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从1998年5月采用腹部横切口实施剖宫产术5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2~35岁,孕周37~42周,其手术指征与其它术式无差异。选择同期下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61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差异无显著意义。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JoelCohen切口[1],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cm,切口呈直线约15cm。切开皮肤后,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横形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沿着上下纵形方向用血管钳分离两侧腹直肌间的粘着部位,约分离3~4…  相似文献   

2.
1996年以色列 M.stark教授改良了剖宫产术 ,我院自1 997- 0 7~ 1 999- 1 1共应用此手术 1 80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初产妇 1 746例 ,经产妇 54例 ,年龄 2 2~ 38岁 ,平均 2 6.6岁。孕周 32~ 44周。并选择 1 993- 0 6~ 1 997- 0 6在我院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 50 0例为对照组 ,两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无差异显著性 (P>0 .0 5)。1 .2 方法  1手术方式 :手术切口 (Joel- Cohen)位于双侧髂上棘连线下大约 3cm,呈直线型切口 ,长约 1 5cm,仅切开皮肤。术者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层 2…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院行双涤纶套直型Tenckhoff导管标准手术法置入术1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21~70岁,平均40.1±3.21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均符合腹膜透析指征,并同意应用标准双涤纶套直型Tenckhoff直型透析导管,行腹透导管置入术。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龙胆紫标记处采用局部分层麻醉,作一长约3~5cm皮肤切口,逐层分离达腹直肌前鞘,并钳夹出血点。在腹直肌前鞘上纵行剪开2~4cm,前鞘切口周围再次局麻,钝性分开腹直肌直…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术质量的提高,新式剖宫产术的引进,医患关系紧张,我院于2005年开展了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此手术简便,顺应解剖生理特点,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5-06/2007-12对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全子宫切除术82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1例(改良组),平均年龄42.3岁,平均体重56.5 kg,其中子宫肌瘤32例,子宫腺肌瘤3例,功血6例,子宫大小平均约孕8周。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3.1岁,平均体重57.8 kg,其中子宫肌瘤31例,子宫腺肌瘤6例,功血4例,子宫大小平均约孕8.2周。两组年龄、体重、病种、子宫大小、阴道长度间无明显差异。1.2手术方法两组术前准备和麻醉均按传统常规。改良组:(1)腹壁切口选择及切开:取耻骨联合上约3 cm横直切口长8~12 cm(视子宫大小及腹壁厚薄而定),仅切开皮肤,于切口正中切透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长约2~3 cm,向两侧撕开皮下脂肪,横向撕开筋膜层,钝性加锐性分离腹直肌腱与筋膜,术者与助手分别将食中指放在分离的两侧腹直肌间,双手重叠横向拉大至切口等长,于切口靠上方打开腹膜。(2...  相似文献   

5.
2004-09~2006-12我们采用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侧指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120例,年龄22~38(平均27)岁;初产妇93例,经产妇27例;孕周34~43周;临产98例,择期22例;胎儿体重最小1800g,最大4500g。并在同期同类病例中随机选择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孕周、年龄及手术指征上差异无显著性。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同。1.2手术方法持续导尿,硬膜外麻醉,下腹耻上3cm作横(或纵)切口。1.2.1暴露三角区分离腹直肌后,将左侧腹直肌向左拉开,助手将腹横筋膜向右牵拉,于膀胱侧窝寻找黄色脂肪…  相似文献   

6.
传统剖宫产术采用下腹部正中纵切口 ,术后切口疼痛及远期疤痕挛缩影响美观。我们采用下腹部横行直切口皮内缝合的术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998年 9月~ 1 999年 8月采用腹部横行直切口、皮肤皮内缝合剖宫产 2 2例为试验组 ,选同期腹纵行切口剖宫产 2 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首次剖宫产 2 1例 ,2例剖宫产 1例 ,年龄 2 4~ 35岁 ,孕周 37~ 42周 ;对照组首次剖宫产 1 8例 ,2次剖宫产 2例 ,年龄 2 3~ 38岁 ,孕周 37~ 42岁。手术指征见表 1。表 1 手术指征术式头盆不称珍贵儿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巨大儿过期妊娠臀足位横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两髂前上棘连线2cm ̄3cm处,做横切口10cm切开皮肤,一次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前鞘及腹直肌,纵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丝线事腹直肌前鞘,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需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在住院时间短。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8年6月~1998年9月对40例初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有剖宫产手术指征而无下腹部手术史的产妇,年龄22~39岁。手术指征:胎儿窘迫9例,服位异常9例,头盆不称11例,妊高征5例,高龄初产4例,羊水过少2例。同时选取与其指征相同行常规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40例进行对照观察。1.2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除常规外,还需用0.25%碘伏棉球消毒阴道2次;②手术切口选择:双侧骼前上棘连线下约2.scm,作JoelCohen皮肤横行直切口长约15cm,仅切开皮肤,不达脂肪层,于切口中间…  相似文献   

9.
王淑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06-8106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进行改进:耻骨联合上4cm处横行切开皮肤12cm,腹直肌前鞘正中向上下各剪开约2cm,并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头困难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切口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头困难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于1995年1月~1996年12月在102例剖富产术中,采用了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现将此术式与同期腹壁纵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术100例作对照分析。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将近2年的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腹壁横切口组(102例)和腹壁纵切口组(100例)两组。两组病例均为单胎初次剖宫产术,一般情况、手术指征条件均相似,具有可比性。方法:取下腹耻骨上3cm处,相当于腹壁自然皱壁作横弧形切口约10~12cm,深达筋膜层,横弧形剪开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筋膜,于切口中点错夹腹直肌前鞘上绿,向脐方向锐性加…  相似文献   

