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在HeLa细胞中表达恶性疟原性红细胞结合蛋白EBA-175和富组氨酸蛋白HR-Ⅱ,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学特性。针EBA-175和HRP-Ⅱ部分基因串接插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DNA3/EBA175-HRPⅡ。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体外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Dot-ELISA和Westem-blot鉴定。结果 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并表达恶性疟原虫重组复合抗原,为疟疾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MSP1中类表皮生长因子1(EGF-1)基因与人工化学合成的抗原复合基因PfCMR串接,插入高效非融合型蛋白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a,转化菌经42℃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和Dot-ELISA分析。结果 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BV220/PfCMR-EGF-1,经热诱导后表达出含外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扩增HBsAg基因的S片段,然后将S基因与恶性疟原虫杂合45肽基因连接并克隆到酵母表达质粒pYEUra3上。重组质粒被转化到酵母受体菌中。融合基因在酵母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HBsAg/45肽,该融合蛋白经亲合层析后被纯化。电镜观察到HBsAg/45肽呈颗粒状。Dot┐ELISA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杂合45肽抗原可能暴露在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重组质粒pc D N A3 - P30 免疫 B A L Bc 小鼠, 观察其 D N A 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质粒 D N A, 肌肉注射免疫小鼠。 E L I S A 测定 Ig G 抗体滴度; 免疫鼠血液组织 P30 基因 P C R 扩增; 弓形虫攻击感染。结果 用 E L I A S 法检测的抗体 Ig G 滴度1∶2560 , 免疫后3 周及6 个月从免疫鼠血液组织中检测到 P30 基因;攻击感染实验组的存活时间较对照时间延长( P< 005) , 结论 重组质粒pc D N A3 - P30 免 B A L Bc 小鼠可诱导一定的体液免疫应答, 对抗攻击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和富组氨酸蛋白Ⅱ(HRP-Ⅱ)抗原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EBA-175和HRP-Ⅱ基因进行体外扩增,用HindⅢ/BamHI和BamHI/EcoRI分别消化扩增产物,定向克隆pcDNA3载体,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TG1,经抗性筛选和快速凝胶电泳鉴定,再经PCR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恶性疟原虫组氨酸富集蛋白Ⅱ(Histidine-richproteinⅡ,HRPⅡ)是疟原虫红内期生活史过程中从感染红细胞分泌至血浆中的水溶性抗原,是重要的诊断用抗原。本文通过实现恶性疟原虫HRPⅡ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研制用于疟疾诊断的抗HRPⅡ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将含有HRPⅡ抗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HRPⅡ/pET8c用钙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子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BamHI与BglⅡ双酶切鉴定。重组子HRPⅡ/pET8c/BL21(DE3)在28℃条件下,用1mM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构建HRPⅡ/pET8c重组质粒,在低温条件下经IPTG诱导,HRPⅡ呈可溶性、非融合性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33kDa,薄层扫描显示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0.76%。Western免疫印迹表明,表达产物能被抗HRPⅡ人工合成九肽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结论恶性疟原虫HRPⅡ在原核表达系统pET8c/BL21(DE3)中获得成功表达,为基因工程大规模制备生产HRPⅡ抗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IMTM22 株7G8 克隆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 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CSP基因的Ⅰ区、中央重复区和Ⅱ区片段, 全长1-08kb; 纯化扩增产物用HindⅢ和BamH Ⅰ双酶切后, 定向克隆入pcDNA3 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TG1 株, 重组克隆经筛选后, 用PCR 扩增和HindⅢ+ BamH Ⅰ双酶切进行鉴定: 用磷酸钙贴壁细胞转化法将重组质粒pcDNA—CSP导入HeLa细胞, 用G418 筛选出稳定分泌CSP抗原的阳性细胞克隆; 将阳性细胞克隆系扩大培养并用G418 加压, 以表达重组CSP, 分离细胞培养上清和培养细胞, 进行SDS PAGE分析。结果 (1) 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CSP基因Ⅰ区, 中央重复区和Ⅱ区编码序列;(2) 将扩增的目的片段正向插入pcDNA3HindⅢ和BamHⅠ位点; (3) 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 细胞中表达重组CSP抗原, 其分子量为38-3kDa, 蛋白扫描分析表达量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总含量的15-77% 。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系统pcDNA3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cDNA3-EBA175/HRPⅡ重组质粒肌肉途径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BALB/c小鼠分为3组,1组(实验组)经后腿股四头肌注射重组粒pcDNA3-EBA175/HRPⅡ100μG;2组(实验对照组)注射空白质粒pcDNA3100μG,3组(正常对照组)注射PBS(pH7.4)100μl。每隔20d加强注射,于第1次接种后20d和第2次接种后10d取小鼠双侧  相似文献   

9.
将人工合成与构建的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HGFC和HGFCAC分别与表达载体pWR450-1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含外源基因产物与β-半乳糖苷酶部分氨基酸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5kDa和77kDa。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可与兔抗恶性疟原虫RESA多肽抗原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提示融合蛋白中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10.
