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带血管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69例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腓动脉起点至腓骨滋养动脉间的距离,腓骨滋养动脉至腓骨小头的距离,腓动脉行程、外径、周围关系以及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进行了观察。结果 腓动脉起点至腓骨小头的距离为6.66mm±1.95cm,腓骨滋养动脉起点至腓骨小头的距离为13.20±2.46cm,腓骨脉外径为2.52±0.84mm,腓骨滋养动脉外径为0.79±0.23mm。结论 腓骨中段血供丰富,如果截取的腓骨超过腓骨全长的1/3,宜取中1/3为佳。如果截取较短的腓骨,宜取腓骨中、上段为佳。腓动脉走行紧贴或紧邻腓骨下行,手术中必须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成人骨胳标本的上、下腱长骨,即肱、尺、桡、股、胫、腓骨的左、右侧各100根,共计1200根。记录了滋养孔的数目、位置、高度、方向等,并和已见资料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6 0 0块腓骨上 ,用细钢丝、游标卡尺测量了腓骨的长度 ,滋养孔数 ,滋养孔在腓骨各面上的分布 ,孔径以及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 ,并列出回归方程。结果 :腓骨平均长度为 34.5 3cm± 2 .2 1cm ,滋养孔大多分布在腓骨后面占 73.37% ,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平均为15 .5 5cm± 3.94cm ,滋养孔径平均为 0 .73mm。结论 :通过测出供侧腓骨的长度 ,就可推算出腓骨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 ,再以滋养孔为中心截取所需移植腓骨的长度 ,就可保证被截取的腓骨带有主要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甘肃出土的80付(160侧、800根)成人手掌骨滋养孔的数目、高度、位置以及滋养孔的直径进行了观察及测定,测得数据作了同侧和左、右两侧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手掌骨绝大多数有滋养孔,有一孔者最多.占所有孔的94.45%。在所有有孔掌骨中,滋养孔位于手掌骨中段者也最多,占95。72%,并且大多数在外侧面和内地面。滋未孔的直径平均值为0.24±0.02mm。  相似文献   

5.
腓血管腓骨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骨为致密的细长管状骨,是小腿两根管状骨中功能次要者,其上3/4段主要作为肌肉附着处,成人取供骨后,对小腿的负重功能影响不大.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5年Taylor[1]首次报告应用吻合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外伤性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报告显微血管吻合游离腓骨移植8例的临床研究,术后随访10月~10年,疗效满意7例(87.5%).因此移植腓骨有可靠血供,骨连接部愈合快,腓骨小头解剖结构类似桡骨远端,能满意地恢复腕关节功能。因此在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需重建桡腕关节功能时,应首选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代化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肢体恶性骨肿瘤的要求不再是仅仅保全生命,而是在保住生命的同时希望能保留肢体及其功能。桡骨远端肿瘤是非常少见的,如果做截肢手术,那将失去手的功能。因此切除肿瘤保留手的功能是手术的目的。该科对一位桡骨远端骨肿瘤的患者实施了桡骨远端切除,带血管蒂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32例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32例病人,由于固定不完善而致骨不连的15例,治疗不当骨折端存在间隙或骨缺损8例,局部感染的9例。32例中由于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的5例,32例患者,12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术,5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32例胫骨骨不连均骨性愈合,3例皮瓣移植均愈合良好,并有了弹性、色泽稍暗。无伸长肌瘫痪、踝关节不稳、肢体短缩等并病发症。结论:应用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观察其与单纯植骨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改良的watson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较粗分支,再将股骨头死骨清除干净后,可在大小转子间取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内,切取适当长度带腓血管的腓骨段插入股骨头颈中心并固定,将腓动静脉与旋股外侧动静脉较粗分支无张力吻合,并避免血管蒂受压.结果:手术26例,术后进行1~2年的随访,其中22例股骨头存活,4例术后1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行股骨头置换.结论: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提高股骨头存活率,有效缓解疼痛,改善Harris评分,延迟全髋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武殿伟 《黑龙江医学》2017,(11):1072-1073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6-10间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〇一四中心医院接收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66例,均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游离腓骨平均时间为(16.03±1.24)min,总体手术时间为(95.13±4.28)min,平均出血量为(214.20±20.52)m L,平均切口长度为(8.13±1.14)cm,平均住院时间为(7.16±1.22)d。