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高血压(HT)及NIDDM合并HT三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胰岛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测定。结果:(1)三患者组周围总阻(TPR)、甘油三酯(TG)和胰岛素面积(InsS)显著增高,HT和NIDDM合并HT组左室收缩期峰值室壁应力(PSS)显著增高;(2)三患者组PSS,TPR和TG与各自InsS分别呈显著正相关;(3)各患者组全血粘度(ηb)升高,TPR与ηb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糖耐量异常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及其有关因素,对57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647例糖耐量低减(IGT)和54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百分率,在NIDDM组>IGT组>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FIns×空腹血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正常对照组、IGT组,新诊断糖尿病组和原诊断糖尿病组(P<0.01)。各组肥胖者的ISI小于非肥胖者(P<0.01)。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ISI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糖尿病组和IGT组的ISI与血压也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SI与BMI呈负相关,部分与血压、血脂也有相关性。提示糖耐量异常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ISI与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NIDDM与非老年NIDDM及两种老年NIDDM在病情、合并症和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137例NIDDM病人被分成≥60岁发病的老年NIDDM组、<60岁发病的老年NIDDM组、年龄不足60岁的非老年NIDDM组。观察并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IRT分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生化指标及合并症情况。结果<60岁发病的老年NIDDM的病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但除其高反应型IRT构成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间OGTT、IRT各时相点诸值、IRT分型、ISI均无明显差别;两组老年NIDDM的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但二者均明显高于非老年NIDDM组(P<0.01);≥60岁发病老年NIDDM组血尿酸值比另两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NIDDM除心脑血管合并症高发外,病情与非老年NIDDM并无明显差异;老年NIDDM的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和病程长短无关;老年NIDDM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与NIDDM无关而与衰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NIDDM和IGT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1例NIDDM和78例IGT患与61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IGT组和NIDDM组,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NIDDM组〉IGT组,正常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则相反,即正常对照组〉IGT组〉NIDDM组,提示NIDDM患和IGT患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对2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8例NIDDM合并高血压的和平共18例正常人在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胰岛素、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进行了测定。NIDDM并高血压组基值和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_(1α)和PGE_(2)浓度显著下降,尤以胰岛素释放高峰为明显。胰岛素与6-Keto-PGF_(1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NIDDM合并高血压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舒血管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31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GLUT1基因多态性与NIDDM及DN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分析。 结果:①NIDDM组患者Xba I(+/-)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62%vs33%,P〈0.01),而Xba I(  相似文献   

7.
真胰岛素测定在分析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真胰岛素(Trueinsulin,TI)测定在分析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位点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BAELISA)及其它方法对43例糖耐量正常者(NGT)、20例糖耐量低减者(IGT)及4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血清TI等的测定,初步分析其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肥胖的2型DM组血清空腹TI水平不高(P>0.05),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则明显升高(P<0.01),OGTT30分钟TI水平明显低于NGT组(P<0.01)。用TI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NGT>IGT>2型DM;敏感指数,NGT与IGT均明显高于2型DM(P<0.01);而用IRI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和敏感指数仅在NGT与2型DM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DM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胰岛素原血症;TI测定较IRI更能确切地评价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小剂量胰岛素、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36例高血压患者,依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HT)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组(HT+DM或IGT),以小剂量胰岛素、葡萄糖持续静滴法测定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差异。患者经服用长效ACEI培哚普利4~8mg,一日1次,4周后9例完成再次小剂量胰岛素、葡萄糖持续静滴试验,以研究ACEI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每血清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清除率表示。结果HT+DM或IGT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HT组:HT组ISI为19.64±10.89,HT+DM或IGT组:7.79±4.89(P<0.01)。服用培哚普利前后ISI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治疗前:14.72±8.19;治疗后:15.32±8.18(P<0.01)。结论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高血压合并DM或IGT者具有差异;服用4周培哚普利对胰岛素敏感性有正性作用,进而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重构有逆转作用。然而,尚需对本课题作长期的大样本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病人的动态血压与胰岛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的动态血压与血中胰岛素的关系。方法对72例NIDDM病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NIDDM合并高血压组36人,未合并高血压组36人。所有病人行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等检查,并经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NIDDM合并高血压组较未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血胰岛素浓度显著增高(P<0.001),而且胰岛素浓度分别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独立的相关性(P<0.001)。结论NIDDM病人合并高血压较未合并高血压有更高的胰岛素血症,且在NIDDM病人中高胰岛素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3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8例高血压病(EH)患者及24例正常人空腹血清胰岛素(Ins)、C肽(CP)、血糖(S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po)含量进行测定,并推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EH组Ins、CP升高,但ISI显著降低,表明EH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同时伴有TG、TC、ApoB100、脂蛋白(a)[LP(a)]升高,HDL-C、ApoAI降低。相关分析表明,EH患者Ins与TG、ApoB100、LP(a)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ApoAI呈显著负相关。ISI与TG、ApoB100呈显著负相关,提示EH患者IR可能是影响脂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内分泌系统疾病221两个种族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非糖尿病亲属的胰岛素敏感性[英]/GeldingSV…//ClinEndocrinol.-1994,40.-55~6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以胰岛素(Ins)不敏感和Ins缺乏为特...  相似文献   

