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淫DEAE-sephadexA-50微型柱层析结合分光光度法测51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和20例正常人血清和脑脊液(CSF)肌酶激酶(CK)脑袋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统称CK活性)。结果发现:中风组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脑出血CK活性有高于脑梗塞的趋势。除血清中CK活性外,病程≤3d组CK活性高于〉3d组(P〈0.01)。病情重、病灶大者,CK活性较高。中风急性期,尤  相似文献   

2.
用层析荧光法和ABC-ELISA法检测了20例小细胞肺癌(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5例良性肺疾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BB(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表明:SCLC组血清CK-BB和NSE含量高于其它3组(P<0.001);4组血清的CK-BB均值分别为30.2、8.4、6.3和4.3IU/L,NSE分别为52.2、12.7、10.3、和9.2ng/ml.以9.5IU/L(CK-BB)和20.8ng/ml(NSE)为正常值上限,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70%(CK-BB)和80%(NSE),高于NSCLC组(P<0.005)。SCLC血清CK-BB和NSE显著相关(r=0.7934,P<0.001),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0%,特异性提高到94%。因此,作者认为血清CK-BB和NSE可以作为SCLC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简易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ELISA)法对6组共33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其中脊髓压迫症(CMP)36例,多发性硬化(MS)33例,脑血管疾病(CVD)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ID)31例,癫痫(EP)161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42例。结果显示:CMP、MS.CVD、ID和EP5组血清MBP均值明显高于OND组(P<0.01),其中又以急性外伤所致脊柱骨折伴截瘫为主(33例)的CMP患者血清MBP值最高,与MS组比较P<0.05,与CVD、ID和EP组比较P<0.01。CVD患者CSFMBP均值也明显高于OND组(P<0.05)。本法检测6组血清和CSF的Anti-MB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分析50例前列腺增生(BPH)、6例前列腺癌(PCA)和40名对照组(C)患者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测定结果。发现BPH和PCA组血清T稍低于C组,但血清FSH明显高于C组(P<0.05)。BPH组按不同年龄分成3组显示血清P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T/E2比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果提示性激素代谢的平衡紊乱与BPH和PCA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34例急性脑外伤病人CSF中AVP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脑外伤后48小时和6~10天的CSF中AVP含量呈持续增高状态,伤后2~3周AVP含量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GCS<8分者CSF中AVP含量显著高于GCS>8分者(P<0.05);CSF压力>200mmH2O组CSF中AVP含量高于CSF压力<200mmH2O组(P<0.05)。本文结果提示,AVP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CSF中AVP的水平高低,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检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酸盐]对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致猪PASMC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6组:常氧、低氧无血清培养液组(N、H组),常氧、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组(NECCM、HECCM组),NECCM+DDPH、HECCM+DDPH组。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PDGF-A和-B链杂交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HECCM组PDGF-A和-B链mRNA表达量分别是NECCM组的1.40、1.49倍(P<0.01),分别是N组的1.8倍、1.7倍(P<0.01),HECCM+DDPH组PDGF-A、-B链mRNA表达量分别为HECCM的0.73倍、0.65倍(P<0.01),与NECCM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DPH在PDGF基因转录水平抑制HECCM诱导的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肌酸激酶(CK)同工酶进行纯化和重组。方法 酶的制备和分子重组技术。结果 纯化及重组后的CK-MM、CK-MB、CR-BB比活性分别为930000,692000,481000U.g^-1(37℃);SDS-PAGE分析,CK-MM,CK-MB均呈现单带,而CK-BB为双带。结论 实验为进一步进行CK-MB单抗制作及建立其免疫化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观察62例慢性肾衰患者RBC-SOD活性、RBC-LPO浓度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肾衰患者RBC-SO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RBC-LP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BC-SOD活性与RBC-C3bRR呈正相关,与RBC-ICR呈负相关,RBC-LPO浓度与RBC-C3bRR呈负相关(P<0.01),与RBC-ICR浓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肾衰患者红细胞内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功能紊乱;红细胞SOD活性、红细胞LPO浓度能直接影响RBC-C3bRR的活性,进而影响红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检测15例肺癌、30例良性肺病患者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3项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肺癌组血清和BALF中的CA50、CEA均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P<0001)。肺癌组血清ACE明显低于良性肺病组(P<0001);而BALF中的ACE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BALF中CA50,CEA显著高于血清测值(P<0001)。而ACE显著低于血清测值(P<0001)。③肺癌组CA50、CEA的检测敏感性为867%。提示:血清和BALF中CA50及血清中ACE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HD)、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酶测速率法对38例结脑患者、31例对照组CSF中LDH,AST,CK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结脑急性期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恢复期,恢复期CSF中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SF中3种酶活性与CSF中蛋白浓度及细胞数无相关。结论: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LDH、CK测定均采用新鲜标本,成品试剂盒,用COBAS、MIRA、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监测法检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CSF中CK活性均有显著性升高。