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2006-12确诊的13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13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口腔黏膜白斑、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应注重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100%)、恶心/呕吐(94.7%)、发热(78.9%)、颈强直(84.2%)为主。7例CSF蛋白升高,10例CSF葡萄糖下降及11例CSF压力升高。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58.9±27.8)/mm3。影像学检查显示多为脑积水、脑梗死、脑萎缩和脑疝。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的使用率为31.6%、21.1%、47.4%和47.4%,仅2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9例患者误诊率为31.6%,死亡率为21.1%。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及早诊断并早期使用抗真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也最为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AIDS)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近年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滋病(ADIS)合并隐球菌脑炎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28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入院时已经进行HAART治疗9例,未行HAART治疗19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者20例(20/28),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抗原阳性15例(15/15)。颅内压明显升高>350mmH2O 7例,腰大池置管引流术9例;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21例,给予两性霉素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3例,单用氟康唑治疗1例,未抗真菌治疗1例;好转21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的患者免疫力低下,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抗原检测可提高隐球菌脑炎的诊断率,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6.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农民。以"头痛、发热伴呕吐1周"收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之后出现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及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精神、睡眠及饮食差,遂于2009-10-12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头CT示右枕叶及右顶部钙化点。于当天转入作者医院急诊,查脑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出现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期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力低下者可急性发病,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导致蛛网膜粘连而引起多组脑神经受损;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脑积水.病情进行性加重,未治者常在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可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1]).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易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在AIDS患者中常见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莱索托王国是艾滋病高发国家,发病率高达30%~40%。本文作者在莱索托医疗队援外期间收集整理了2005年9月~2007年7月在莱索托QueenⅡ医院内科病房HIV抗体阳性患者467例中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作者在援非医疗队期间中非友谊医院于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头痛、高热最为常见 ,脑脊液检查 ,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 2 6例 (83 9% ) ,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 (ELISA法 )阳性 2 9例 (93 5 % )。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与 5氟胞嘧啶 (5 FC)或与咪唑类药联合治疗。结论 :讨论了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肿瘤化疗的开展,以及艾滋病的增多,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一般情况差,病死率高,因此除积极抢救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隐球菌脑膜炎25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2 9岁 ,因头痛 10余天 ,加重伴恶心、呕吐 3天于 2 0 0 0年 9月 8日入院。 10余天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轻微头痛 ,近 3天呈持续性剧烈头痛 ,伴恶心、呕吐数次 ,非喷射性 ,无发热及咳喘 ,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患者 2月前右下肢曾患“带状疮疹”,治疗后好转 ,否认结核密切接触史。查体 :神清 ,精神差 ,双侧瞳孔等大、等园 ,对光反射灵敏。颈软 ,心肺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克氏征 (+) ,布氏征 (- )。腰穿检查 :脑脊液呈无色、透明 ,无凝块 ,蛋白定量 0 .78g/L,糖3.8mmol/L ,氯化物 116 mm ol/L ,细胞计数 5× 10 6 /L ;头颅CT…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为我院 197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2 .5岁。鸽粪接触史 3例。 1例曾使用多种抗生素。确诊前病程 2 0天~ 40月 ,平均 2 2 5天。确诊前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 ,误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例。1.2 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 3例 ,亚急性起病 4例 ,慢性起病 2例。头痛 9例 ,呕吐 7例 ,发热 6例 ,颈项疼痛 3例 ,腰痛 1例 ,癫痫发作 1例 ,幻觉 1例 ,视物模糊 3例 ,复视 1例 ,耳鸣 1例 ,行走不稳 2例。意识障碍 6例 ,颈项强直 7例 ,kernig’s征阳性 2例…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常进行性加重,病死率极高。若未经抗真菌治疗,病死率高达87%〔1〕。随着人们长期不规则大剂量的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有使本病增多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3-07~2004-09在我院确诊的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7例,女11例;发病年龄15~64岁,平均33·8岁;居住环境:农村14例,乡镇11例,城市3例;职业:农民11例,工人4例,干部2例,学生2例,乡村教师2例,经商2例,养蛇1例,无业4例。1·2发病前原发…  相似文献   

16.
隐球菌抗原检测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测的阳性率,首次使用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法,对13例患者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100%。该方法快速、敏感和可靠,是诊断隐球脑膜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5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453例及本院10年来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9例病例,平均年龄34.2岁,445倒报道芡病前健康者237例(53.3%),有鸽粪接触史者54例(12.1%),有基础疾病者150例(33.7%).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例(0.9%)。初诊误诊率218/392(55.6%),共24种疾病。首次腰穿隐球菌阳性率38.1%(118/312),2次以上阳性率57.7%(180/312)。治愈率36.8%(135/36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0年~1998年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下称隐脑)12例,全部病例均在CSF涂片找到隐球菌,9例做CSF培养,6例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男4例.女8例,年龄3~64岁。平均32.5岁。以青壮年为多。与鸽有密切关系2例。病期2月3例,1月1例,3周4例.2周4例。12例中仅1例入院时确诊为隐脑.11例在院外或院内均发生误诊。误诊为结脑8例,散发性脑炎3例.误诊期5~72d。平均22.5d。因治疗无效3例入院后第1次找到隐球菌,8例均在3~5次才找到隐球菌。被误诊的11例全部用过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除2例在院外使用激素的剂量不明,其余9例有记载,70~250mg.平均150.5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