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 《河北中医》2011,33(12):1883-1884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而言。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心理变化与一般患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的心理影响。方法将ICU患者家属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50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患者入住ICU时,2组患者家属的SCL-90、SAS、S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护理后,循证护理组SCL-90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68例危重症患者,结合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影响夜间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管理因素、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结论:通过采取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弹性排班、完善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实行激励机制等措施,能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实施ICU信息管理系统的救护效果。方法:医院ICU自2018年1月起对危重症患者实行信息管理,将2018年1~7月设为实施后,2017年6~12月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选取35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危重症患者管理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ICU床边护理时间、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度评分、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等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症患者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促进ICU患者疾病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ICU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了解其心理反应,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减轻了ICU患者心理不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是消除ICU患者心理障碍的关键,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延伸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转科患者中的主要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10月重庆市重钢总医院转科患者46例,采取危重症专科护士延伸护理服务,为转科患者提供专科护理。结果:对ICU转科患者采用延伸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为97.8%,其他科室对ICU专科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9.2%。结论:对ICU转科患者采取延伸护理服务,专科护理服务效果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90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心外科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经济负担加重,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交通,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90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除3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份到2010年1月份我院ICU收治的150名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心理护理的方式,最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治愈、好转、无效及死亡患者例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测定的焦虑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及死亡率均比观察组高,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对照组降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提高ICU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远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593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环境改变、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经济负担加重,导致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恐惧、烦躁、抑郁、孤独、悲观、绝望等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交通,维护患者自尊心及给予情感支持6项护理对策,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593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除7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以便能够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8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主要采取一般护理、监测呼吸功能、气道护理以及胸部物理疗法等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82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患者中,1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出现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全部患者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早期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对其进行呼吸道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显著提高ICU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肿瘤危急重症患者在严重感染后的综合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并受到感染的ICU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ICU感染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总时间,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消失、ICU治疗总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72例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敌对、躯体化因子,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ICU患者SAS、SD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指导,能降低ICU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92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病集中治疗的单元。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抢救濒死患者生命,使重危患者转危为安,病情趋于平稳的目的。而ICU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ICU的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的情绪,避免其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配合诊治,争取早日康复。现将我院ICU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的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ICU自2019年5月起实施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对患者进行管理,2018年5月~2019年4月为实施前,2019年5月~2020年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ICU危重症患者的总感染率、总投诉率、总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总感染率、总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MMM有助于提高ICU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质量与临床满意度,并可促使医患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护理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让患者尽快熟悉ICU环境,时即将进入ICU的患者,应由医护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ICU情况,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感。结果: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是十分有益的。结论: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值得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新生儿ICU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工作量、培训力度、精神状态、工作时间长度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ICU护士工作压力均比病房护士高,并且工作压力随工龄增加明显升高。通过分析、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者有效地减轻工作压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9例接受机械通气的ICU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采用SDS以及SAS对患者焦虑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的ICU病房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对10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10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有效心理护理,能够防止病情恶化,争取早日康复。精心的心理护理加速了老年人脑血栓患者康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骨伤医院危重症监护(ICU)病房潜在医疗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防控措施。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制定防控措施;2014年4月开始实施防控措施,以此间收治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疗差错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6起,发生率6.67%;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1起,发生率1.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骨伤医院危重症监护(ICU)病房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