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峻 《当代医学》2006,12(11):72-73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而准确的产前评价胎儿安危的监护方法。方法对285例自觉胎动异常的晚孕妇女,包括胎动频繁组216例,胎动过少组69例进行胎心监护,从羊水污染,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脐带异常的发生率,围产儿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动频繁组与胎动过少组在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异常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当胎心监护无反应型时,无论胎动频繁或胎动过少均与胎心监护有反应型在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异常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动异常且NST无反应时,胎儿预后不良,尤其胎动减少伴NST无反应型时,可预示胎儿严重缺氧,应立即结束妊娠。因此胎动计数配合胎心监护可作为产前诊断胎儿窘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寻找简单而准确的产前评价胎儿安危的监护方法;方法:对2000年10月-2002年1月244例自数胎动异常的晚孕妇女进行胎心监护,从羊水粪染程度、脐带异常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对比分析;结果:胎动异常且NST<7分时,胎儿预后不良,尤其胎动减少伴NST<7分时,可预示胎儿严重缺氧;结论:胎动计数配合胎心监护可作为产前诊断胎儿窘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监测方法和围生儿预后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分析了 30 6例羊水过少的临床资料 ,运用NST、胎动计数、AFI和观察羊水粪染程度进行监测。结果  30 6例羊水过少中 ,NST正常 2 95例 ,占 96 .4 % ,NST异常 11例 ,占 3.6 % ;胎动计数正常者 30 2例 ,占 98.7% ,胎动减少者 4例 ,占 1.3% ;羊水粪染Ⅲ度 92例 ,占 30 .1% ;发生胎儿窘迫 30例 ,占 9.8% ,新生儿窒息 2 1例 ,占 6 .9% ,围生儿死亡 2例 ,占 6 .5‰。结论 羊水过少高发于孕 4 0周后 ;NST和胎动计数是羊水过少监测的重要指标 ;羊水过少时 ,NST正常者、胎动计数正常者、AFI>5cm和羊水粪染I~Ⅱ度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分别低于NST异常者、胎动减少者、AFI≤ 5cm和羊水粪染Ⅲ度者 ,有显着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4.
高雪松  肖小敏 《广东医学》2003,24(3):258-260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B超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及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对孕妇联合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8例孕37-43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B超和脐血流检测仪联合监测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BPS评分、S/D值、羊水性状、脐带异常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胎儿宫内窘迫为36.6%,其中NST无反应型为69.9%,BPS评分≤6为41.2%,S/D值≥3为5.3%,脐带异常为42.9%,羊水混浊为42.0%,新生儿Apgar评分≤7为6.6%,无围生儿死亡。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BPS评分、羊水混浊Ⅱ Ⅲ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正常胎儿相比,P均<0.05。NST、BPS、未合并羊水混浊与Ⅲ度浊浊的各自新生儿Apgar评分≤7者相比,分别为P<0.01,P<0.05,P<0.05。新生儿窒息均发生在NST无反应型,BPS评分≤6者占66.7%。S/D值≥3和脐带异常的新生儿Apgar评分≤7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NST-BPS-S/D对孕妇进行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围生儿愈后作出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爱萍 《河北医学》2006,12(12):1241-124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无应激试验(简称NST)监护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于妊娠36周后应用NST对286例孕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预后进行评估。结果:NST反应型组和异常型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等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NST反应型与异常型预测胎儿预后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及敏感性分别为95.8%、41.6%、75.6%、82.4%。结论:NST可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宫内异常情况,为临床早期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提高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对待发羊水过少围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原因不明性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记录其NST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情况,胎儿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及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NST异常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降低(P<0.001)。羊水粪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及MAS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5)。结论:NST异常可作为预测特发性羊水过少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羊水粪染窒息新生儿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进行分娩前胎心监护,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pH值测定,进行Apgar评分,分析3项指标与脏器损伤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中共确诊窒息49例,占8.4%。随着pH值、Apgar评分的降低出现脏器损伤的新生儿比例升高(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的脏器损伤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低Apgar评分(≤7分)联合异常胎心监护、脐动脉血pH值<7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44.9%,特异性为100.0%,符合率为57.1%;低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值<7.2、异常胎心监护诊断窒息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6%,符合率为82.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可有效地预测评价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为窒息新生儿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羊水过少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庄 《广东医学》2005,26(4):537-538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求正确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182例羊水过少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高发于4 0孕周后,羊水过少脐带缠绕及脐带过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易并发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 ;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羊水过少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羊水过少确诊后,应严密监护,适时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羊水粪梁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中羊水症状,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分析。