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医药新动态     
氯沙坦成为防治脑卒中新锐欧洲高血压学会 (ESH)前不久组织专家着重讨论了新药氯沙坦 (科素亚 )对脑卒中防治的巨大影响。国际著名心血管病杂志《LANCET》今年报道的一项涉及近万名患者的研究显示 ,采用既可良好控制血压 ,又可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氯沙坦为基础的治疗 ,在血压控制程度等同的情况下 ,脑卒中发生率比采用单纯以降压为目的的降压药物要减少 2 5 %。有关专家据此提出 ,对于伴发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 ,建议其治疗方案考虑氯沙坦 +氢氯噻嗪 +钙离子拮抗剂。抗癌中药再度引起国际重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癌症替代疗法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肾胶囊及缬沙坦,对照组30例予以缬沙坦,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压(Bp)、24h尿蛋白定量(UT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p、UTP、BUN、SCr、UA等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Al及Hb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Bp、UTP、BUN、SCr、UA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胶囊联合缬沙坦能更有效治疗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能改善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3.
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用缬沙坦80~160 mg/d控制血压,治疗组另给杏丁注射液20 ml/d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单一缬沙坦治疗)与观察组(36例,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的血压以及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等相关肾功能生化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缬沙坦治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80 mg,qd;联合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1次/d。两组治疗8周,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降压疗效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率高于缬沙坦组(P0.05)。各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适合社区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使用复方缬沙坦治疗的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规范用药6周后,80例高血压患者中显效46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用复方缬沙坦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降压作用平稳,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8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8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顽固性高血压通过卡维地洛与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武陟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82例,将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与观察组(41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患者给药后的血压水平、临床相关指标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钾、血糖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作用比单纯缬沙坦氢氯噻嗪更佳,对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比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苯那普利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平均舒张压收缩压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降压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的效果及对血压和肾功能影响。方法:选择180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益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接受自拟清热益肾汤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尿素氮(4.22±0.43)mmol/L、β_2微球蛋白(2.17±0.26)mg/L、血肌酐(71.32±4.95)μmol/L、微量白蛋白水平(23.11±3.75)mg/L,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P0.05);总有效率91.38%,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自拟清热益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3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联合治疗组(68例)和缬沙坦组(62例),2组均给予控制低钠饮食、适量运动及依那普利基础降压方案,缬沙坦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联合治疗组在缬沙坦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治疗8周后观察血压值与肾功能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收缩压[(126.8±9.1)mmHg(1 mmHg=0.133 kPa)比(134.1±8.8)mmHg, t=4.648]、舒张压[(82.4±5.0)mmHg比(85.3±5.4)mmHg,t=3.167]、血肌酐[(148.5±46.3)mmol/L比(172.1±52.0)mmol/L,t=2.723]、血尿素氮[(8.3±2.7)mmol/L比(9.7±3.1)mmol/L,t=2.734]、24 h尿蛋白量[(1.7±0.6)g比(1.9±0.7)g,t=2.209]均明显低于缬沙坦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62/68),缬沙坦组为79.0%(49/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3,P=0.050)。结论天麻钩藤饮结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分别用于高血压患者预防新发糖尿病的效果。方法:200例原发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分别口服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水平。结果:B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和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FINS和HOMA-IR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用于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预防新发糖尿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早期干预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肾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脂水平(TG、TC、LDL-C)、肾功能水平(BUN、CRP、SCr、Alb、GFR)及尿微量蛋白水平(m ALB、Ig G、α1-MG、β2-MG)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早期干预高血压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其可能通过改善肾小球动脉血液流变学及减少炎症递质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缬沙坦分散片80 mg 1次/d,治疗组患者在口服缬沙坦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1次/d。治疗6周后,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无需治疗。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肾病患者273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口服缬沙坦(怡方)80mg,qd;B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2.5mg,qd;C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用法用量同A、B组。三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比较,C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控制血压及降低24h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所2019年1月~2021年6月108例接受达格列净常规降糖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与试验组(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每组54例。对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压指标,尿白蛋白排泄(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血糖指标以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3个疗程后SBP、DBP,UAER、BUN、Cr,FPG、2 hPG、HbAlc、TG、TC、LDL-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1次/d,治疗前后测量血压,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缬沙坦治疗24周总有效率为76%,降压幅度20.3/14.2 mmHg。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对LVH亦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