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符合第三版《内科学》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以结肠镜检查为主要依据,6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0岁,平均40岁。病程5个月~5年20例,5年~10年25例,10年~20年10例,20年以上5例。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苦参30g,黄芩12g,黄连12g,薏苡仁10g,山药10g,便下赤多加白芨10g,腹痛重加白芍30g,甘草6g,里急后重加木香10g,槟榔10g,白多加陈皮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5ml,每日1次灌肠,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主要为临床症状疗效标准),着重观察5项症状(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里急  相似文献   

2.
我科从1992年3月~1994年5月自拟益肠止泻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疗效较满意,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 月;所有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主症:腹泻、粘液或脓血便,腹胀或腹痛,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或有里急后重。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黄连、木香、当归、白芨、白芍、明矾各15g,大黄10g。加减:脓血便加地榆、  相似文献   

3.
张琳 《医学文选》2001,20(1):113-114
我科自 1996年以来采用磺胺嘧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2 7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5例 ,女 2例 ;年龄 2 6~ 45岁。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 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疼、腹泻、粘液便。便镜检见大量白细胞 ,17例患者经纤维结肠镜确诊 ,结肠镜检查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1.2 用药方法 磺胺嘧啶注射液 4.0 g,地塞米松 5 mg加入生理盐水 10 0 ml中充分混合。患者取左侧卧位 ,用 16号导尿管涂上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 18~ 2 0 cm,缓慢注入药液 ,10~15分钟灌完 ,每…  相似文献   

4.
本地区原为血吸虫的重疫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占该地区成年人人口的70%以上,因而在临床上以血吸虫所致的结肠病变和肝脏病变多见。自拟“理肠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16~68岁;病程5~40a;均以腹痛、腹泻为主,兼有腹胀、呃逆、嗳腐吞酸、食欲不振等症。2 治疗方法 方剂组成:党参15g,白术10g,黄芪30g,陈皮10g,枣皮20g,枣仁20g,柴胡10g,黄连5g,黄柏5g,焦三仙各15g,白蔻仁15g。呕吐者,加法半夏10g、生姜10g;便秘者,加火麻仁10g、蜂蜜30g;浓血便、里急后重者,加葛根2…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例患者均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年龄分布在30~60岁,男性15例,女性5例。均做X线钡剂灌肠检查,其中16例同时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提示结肠炎病变伴溃疡形成,经多次粪检,无病原体发现。乌梅丸基本方:乌梅15g,黄连10g,黄柏10g,细辛3g,干姜6g,附子10g,川椒6g,枝枝6g,人参10g,当归gg。肾阳虚,五更泄者,加补骨脂209,肉豆弟15g,吴茉英109,五味子10g;脾气虚弱者,加党参209,山药209,莲子肉209;湿盛者,加政米309,车前子309,腹泻次数多者,加交实209,河子109,紫参159;腹胀腹痛甚者,加荔枝核309,木香10g,乌药10g…  相似文献   

6.
清肝利胆汤是我院肝胆内科用于临床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拟方,应用5年来,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为门诊病人,男60例,女15例;年龄15~40岁50例,41~56岁25例.均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正常,唯血清检查呈大三阳(即ABsAg+、HBeAg+、抗ABc+).时间最长10年,最短2个月.2 治疗方清肝利胆汤组成:柴胡5~10g,枳壳5~10g,六月雪10~15g,生黄芪10~15g,绞股兰5~10g,猪苓5~10g,枸杞子10~15g,女贞子10g,制首乌10~15g,茵陈10~15g,黄芩5~10g,青黛3~5g,丹参10~15g,郁金10~15g,蜈蚣1~3条.上药冷水浸泡30~5O分钟后,烈火煎沸再熬15~20分钟取头汁250~300ml,饭后服.每天1剂煎2汁.连服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  相似文献   

7.
吴洪文 《微创医学》2005,24(4):546-547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茶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35例使用氨茶碱注射剂0.5 g/d的成人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为15~20 μg/ml者28例,20~25 μg/ml者2例,<5 μg/ml者1例,5~10μg/ml者4例.经调整剂量,使血药浓度为10~15 μg/ml,既控制了症状,又避免了副作用.结论血药浓度为15~20 μg/ml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茶碱的血药浓度控制在10~15 μg/ml,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97年1~7月采用中药五味子10~15g浸泡代茶饮,每日4~6次,连服10日,治疗氯氮平所致的便秘副作用,经治疗无腹泻副反应,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选用1997年1~7月,经CCMP-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确诊的各类型精神病住院女性患者42例.  相似文献   

9.
1998年8~9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1~12岁腹泻病患儿980例,其中重症腹泻病50例,兹作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岁20例,≥5岁30例.发病时间<1天28例,≥1天22例.感染性腹泻35例(霍乱6例,菌痢10例),其中≥5岁25例;非感染性腹泻15例,其中<5岁10例.中度脱水伴轻度中毒症状者30例;重度脱水伴明显中毒症状者20例.每天腹泻 10次以上20例,10次以下30例.腹泻黄色稀水便31例,脓血便11例(其中20例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米泔样便伴呕吐类似米泔样胃内容物8例.  相似文献   

10.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 现就我科2010.10-2012.2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伤口拆线第2天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给以38例患者使用中药熏蒸的疗效进行分析: 根据《中医伤科学讲义》的经验方,按骨折部位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熏蒸.方剂用:透骨草20g,伸筋草20g,防风10g,桂枝20g,苏木10g,川芎10g,红花10g,荆芥10g,威灵仙20g,白芷20g,甘草20g,牛膝15g,地榆15g,泽兰20g,鸡血藤20g,续断15g.  相似文献   