11.
本院从1998年1月起施行新式剖宫产术25例,结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2~32周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2例,既往无剖宫产史。胎儿宫内窘迫7例,头盆不称6例,过期妊娠5例,妊高症3例,臀位2例,巨大儿1例,珍贵儿1例。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二横指的直切口,长15cm左右,仅切开皮肤层,不深达脂肪层。于切口中间切开皮下脂肪2cm左右,达筋膜层,再将筋膜层切开2cm左右,用剪刀沿切口向两侧于皮下脂肪层下剪开筋膜,然后分离两侧腹直肌间粘连,术者与助手用手指将腹直肌与皮下脂肪一起向外向上撕拉开,暴露腹膜,将腹膜沿上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7月,我科共施行微损伤胆囊切除术36例,显示此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在护理上有如下体会。1一般资料36例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5.9岁。术前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32例,胆囊息肉4例,26例均采用连硬外麻醉,行微损伤(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切口及手术技术根据患者肋弓夹角大小,选择右上腹平行第7或第8肋软骨平面的皮肤横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3cm,肥胖者切口长4~5cm,皮肤切开后纵向切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后鞘和腹膜,用小盐水垫将胆囊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2月我院运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并在此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 ,此手术顺应解剖生理特点 ,简化手术步骤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 8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 110例 ,其中初产妇 92例 ,经产妇 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改良式剖宫产5 0例 (改良组 ) ,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6 0例 (对照组 ) ,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2 手术方法 改良性剖宫产。①切口选择 :耻骨联合上 3cm横向切开皮肤 10~ 13cm(长度因胎头大小而…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开展新式剖宫产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有剖宫产指征行新式剖宫产孕妇共 2 6例 ,并于同类孕妇病例中 ,随机选择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 50例 ,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给药方式略有不同 ,试验量后 ,新式剖宫产一次足量给药 ,对照组则分次小剂量给药。手术方法 :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 ,新式剖宫产组参照马彦彦的方法[1 ] :①选择髂前上棘连线下 2~ 3cm处横切口长 1 3~1 5cm ;②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 ,于切口中间切开…  相似文献   

15.
自1974年至1993年,我们采取下腹部横切口加表皮下缝合皮肤,施行妇科手术900例,经临床观察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肥胖者,它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将900例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切口及缝合方法 施行妇科腹部手术时,取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缘一指处(约2~3cm)——即Langer氏线(皮肤上的张力线)处做新月形切口,由左横向右,两侧向髂前上棘延伸10~12cm,横行切开皮肤至浅筋膜,腹直肌腱膜及横筋膜,上叶皮肤连同筋膜向上钝性分离,下叶一般不需分离,钝性分离腹直肌,沿后腹直肌鞘,腹膜及横筋膜横行切开(也可纵行切开)。进入腹腔后,其它手术操作方法同下腹部纵切口手术,在关  相似文献   

16.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腹部伤口愈合较美观 ,深受患者欢迎。现将我院腹壁横、纵切口剖宫产各 66例对照总结如下。两种手术方法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子宫切口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腹壁纵切口采用腹中线纵切。腹壁横切口取耻骨上 2cm顺皮肤自然皱纹切开 ,切口长 1 1cm左右 ,皮下组织切开一小口后钝性撕拉开 ,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 ,纵行分离腹直肌 ,横行剪开腹膜。其中有 3 3例在腹直肌前鞘切口上下缘上各作纵行锯齿状切口 4至 5个 ,每个切口长 0 .3cm~ 0 .5cm ,以增大切口利于胎头娩出。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缝合法。结果 两种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自 1 996年至今 ,本院开展了一种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横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 ,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996年至今采用腹式输卵管横切口羊肠线皮内连续缝合法 650例。年龄为 2 1~ 4 0岁的计划生育对象。1 2 手术方法 ①常规消毒手术野 ,取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 3cm的横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②竖向切开腹直肌前鞘至 3cm长 ,钝性分离腹直肌 ,剪开腹膜。③常规方法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④以 7号丝线缝合腹膜及腱鞘层 ,4号丝线缝合脂肪层。⑤用 3~ 0羊肠线行皮内连续缝合 :缝合时第 1针先在起点处皮下组…  相似文献   

18.
新式剖宫产术是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为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适用于所有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缩短拆线时间等优点。我院1998年4月以来开展新式剖宫产术,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998年4月~1998年10月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共56例,年龄为22~31岁,平均25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6~42周,临产49例,择期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3009,手术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妊高征等,并于同期病例中随机选择下腹部P…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均男性,年龄12个月~3岁.左侧斜疝22例,右侧斜疝39例,其中双侧斜疝5例,嵌顿斜疝7例.1.2治疗方法麻醉均采用氯胺酮+局麻。取下腹壁皱纹横切口,长约2cm(即腹直肌外缘沿下腹壁皱纹向外之横形切口,相当于腹股沟管内口稍上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剪开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提起腹膜切开进腹,于切口下缘之腹膜找到疝囊内口,将内环口后唇和切开上缘腹膜连续缝合即关腹。疝囊口“旷置”,腹横筋膜缝合2~3针以缩小环门.缝合腹外斜肌腱腹、皮下组织和皮肤.如系嵌顿疝须先整复…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91年4月至1992年2月经右肋缘下小切口(4~6cm)施行了胆囊切除术600例,其中572例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连续病例600例,其中男178例,女422例。年龄自26岁至68岁,平均43岁。病史在1年以内者165例,1~5年204例,5年以上者231例。术前均经 B 超检查证实胆囊结石,其中急性胆囊炎48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552例。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取右肋缘下横切口,长4~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向切开腹直肌前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