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观察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含量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6个月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和4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EPO水平[(1.64±0.41)ng/ml,(1.59±0.5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7±0.86)ng/ml](均P<0.05),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NIHSS评分[(10.42±3.75)分,(11.58±4.16)分]与血清EPO水平呈负相关(r=-0.482,r=-0.537,均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病情越重的患者血清EPO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酮组给予丹参酮ⅡA静脉滴注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BI指数升高,血清SOD活性升高,LPO及MDA含量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组的变化更显著(均P<0.01);丹参酮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5%)(P<0.05)。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清除自由基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入院当天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NIHSS评分0~4分组50例、5~15分组76例,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测定血清UA水平,用等级相关分析来检验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UA高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5~15分组血清UA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化学比色法、酶法检测30例ACI患者(ACI组)(发病<48 h和第12 d)及27名正常对照者(NC组)血浆NPY、血清结构型NOS(cNOS)、诱导型NOS(iNOS)及三酰甘油(TG)水平,头颅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NC组比较,ACI组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NOS水平发病<48 h显著降低(P<0.01),并与梗死体积、同期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68、-0.457,均P<0.05),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466,P<0.05);血清iNOS水平发病<48 h显著升高(P<0.01),与梗死体积、同期NIHSS评分及两次检测的血TG水平呈正相关(r=0.390、0.362、0.411、0.395,均P<0.05),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61,P<0.05)。NPY差值与cNOS差值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 ACI患者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病例组,测定入院时β2-MG、NIHSS评分,按照NHIS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治疗10 d后按照NIHSS评分减少百分数分为基本痊愈组、显著进步组、进步组、无变化+恶化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脑梗死各组之间血清β2-MG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脑梗死组之间血清β2-MG水平有差异性,其浓度随NIHSS评分增加而升高,以重型组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β2-MG与入院时NIHSS评分正相关(r=0.956,P=0.001);急性脑梗死血清β2-MG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基本痊愈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MG可能为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发病第3d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大量出血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0.2660±0.0674)μg/L]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0.0729±0.0247)μg/L](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发病24h内)与NIHSS评分(r=0.4612,P<0.05)、血肿体积(r=0.8870,P<0.01)、PHE(r=0.3680,P<0.01)呈正相关,与改良Ba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0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3.7,95%CI2.0~13.2)。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 (NT-pro BNP)的变化,评价血清NT-pro BN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患者分别为急性脑梗死 (CI) (42例)和急性脑出血 (ICH)组 (32例),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采用ECLIA法检测发病48 h内 (急性期)及发病第21天 (亚急性期)的血清NT-pro 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急性期与亚急性期间、各亚组间的血清NT-pro BNP水平差异.结果 CI组和ICH组急性期血清NT-pro BNP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并在亚急性期显著下降(P<0.01);各亚组间急性期血清NT-pro BNP水平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NT-pro BNP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膜素(Oment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d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清Omentin-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后的动态演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ACI患者(病例组)及11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并进行血清Omentin-1水平检测,同时搜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组男性患者例数、吸烟史、饮酒史、房颤、冠心病的比例、白细胞数目、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冠心病、白细胞数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Oment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NIHSS3分)的Omentin-1水平低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NIHSS≤3分)(P=0.001);脑梗死体积≥5 cm~3组患者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脑梗死体积5 cm~3的患者(P0.001);90 d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P0.001,P0.001),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Omentin-1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体积及mRS评分呈负相关(分别r=-0.254,P=0.008;r=-0.274,P=0.004;r=-0.284,P=0.00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病例组血清Omentin-1水平呈动态波动,急性期显著降低,随后呈上升趋势,1周后水平仍低于对照组;Omentin-1水平与病例组患者的短期预后相关。因此,血清Omentin-1水平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评价病情轻重程度及预测短期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23和0.440;r=0.415和0.586,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 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的测定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NIHSS>5分组和NIHSS≤5分组.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入院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随访患者半年死亡和缺血性血管疾病新发情况并分析MCP-1水平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5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显著高于NIHSS≤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MC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44,P=0.014);随访结果显示血清MCP-1≤133.90 pg/mL患者预后好于MCP-1>133.90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MCP-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半年内的预后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第九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收集本院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清Ang-1水平.病例组分别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I最大梗死直径分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Ang-1水平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严重程度与Ang-1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血清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及血清Ang-1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g-1水平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1~0.830).NIHSS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分别为(1.65±0.22)ng/ml,(1.45±0.24)ng/ml和(1.26±0.2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40,P<0.01).MRI显示大梗死、中梗死及小梗死组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分别为(1.38±0.23)ng/ml,(1.49±0.30)ng/ml和(1.71±0.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11,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MRI梗死最大直径与血清Ang-1水平均呈负相关(r=-0.498,-0.459;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下降,并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7例ACI患者发病<48h、第3d和第5d的血清GFAP含量,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和CT分型对患者的血清GFAP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在OCSP各亚型患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发病<48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3组,第3d、第5d继续上升;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在发病第3d达高峰,第5d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血清GFAP含量在不同面积ACI患者中,发病<48h时各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面积梗死组第3d、第5d血清GFA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均P<0.05),其他4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血清GFAP含量与梗死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仅第3d的皮质 皮质下组GFAP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的其他3组。血清GFAP含量与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0,P<0.01);在病情好转组、未变组及恶化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不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后血清GFAP含量的变化可反映病灶大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指导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发病后7 d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SSS)的变化分为PCI组(38例)和非PCI(NPCI)组(62例)。检测两组发病后第1 d、3 d、7 d、14 d血清CRP与S-100β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NPCI组比较,PCI组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CRP及S-100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PCI组血CRP与S-100β水平在发病第1~7 d明显增高(均P<0.01),14 d恢复正常水平。ACI组血清S-100β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56,P<0.01);PCI组发病第1 d血清CRP和S-100β水平与分别第7 d SSS正相关(r1=0.695,r2=0.731;均P<0.05)。结论ACI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RP及S-100β水平增高与其病情及PCI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91例ACI患者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ACI组(NIHSS评分<4分)、中型ACI组(4~15分)、重型ACI组(>15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I患者及31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P-PLA2水平.ACI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LP-PLA2水平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ACI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ACI亚组血清LP-PLA2水平又显著高于中型ACI亚组和轻型ACI亚组(均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ACI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01).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病情越重者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全身治疗1 d,观察时间分别为治疗1、3、7 d;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结果 经过7 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分析MIF与脑梗死病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IF水平。同时检查、记录患者的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判断MIF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MIF水平明显降低,且轻、中、重度脑梗死组血清MIF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清MIF与NIHS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但随着脑梗死程度的加重,血清MIF水平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证实炎症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用MRI检测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于发病48 h及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判预后。发病3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与血清IGF-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大面积梗死亚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中、小面积梗死亚组(均P0.05),中、小面积梗死亚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恶化亚组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显著进步亚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梗死面积大、预后差的患者降低更明显。血清IGF-1水平对评估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