11.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便培养可以为腹泻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引起腹泻的菌种繁多 ,幼儿感染鼠伤寒沙门菌 ,报道较少。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 12日从 1例腹泻幼儿便培养中分离出该菌。1 临床资料1 1 病例简介 患者 ,男 ,13个月 ,腹泻 3周 ,稀水粘液便 ,偶带血 ,10~ 2 0次 /d。给予青霉素治疗 ,未见好转 ,来我院就诊。检查T 38 5℃ ,WBC 12 7× 10 9/L ,N 0 48,L 0 44 ,异形淋巴细胞 0 0 8,便常规 :粘液脓血便 ,WBC 10~ 2 6 /HP ,RBC 10~ 15 /HP。送便培养 ,检出鼠伤寒沙门菌。1 2 细菌学检查1 2 1…  相似文献   

12.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1~2006年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粪便除外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培养阴性,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77岁,平均46岁;黏液便38例,脓血便12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3~78岁,平均49岁,黏液便30例,脓血便20例。病程3个月~10年。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94~1997年间,笔者应用自拟清营解毒汤治疗过敏紫癜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14岁,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无严重的合并症,无肾损伤。均无明显诱因。 治疗方法 紫草6~10g、丹皮8~10g、赤芍8~10g、大青叶10~15g、地丁10~15g、防风6~98、生牡蛎20~30g;毒火炽盛加水牛角10~15g,抚之碍手加天葵子108,茅根12~30g,大便黑者加地榆炭10g,侧柏炭10g,斑疹成片者加三七面或云南白药酌量冲服,关节肿痛者加牛膝10~15g、鸡血藤10~15g、腹痛者加元胡10g、丹参10~15g,气虚者加太子参10~20g,血虚者加阿胶10~20g。  相似文献   

14.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49岁。病程最长者16年1例,5~10年3例,3年1例。主要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呈点状溃烂,中央凹陷溃疡面呈灰白色,周围粘膜颜色淡红或不红,灼痛,进食时加重,心烦口燥,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脉弦细数。5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基本方组成:麦冬15g、天冬15g、生地20g、熟地20g、黄芩15g、枳壳10g、石斛15g、炙枇杷叶10g、玄参20g、牛膝15g、白芍20g、甘草10g。  相似文献   

15.
冯向英  宋汉歌  刘俊  李彩茹 《医学争鸣》2008,29(18):1679-1679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4-02/2008-02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住院患者128(男78,女50)例,年龄55.5(15~63)岁,其症状基本为腹痛、腹泻、排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感染科收治58例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中,年龄2个月~88岁,以儿童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次数每天10余次甚至20余次,粪便为水便或脓血样便,发热.粪便镜检:大量白细胞(每高倍视野多于15个)脓细胞和红细胞.应用小檗碱,0.1~0.3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或200mL中,每日1次,重症者每日2次保留灌肠.并给予小檗碱0.1或0.3g每日3次口服,同时配合头孢曲松钠(儿童1g,成人2g)静滴,每日1次.58例患者经过采取以上的治疗护理措施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本组20~30岁28例,31~40岁17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15例,最大67岁。病程在1a以内16例,1~3a 31例,3~5a 13例,5~lOa6例,10a以上4例。均据典型症状和前列腺液检查确诊。补肾活血方:益智仁15g,乌药15g,山药20g,枸杞子20g,菟丝子15g,三七10g,王不留行15g,牛膝25g,肉桂5g,败酱20g,地龙15g。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尿浊甚,前列腺液中自细胞明显增多,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苍术15g;腰酸痛,神疲乏力,或遗精、早泄、阳萎,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者加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4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28~63岁.病程1年以内者13例,1~5年22例,5年以上9例.全部病例小便皆为米泔水样,部分有乳糜凝块或有血尿.尿乳糜试验均为阳性.治疗方法:重用白芨20~30g,配山药、茯苓、杜仲、菟丝子、芡实各15g,莲须12g,煨益智仁、苍术各10g.随证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石苇各10g,川萆薢15g;脾气虚者加黄芪20g,党参 15g,白术10g;肾虚者加熟地黄18g,拘杞、金樱子各12g,补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1988年4月~1991年1月采用四白糖地庆灌肠液结合中药内服,治疗3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34.4岁;病变部位距肛缘15厘米者14例,距肛缘15厘米以上者20例;大便次数最多23次/日,最少每日2~4次,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腹胀、纳差、畏寒,全部病例均经肛门大肠内窥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性溃疡或肉芽组织增生,点状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男,24岁,工人。因发热,腹痛腹泻2月,血便10天于1986年2月21日入院。2月前劳累后上腹隐痛,腹泻脓血便,每日3~4次无里急后重,不规则发热。经痢特灵、庆大霉素治疗无效。入院前10天突解鲜血便1000ml,在当地医院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遂转我院。体检:贫血貌,腹软,脐周及两下腹压痛,无包块,肝肋下2cm,剑突下3cm,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实验室检查:Hb6.5~82g/L,WBC2.6~6.1×10g/L,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正常。大便常规:色红,粘液++~+++,白细胞+~++,脓球+~++,阿米巴原虫(-),四次肥达氏反应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