结果:羊水粪染愈严重,新生儿窒息率愈高,经x^2检验,P<0.05差异显著。结论:羊水染可作为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标准之一,结合NST、脐带异常、羊水减少多项指标,可提高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产程中羊水粪染程度和羊水粪染出现时间等对新生儿 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羊水粪染愈重 ,新生儿 Apgar评分愈低。羊水粪染至胎儿娩出时间长短与新生儿评分呈负相关 (r=- 0 .989)。羊水粪染出现时间不同与新生儿预后亦有明显关系 ,以潜伏期、活跃期发生者新生儿评分明显降低 ,第二产程出现者新生儿评分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影响羊水性质的因素中以脐带异常、头盆不称为最常见 ,提示在临床上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及时人工破膜 ,早期发现羊水粪染 ,适时结束分娩 ,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对359例临产产妇进行胎心入室试验(admissiontest),根据Ingemarsson等提出的标准将入室试验结果分为3型:反应型(正常型)、可疑型和危险型.结果显示:359例中24树新生儿窒息,窒息率为6.69%。入室试验反应型、可疑型和危险型分别为7827%、10.58%和11.14%。反应型组羊水污染率和新生儿窒息串分别为27.05%和2.85%,而危险型组分别为6750%和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提示:胎心入室试验可有效地预测胎儿预后,为产时胎儿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量胎儿头皮血乳酸测定监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1例产妇进行全产程连续电子胎心监护,第二产程分娩前30min取5μl胎儿头皮血测定乳酸水平,结合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羊水性状进行分组,评估胎儿头皮血乳酸值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结果:①窒息组胎儿头皮血乳酸值为(51.8±20.7)m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74±l.23)mmol/L(P<0.01)。②羊水正常组和轻度粪染组胎儿头皮血乳酸值分别为(2.65±1.16)mmol/L和(2.94±1.30)mmol/L,明显低于羊水高度粪染组(3.49±1.93)mmol/L(P<0.01和P<0.05)。③产程的长短不影响胎儿头皮血乳酸值检测结果(F=1.766, P>0.05)。结论:微量胎儿头皮血乳酸测定可以直接反映胎儿宫内缺氧程度和评估胎儿预后,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方法对1675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组270例,胎膜未破病例1405例,从中随机抽取2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270例发生难产102例,难产发生率为37.8%;对照组270例中发生难产54例,发生率为20%。结论胎膜早破是难产的警戒信号,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加强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预测胎儿体质量实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咏丰  钟梅 《医学综述》2008,14(1):126-128
产前能否准确预测胎儿体质量,及早发现巨大儿,对选择分娩方式、避免母亲软产道损伤,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感染,减少胎儿产程中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早发现胎儿生长受限,可以减少围生儿病死率、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可早诊断、早干预减少新生儿后遗症的发生。现对对胎儿体质量估计的众多的测量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86例羊水过少胎儿电子监护仪图像分析,发现羊水过少的胎儿电子监护仪的图像有如下特点:1.胎心基线变异静止型明显增多(P<0.01)。2.胎动及胎动时胎心率增速反应为无反应型明显增多(P<0.01)。3.异常的胎监图像以延长减速(简称PD)多见。4.胎心率基线异常增多(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结合分娩所见及围产儿预后,认为胎心率基线变异静止型和胎动及胎动时胎心率增速反应为无反应型是羊水过少者胎儿宫内缺氧早期信号;PD是胎儿宫内危险的征象,应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胎儿宫内窘迫丽行剖宫产的指征。 方法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的孕妇713例,按单纯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单纯羊水异常、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合并羊水异常分为3组,并与术中所见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 结果Ⅰ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5.05%,Ⅱ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2.32%,Ⅲ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9.80%,从结果看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胎心异常与羊水污染同时存在,胎儿存在或潜在缺氧情况,新生儿窒息率高,应及时娩出胎儿。单纯胎心异常或羊水污染应根据情况,有无伴随高危因素,在严密监护和积极处理下决定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经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的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分析各切面的二维声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果5例胎儿经尸解均证实为三尖瓣下移畸形;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主要声像学特点是三尖瓣下移至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三尖瓣严重反流,反流起源点降低。结论产前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前瞻性地检测188例孕妇临产前胎儿的脐带形态,以诊断及排除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统颈、脐带搭颈和脐带先露。共诊断脐带异常34例、正常154例,并测定脐带异常者脐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合股心监护,以诊断因脐带异常所致的胎儿宫内窘迫。结果CDFI诊断脐带异常正确率为97.06%,而诊断脐带无异常之正确率为100%。脐带异常者中,胎儿宫内窘迫18例.发生率为52.94%,表现为胎心监护无激惹试验(NST)及脐动静脉血液动力学明显异常,新生儿窒息7例,发生率20.59%,并且剖宫产率高达82.35%。研究表明CDFI是诊断脐带异常最可靠的方法;脐带血液动力学检测结合胎心监护,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且脐带血液动力学异常程度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程度成正比,并可预测胎儿预后。由此制定了CDFI诊断脐带异常及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胎儿窘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方法:选择1999.10.1-2000.10.31住院分娩1546例新生儿中发生胎儿窘迫的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是脐带因素;胎心监护显示晚期减速新生儿窒息率高。结论:产前B超提示脐缠绕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当出现晚期减速尤其频发晚减,胎儿不能较短时间内娩出时,则须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20.
姚军  于江 《华夏医学》2002,15(6):752-754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53例巨大胎儿的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的体重,身高,孕周有关,巨大胎儿中双顶径(BPF)+股骨长度(FL)>16.5cm者占87.41%,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降低,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儿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结论:BPD+FL>16.5cm可做为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一项可靠指标,对巨大胎儿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