LDH活性,除病毒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病毒脑)外,其它均明显升高。且对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脓)与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及病毒脑;结脑与病毒脑等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检测CSF中LDH和CK活性,对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CSF中LDH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脑脊液LDH、CK活性测定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发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的梗塞范围大小与临床并发症、预后密切相关。梗塞范围越大,并发症越多,预后越严重。本文通过对102例急性心肌梗塞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与梗塞部位,临床并发症及预后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有严重并发症者的CK峰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住院死亡者的CK峰值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广泛前壁梗塞者显著高于前间壁梗塞者(P<0.01)。CK与CK—MB峰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91)。因此,CK峰值大小是估计梗塞范围,提示预后的敏感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BCG)的病理性Q波、ST段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MI患者体表ECG与CK-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导联数、最大Q波幅度、Q波总幅度及前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蜂值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下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峰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改变及前壁AMI患者体表ECG的ST段改变与CK-MB峰值存在正相关,通过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ST段改交可预测梗塞范围,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5.
对56例不同病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SF-CK-BB)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脑外伤患儿CSF-CK-BB活性检测结果与文献报导相似.同时发现此酶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依据及判断疗效和预测其预后的指标,还可作为肿瘤累及脑组织范围及脑实质损伤程度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发光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K-MB含量与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与酶法测定CK-MB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可靠性.②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法分别测定了25例急诊AMI病人、20例非AMI病人和30例健康人的CK-MB含量和活性.③结果 AMI病人的CK-MB含量和活性到达峰值的时间相同,CK MB含量和活性AMI病人均高于非AMI病人和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F=9.81,q=10.58~15.09,P<0.01);非AMI病人CK-MB活性亦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F=5.07,q=12.71,P<0.05).④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K-MB含量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66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进行了连续动态检测。结果: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的MBP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CVD中的脑出血、脑梗塞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血清和CSF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MBP含量之间呈正直线相关(r=0.76P<0.01)。血清和CSFMBP含量与急性CVD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CT扫描显示的脑损害程度和部位呈一致性。提示:测定血清和CSF内脑损害后释放的MBP含量对急性CVD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甘氨酸对重度烧伤后大鼠早期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烧伤后早期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甘氨酸处理组,其中烧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1%烧伤面积4.0 ml/kg),甘氨酸处理组腹腔注射甘氨酸(1 g/kg).在大鼠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Ⅲ度烧伤后1、3、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nI)的含量变化.结果烧伤后3 h开始血浆中LDH、CK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烧伤后1 h开始血浆中Tn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甘氨酸处理后血浆中LDH、CK、TnI含量均较烧伤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甘氨酸减少心肌组织LDH、CK、TnI的释放,发挥了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脑脊液(CSF)中LDH、肿瘤坏因子-α(TNF-α)在成人颅内感染急性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77例确诊颅内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起病7d内的血清LDH、AST、CK及CSF中LDH、TNF-α水平,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LDH、AST、CK及CSF中LDH、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CSF中LDH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的CSF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LDH、AST、CK及CSF中LDH、TNF-α水平有利于辅助诊断颅内感染,同时对于颅内感染的病因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亚型的变化,以探讨对AMI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的意义。②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20例AMI病人血清CK总活力及其亚型MM变化,并与对照组和心绞痛组进行了比较。③结果AMI发病3h内,CK总活力和CK-MB与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均无明显改变,而MM3及MM3/MM1比值则明显高于上述两组(t=7.81,10.08,P均<0.01)。AMI发病后,CK总活力和CK-MB达到峰值时间分别为23.2和21.6h,而MM3/MM1则在12.3h达到峰值,MM3/MM1比值达峰值时间明显缩短(t=7.45,P<0.01)。④结论检测CK及其亚型的变化有助于对AMI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