12.
对2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8例NIDDM合并高血压的和18例正常人在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胰岛素、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E1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进行了测定。提示NIDDM合并高血压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舒血管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显像技术,检测了1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胃排空时间,结果显示:NIDDM组液体排空曲线与对照组相似,呈指数相排空;固体排空曲线则不同于正常人的双相性曲线,而类似于液体排空曲线。12例(80%)无延迟时间(P<0.005)。9例(60%)NIDDM患者胃排空时间异常,其中固体半排空时间(T50)延长者7例,固、液体T50均延长和均缩短者各1例。固体T50延长者归为一亚组,病程和血糖与固体T50均有显著相关性。因此,NIDDM患者以固体胃排空异常为主;对于那些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者有必要研究其胃排空功能;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显像技术是较敏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II型糖尿病病人的动态血压与胰岛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影 《高血压杂志》1997,5(1):40-42
目的 了解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的动态血压与血中胰岛素的关系。 方法 对72例NIDDM病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NIDDM合并高血压组36人,未合并高血压组36人。所有病人行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等检查,并经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NIDDM合并高血压组较未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血胰岛素浓度显著增高(P〈0.001),而且胰岛素浓度分别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独立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抗氧化剂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ASA法),测定了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OXLDL水平。结果显示:(1)N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NIDDM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增高(P<0.05)。(2)20例NIDDM病人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后,血浆OX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3)血浆OXLDL水平与LDL-C、HDL、TG、TC、ApoA1及ApoB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OXLDL可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抗氧化治疗可能对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体内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Li F  Cheng H  Fu Z  Yang G  Liu S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5):316-319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胰岛素抵抗(IR)体内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试图进行改良。方法 分别用三种最小模型技术(MMT)、三种基础状态法,四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法对16例葡萄糖耐量正常(NGT)者和1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计算胰钫敏感性指数(ISI),并以经典MMT得出的ISI为标准,其余方法得出ISI与之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除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值(FSG/FIn  相似文献   

17.
对年龄25岁~74岁201例糖耐量正常(NOGTT)、307例IGT、366例新发现NIDDM,进行Person单相关分析。年龄、性别、BMI、空腹及服糖后血糖、胰岛素(INS)水平分别与血压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血浆胆固醇、抽烟等因素后,NOGTT及IGT血糖与血压相关,NIDDM者血糖与血压不相关,提示血糖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发生于糖尿病之前。NOGTT、IGT、和NIDDM总组,NOGTT及IGT组血浆INS水平与血压不相关,只有年龄小于50岁,非肥胖的NOGTT者血浆INS水平与血压相关,提示血浆胰岛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发生于年轻非肥胖的糖耐量正常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2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6例NIDDM合并高血压(DHP)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结果 DHP组与NIDDM组的胰岛素抵抗相似,但前者血浆INS水平明显高于后者,虽然EH组的ISI显著高于NIDD几DHP组,但同时其INS分泌量也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NID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对26例伴MAU的NIDDM合并EH患者与27例正常白蛋白尿(NAU)的NIDDM合并EH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等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MAU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较NAU组显著增高〔(141.20±6.77)mmHg对(130.53±6.92)mmHg,P<0.001〕,而且NMSP与UAER呈独立的相关性〔标准偏回归系数(β)=0.453,P=0.0006〕。结论:在NIDDM合并EH患者中,NMSP升高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能是MAU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我们对血压正常的IDDM患者24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BPM),并与糖耐量正常(NGT)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IDDM患者无白天血压和24小时血压的明显改变,但夜间血压升高,昼夜血压差值明显降低,该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计分、UAE、偶测SBP、夜间SBP和夜间DBP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