不同时期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病人本身的因素、置管操作中的细节、血管的选择、置管后的预防措施等。[结论]针对乳腺癌病人携带 PICC 治疗期间静脉血栓的易发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的血栓要妥善处理,以便让 PICC 产生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76例,统计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例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肺癌化疗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PICC置管期间是否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分为病例组50例与对照组1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穿刺次数、同步放疗、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肢体活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BMI≥25、合并糖尿病、腺癌、置管前D-二聚体>0.5 mg/L、置管肢体过度或缺失活动(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受多因素影响,需强化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携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易发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91例乳腺癌病人携带PICC期间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总结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探讨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结果]5例病人在携带PICC不同时期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病人本身的因素、置管操作中的细节、血管的选择、置管后的预防措施等。[结论]针对乳腺癌病人携带PICC治疗期间静脉血栓的易发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的血栓要妥善处理,以便让PICC产生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本院门诊和住院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上肢静脉血栓18例,统计分析发现感染、住院、使用ESA、治疗剂量抗凝与上肢静脉血栓有关(P0.05)。结论:通过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对肿瘤患者预防血栓形成策略提供一定线索,从而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患者在PICC置管后出现了静脉血栓的症状,经静脉B超确诊发生了右侧腋下置管静脉管腔内血栓,血管外科会诊后拔除了PICC管。通过口服华法令、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以及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PICC拔管顺利,血栓消融并重新给予置入式静脉输液港,使患者能继续完成化疗 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静脉血栓是置管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静脉血栓,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发现静脉血栓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血栓的消融;预防血栓脱落引起其它器官的栓塞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护士要根据PICC置入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PICC置管所致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7例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资料,其中有14例患者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占比为16. 09%。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癌化疗PICC置管所致上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单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D-二聚体水平、导管型号、病理类型、吸烟史;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D-二聚体水平。结论肺癌化疗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须动态监测血糖、D-二聚体水平,积极给予患者信心和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血栓预防措施从而制定合理的静脉血栓防治方案。方法对2008-01-2009-08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185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PICC置管患者血栓发病率为7.57%,其中预防组发生血栓发生率2.88%,而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置管后抗凝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及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术后行PICC置管的患者51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资料以及活动时间等临床资料,统计发生血栓及非计划拔管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中,发生血栓36例,发生率为7.06%;单因素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置管上肢活动时间为PICC并发血栓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糖尿病史、活动时间为PICC并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计划拔管27例,发生率为5.29%;单因素分析显示,BMI、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是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是非计划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PICC小组对患者导管的规范化管理,可预防导管相关血栓形成、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130例PICC置管并带管出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臂操预防胃肠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置入PICC行化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置管后,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导管维护,观察组在PICC常规导管维护基础上给予手臂操锻炼.观察比较2组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栓发生时间及血栓形成部位.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5例,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17例,2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于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分别为2、2、1例和5、7、5例,2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臂操可早期预防胃肠肿瘤化疗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2]报道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26%。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是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