Ⅱ期、Ⅲ期、Ⅳ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即患者全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方式能够促使患者术后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较短,不会造成大量出血情况,属于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尺骨滋养孔和肌附着的自身百分位置以及滋养动脉与肌附着的关系。方法对成人76块游离尺骨的滋养孔进行观测,解剖20具成年尸体尺骨上的肌附着并定位其百分位置,观察滋养动脉起始与走形。结果尺骨滋养动脉多来自尺动脉,其滋养孔主要位于尺骨掌面指深屈肌附着的近、中1/3交界处,距离尺骨鹰嘴上缘(9.06±1.26)cm,占尺骨长的(37.41±5.17)%。从肱骨内上髁至远侧,尺骨近端的肱肌、掌面的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的肌附着近侧点和远侧点分别位于前臂尺侧长的(14.36±1.94)%和(22.60±2.01)%、(16.91±3.98)%和(74.60±3.62)%、(76.23±3.51)%和(94.41±2.57)%处。从尺骨鹰嘴上缘至远侧,尺骨内侧面的指深屈肌、背面的肘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的肌附着近侧点和远侧点分别位于尺骨长的(9.22±2.78)%和(71.50±5.01)%、(7.89±1.07)%和(33.63±3.38)%、(34.77±6.47)%和(65.91±9.69)%、(38.75±4.42)%和(72.30±4.05)%、(56.76±5.49)%和(82.73±4.43)%处。结论这些结果对尺骨骨折手术入路和治疗决策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不分性别的指骨(1688根)和趾骨(803根)共2491根的滋养孔(管)的数目、位置和方向进行了研究。滋养孔73.0%位于骨干中1/3,26.3%位于远侧1/3。滋养管97.1%背离骨的生长端。长骨异向滋养管占2.9%,推测是胚胎时期近侧滋养血管残留所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外伤清创等相关治疗,创面感染控制满意后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同侧腓骨下段长度7~11 cm,携带游离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腓骨植入骨缺损处后采取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1例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移植腓骨与前臂骨缺损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11例患者中前臂功能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的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功能好,未出现特别不适。结论 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技术是治疗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骨和皮肤同时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覃立勤 《广西医学》2011,33(7):941-942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腓骨中下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腓骨中下骨折并胫腓联合损伤3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34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32例占94.1%,良2例占5.9%.结论 手术治疗腓骨中下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对恢复踝关节正常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观察100例蝶腭孔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经鼻腔蝶腭孔行翼发神经电灼术有关的数据,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基础.蝶腭孔孔79%位于上鼻道后部,中鼻甲根部后端的上方,呈卵圆形(52%)或圆形(34%),蝶腭孔径前后径平均为6.63±2.09mm,上下径平均为5.69±1.49mm;蝶腭孔至鼻前棘和鼻后孔的距离分别平均为51.48±3.68mm 和13.98±1.74mm;孔棘连线与硬腭间的夹角平均为26.73±3.35(?),并对术中确认蝶腭孔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提高80例应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精确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80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上模拟完成病变切除及腓骨移植修复重建,打印出重建后的实体模型及指导截骨和取骨塑形的数字化导板,并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板。术后1周复查CT,再将患者的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比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截除的下颌骨颊舌侧与腓骨内外侧的长度误差。结果  实际手术截除颊侧下颌骨与模拟手术截除颊侧下颌骨误差(MB)为(0.99±1.06)mm;实际手术截除下颌骨舌侧与模拟手术截除下颌骨舌侧误差(ML)为(1.47±1.30)mm;实际手术截除腓骨内侧与模拟手术截除腓骨内侧误差(FM)为(1.41±0.97)mm;实际手术截除腓骨外侧与模拟手术截除腓骨外侧误差(FL)为(1.62±1.46)mm。结论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方面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