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蕾  陈睿好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67-2268
目的:分析ICU内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行紧急气管插管的916例患者的资料,比较心搏骤停与未停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插管方式、有无应用肌松剂、操作时间、尝试次数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心搏骤停27例.心搏骤停组与未停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脉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时发生心搏骤停可能与操作时间、尝试次数、肌松剂应用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搏骤停主要与肌松剂应用、尝试次数有关(P<0.001).结论:把握插管时机,插管前适当应用镇静剂而非肌松剂,加强操作者的自身建设,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CU患者拔管后48h再插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综合ICU 66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5例计划性拔管后48h再插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拔管成功患者5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SBT期间,SBT成功前及拔管前的呼吸机参数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CU患者年龄、入科时APACHEⅡ评分、SBT成功前MV及f、SBT次数、SBT成功前24h患者吸痰次数、拔管前氧合指数、拔管前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是患者拔管后48h再插管的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科时APACHEⅡ评分、SBT次数、SBT成功前24h患者吸痰次数、拔管前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是ICU患者拔管后48h再插管的高危因素。结论ICU气管插管患者合并有较高的APACHEⅡ评分,经历数次SBT,SBT成功前频繁吸痰或拔管前有较低的舒张压或相对较低的血氧饱和度,均会增加患者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的几率,应引起临床重症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ICU的212例患者,采用中文版ICU意识错乱评估方法(ICU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ICU)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寻找ICU患者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PACHⅡ评分、术后、气管插管、身体约束是ICU患者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186、48.468、12.548、66.238。结论 APPACHⅡ评分高、术后、有气管插管或身体约束的ICU患者更易发生谵妄,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中心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CPR)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院前发生心脏停搏与院内发生心脏停搏复苏存活率。方法:对我院急诊中心78例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组和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组的CPR开始时间(从心脏停搏至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CPR持续时间、开始除颤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及存活率。结果:院前组复苏存活率2.86%,院内组复苏存活率11.62%。两组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及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脏停搏较院内心脏停搏复苏存活率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早期除颤及早期亚低温治疗,是提高CPR成功率及复苏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两种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肺炎发生的相关性与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ICU住院76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按人工气道不同分为气管切开组和气管插管组。两组间对比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与常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予以护理干预危险因素后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的改变情况。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较气管插管组明显增高(P〈0.01),而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误吸发生率以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率等指标较气管插管组明显增高(P〈0.01)。予以护理干预后,两组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组,易致呼吸机肺炎发生,予以积极护理干预则可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ICU综合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21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在ICU住院期间是否被诊断为ICU综合征而分为病例组(81例)和对照组(131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并对与ICU综合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老年病人、手术史、严重疼痛处理、睡眠障碍、呼吸机/气管插管、鼻胃管置管、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药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已婚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手术史、睡眠障碍、呼吸机/气管插管、鼻胃管置管和药物因素是ICU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住院时间、手术史、睡眠障碍、呼吸机/气管插管、鼻胃管置管和药物因素能增加ICU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对ICU住院病人应该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从而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的优劣比较。方法 通过对4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手术过程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熟练配合。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时间短,减少镇静剂的应用,避免了肌松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2例外科ICU和综合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4~6 h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52例气管插管病人中,39例(25.7%)出现了拔管后吞咽障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是气管插管病人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H-L检验P值为0.099,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18(0.739,0.898)。取6分为临界值时,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高龄(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5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72 h以及留置胃管时间≥72 h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较高,建议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对于得分≥6分的高危病人应尽早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CU住院患者116例,按其发生肠内营养性腹泻与否分成腹泻组62例,非腹泻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排便、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原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益生菌是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其中益生菌应用是ICU肠内营养性腹泻患者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865,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是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均大于1。结论: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是ICU肠内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尽量避免危险因素以提高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综合ICU 2013年1~12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VAP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98例患者中,发生VAP 35例,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ICU天数、连续应用抗生素时间、气管插管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鼻饲、头颈部和胸部创伤严重程度等级(ISS)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天数、头颈部和胸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多发伤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多发伤患者VAP的发生率高,对头颈部和胸部创伤严重、气管插管时间长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VAP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ICU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7年4-12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入住我院RICU及S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发生吞咽障碍相关观察指标,以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对拔除气管插管后4 h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为55例,总发生率为35.7%,其中插管时间≥2 d的患者,拔管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64.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P=0.001,OR=2.099)、APACHE II评分(P0.001,OR=1.324)及伴有心律失常(P=0.022,OR=4.177)。