恶性疟原虫杂合45肽抗原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融合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PCR扩增HBsAg基因的S片段,然后将S基因与恶性疟原虫杂合45肽基因连接并克隆到酵母表达质粒pYEUra3上。重组质粒被转化到酵母受体菌中。融合基因在酵母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HBsAg/45肽,该融合蛋白经亲合层析后被纯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SP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CSP,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从重组的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BCG5.6/CSP中分离出经过测序鉴定的CSP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于pBK-CMV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CSP.经IPTG诱导,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并进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从pBCG5.6/CSP中分离出SP基因片段,成功构建pBK-CSP重组质粒;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蛋白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000。结论 从pBCG5.6/CSP中成功分离出CSP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pBK-CSP重组质粒,诱导表达CSP非融合蛋白,为恶性疟原虫D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环7肽库中筛选恶性疟原虫EBA175抗原的结合肽。方法以EBA175重组蛋白为靶筛选噬菌体随机环7肽库,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EBA175之间的结合特性。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并与GPA氨基酸全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获得9株可与EBA175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序列分析显示为3种氨基酸序列,P1(MLLITIR)、P2(TRKLPRT)、P3(KRLMPLK)。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P1序列中LLI与EBA175的受体GPA的108110位氨基酸同源。竞争性ELISA显示展示序列P1的噬菌体能竞争抑制EBA175与其单抗的结合。结论获得了可与EBA175特异结合的阳性噬菌体短肽,·LLI··几位氨基酸可能对EBA175与GPA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 ,以获得能作为检测抗原的重组蛋白GST PvMSP1C。 方法 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质粒pMD/PvMSP1C ,获得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片段 ,柱纯化后 ,插入表达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体 pGEX 4T 2 /PvMSP1C ,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DE3 ) ,阳性克隆以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后 ,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以SDS PAGE电泳与免疫印迹分析。 结果 双酶切质粒pMD/PvMSP1C ,获得 1119bp的PvMSP1C编码基因片段 ,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 ;所构建的 pGEX 4T 2 /PvMSP1C重组体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 ;SDS PAGE电泳显示 ,GST PvMSP1C融合表达蛋白的大小约 63ku ,且能够分别被GST抗体与间日疟患者的血清所识别。 结论 成功亚克隆并构建了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 pGEX 4T 2 /PvMSP1C表达质粒 ,诱导表达了GST PvMSP1C融合蛋白 ,表达蛋白具有一定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5.
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及免疫活性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LDHp)与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融合蛋白 ,测定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方法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 (海南株 )乳酸脱氢酶基因 ,经双酶切后克隆入 pGEX 4T 1表达载体中 ,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血清 ,并用琼脂双向扩散法检测效价 ,ELISA、Western bloting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 得到了重组表达的蛋白抗原 ,表达产物能与兔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发生反应 ,并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琼脂扩散法抗体滴度为 1∶16。结论 LDHp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为进一步研究FMDV空衣壳抗原和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从质粒pTOP-P1-2A和pTOP-3C中分别扩增出编码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3C蛋白酶基因,构建转移载体pDual-P1-2A-3C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10Bac中的Bacmid质粒重组,构建重组转座质粒rBacmid-P1-3C。在脂质体介导下将rBacmid-P1-3C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在Sf9昆虫细胞中共表达P1-2A和3C蛋白,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和Dot-ELISA试验鉴定重组蛋白。结果目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正确的表达,表达蛋白与抗亚洲1型FMDV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编码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 2 (HRP Ⅱ )C端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 [方法 ]将起始码和终止码引入HRP ⅡC端基因片段两端 ,经测序鉴定读框 ,将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 Ⅱ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中 ,进行酶切鉴定。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 /HRP Ⅱ 经肌肉免疫小鼠 3次 ,每次间隔 3wk。第 3次免疫后 2wk ,取小鼠血清和脾细胞 ,分别用ELISA测定HRP Ⅱ抗体水平和用脾细胞增殖实验测定细胞免疫反应。 [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HRP ⅡC端基因片段被准确地引入起始码和终止码 ;酶切鉴定表明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 ⅡC端基因片段成功地克隆入pcDNA3 1( ) ,形成pcDNA3 1( ) /HRP Ⅱ 。在pcDNA3 1( ) /HRP Ⅱ 免疫鼠血清中可检测出高水平的HRP Ⅱ抗体 ,用原核表达的HRP Ⅱ蛋白刺激免疫脾细胞 ,可检测出明显的细胞增殖反应。 [结论 ]编码HRP Ⅱ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有可能作为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复合DNA疫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和表达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 P49为模板,PCR扩增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将扩增片段双酶切产物连接到质粒pEGFP N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 P49,利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 7。于转染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证实P49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 N1 P49,并在COS 7细胞中表达了目的蛋白,并且表达的蛋白可被感染旋毛虫小鼠阳性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并证实该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其结果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可溶性的恶性疟原虫(3D7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MSP1-42蛋白.方法 采用两步PCR法拼接合成全长msp1-42基因,将测序正确的msp1-42基因构建至pET32a(+)表达载体,获得pET32amsp表达质粒,热激转化至宿主菌Rosetta gami(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全合成了恶性疟原虫3D7株msp1-42基因,合成基因在Rosetta gami(DE3)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水平表达,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识别MSP1-19构象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5.9、PfCP2.9兔血清及恶性疟患者血清发生免疫反应.结论 合成的msp1-42基因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所表达的重组蛋白MSP1-42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Antibody responses to malaria invasion ligands and proteins on the merozoite surface have been shown to interfere with red cell invasion and correlate with immunity to malaria. The current study is the first to characterize the antibody responses to EBA-140 and EBA-181,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vasion ligands implicated in the alternative pathways of invasion, in age-matched populations of individuals living in endemic areas in both Brazil and Cameroon. Antibody responses to the proteins screened were different between populations. The African individuals reacted strongly with most fragments of these two EBAs, while the majority of the individuals from Mato Grosso, Brazil, reacted weakly and those from the Amazon had elevated responses to these EBA protein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sponses against MSP-1(19) and EBA-175, it appeared that the Brazilian population has a variable ability to recognize P. falciparum invasion ligand proteins and 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distinct from the Afric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