结论:ICU获得性吞咽障碍总体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延迟拔管(插管时间≥2 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 II评分增高、伴有心律失常为ICU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务人员对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应高度关注,拔管后早期进行吞咽功能筛查评估,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发生危险因素及预后,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插管后血压情况分成两组:低血压组(n=35)和非低血压组(n=7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气管插管前生命体征、休克指数(SI)、气管插管时不同诱导药物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生存曲线预测气管插管后低血压的风险因素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收缩压、SI、使用肌松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其他慢性疾病、插管前使用肌松药以外药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COPD、慢性肾功能不全、插管前使用肌松药与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预后有关(P<0.05).其中SI与气管插管后发生低血压为最强相关的变量(OR 19.215,95%CI1.123~328.880),并且确定SI>0.89是插管后发生低血压的阈值.低血压组的病死率(40.0%)高于非低血压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偏高的SI、合并COPD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插管前使用肌松药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相关.其中插管前SI可作为独立的预测因素,并且确定SI>0.89是预测插管后发生低血压的阈值.气管插管后低血压的发生可能会增加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28 d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的优劣比较.方法通过对4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手术过程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熟练配合.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时间短,减少镇静剂的应用,避免了肌松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结论经鼻气管插管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的96例早产儿,将其分为VAP组(31例)及对照组(65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抗生素使用、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镇静剂使用及静脉营养比较,并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预测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镇静剂应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情况,并建立及验证其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在ICU行气管插管213例,收集可能影响其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因素,对确诊肺内感染患者行病原菌分离及鉴定,根据肺内感染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肺内感染组和非肺内感染组2组并比较上述各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影响,采用R4.1.2软件的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预测价值,并以计算机模拟充分采样(Bootstrap)法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ICU行气管插管213例中共51例确诊为肺内感染,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革兰阳性菌19株,真菌4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史、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时间>7 d及急诊手术为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为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缺氧的影响。方法:于2004-06/2006—02选择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3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8例)和非肥胖组(25例)。通过SW—SM2000C型多导睡眠监测仪测定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总次数和每小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次数;比较两组偶发及持续的呼吸衰竭发生情况;并对体质量指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相关性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6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组平均血氧饱和度低于非肥胖组,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总次数及每小时血氧饱和度降低次数两项指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0.08&;#177;3.06)%,(93.53&;#177;1.68)%;(376.68&;#177;180.93),(202.53&;#177;170.47)次;(45.97&;#177;18.92).(22.41&;#177;20.87)次,P〈0.01]。两组之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偶发呼吸衰竭的发生无差异;肥胖组持续呼吸衰竭的发生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2例,P〈0.05)。③体质量指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r=0.4825,P〈0.0005)。结论:体质量指数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缺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敬  付研  丁宁  田玮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3):141-144
目的:通过研究急诊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VAP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和采取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我院EICU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作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其中56例发生VAP,发生率54.9%,将17项变量行单因素分析显示,COPb病史、白蛋白〈25g/L、连续使用抗生素〉3d等11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P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有同时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重复气管插管、APACHEⅡ评分〉15分、躯干平卧位、机械通气时间延长。VAP的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结论:EICU发生VAP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高霞  孙娟  代金金 《全科护理》2021,19(28):4000-4003
目的:探究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ICU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1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入院主要诊断、入院时病情相近程度采取1:1匹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15例作为对照组.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似然比χ2、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ICU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治疗、高血压、尿管插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补充性肠外营养、意识障碍、休克、心脏衰竭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20分病人的7.160倍;住院天数≥10d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10 d病人的4.706倍、气管插管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气管插管病人的7.280倍、激素治疗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激素治疗病人的2.155倍、中心静脉插管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中心静脉插管病人的5.291倍、糖尿病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糖尿病病人的3.250倍(P<0.05);似然比χ2(Likelihood ratio chi-square)=144.255,df=6,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8.527,df=6,P=0.411;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UC为0.887(95%CI:0.847~0.927),预测敏感度为91.34%,特异度为70.87%.结论:APACHEⅡ评分≥20分、住院天数≥10 d、气管插管、激素治疗、中心静脉插管、糖尿病是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改善。方法:对21例重型脑卒中患者插管前后氧合进行对照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显著(P〈0.001〉,而且插管时间越早越好。结论:气管插管可作为重型脑卒中救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吴婷婷  汤雁晓  成晓蓉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803-806,810
目的:以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为病例对象,观察影响其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01—2018-12期间行院前CPR的105例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观察CPR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存活患者的病情特点,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所选105例心搏骤停行CPR患者中,最终死亡78例(74.29%);自主循环恢复出院组与死亡组在基础疾病、心律类型、气管插管、心搏骤停原因、心脏停博耗时、群众性的CPR、院前CPR抢救时间、心肺复苏进行次数、肾上腺素注入剂量、入院至电除颤开始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出现较大差异,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发现基础疾病、心律类型、气管插管、心搏骤停原因、心搏骤停耗时、群众性的CPR、院前CPR抢救时间、心肺复苏进行次数、肾上腺素注入剂量、入院至电除颤开始时间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CPR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否的相关因素。结论:影响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存活出院的因素很多,其中复苏前心律,尤其是室颤/室速、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而群众CPR与低剂量肾上腺素可能会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