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在人群中发病情况,探讨本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防治流行性出血热提供依据。方法人间疫情监测对白城市各监测点的月报及年报报表中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宿主动物监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动物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1年度本市流行性出血热共发病59例,发病率2.90/10万,其中监测点洮南市25例,发病率25.60/10万;34例为本市责任报告单位报告,另外25例为外地报告本地病例,监测点洮南市在春季、秋季监测鼠密度各1次,秋季居民区的鼠密度有所上升;而野外鼠密度呈下降。结论白城市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较2010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洮南市、洮北区,褐家鼠、长爪沙鼠是出血热的宿主和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是已发现的13种病毒性出血热之一。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会议将凡伴有肾脏损害表现的出血热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HFRS),它包括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流行性肾病、出血性肾病肾炎、流行性良性肾病、流行性肾炎  相似文献   

3.
王元敏  张英 《传染病信息》2004,17(3):100-100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出血热196例,其中38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鼠为主要传染源。为了掌握该病流行规律,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辉南县1990~2008年31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鼠密度和鼠带EHFV监测与EHF疫情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类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宿主动物。我们从 1988 年1月至 1990年 12月开展鼠情、鼠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及人间EHF 疫情的监测,工作以探讨本病的流行过程及其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几种非啮齿类动物流行性出血热抗体调查张云智龚鹤琴张海林米竹青(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市671000)流行性出血热(EHF)国际上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啮齿动物为主要宿主,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东临渤海湾,北与天津接壤,为平原农业区,地势低洼,多为盐碱地。1986年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20世纪90年代后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逐渐上升,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沧州市EHF宿主动物感染情况,于1998-2004年对沧州市EHF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每年选4个县为监测点,在春秋季节对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毒率进行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次室内布夹不少于100夹次,野外不少于300夹次,同时收集其他方法捕获的老鼠,剖取鼠肺,用荧光免疫法查EHF抗…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宁夏隆德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人间疫情预警预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在既往有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生或暴露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自然村开展鼠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分布。结果 2018—2021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16例,死亡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41/10万;秋冬季报告病例占87.50%,杨河乡及观庄乡病例共占68.75%,16~60岁病例占62.50%。总鼠密度0.74%,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240.77,P<0.05),秋季野外区鼠密度高于居民区(χ2=30.797,P=0.001),优势鼠种由黑线姬鼠转变为褐家鼠;居民区优势鼠种为小家鼠。结论 近年来隆德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病水平较高;建议加强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落实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防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诊治能力,警惕人间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临床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病例少见。现将我院2003-2004年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无症状低血糖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980年12月到1984年6月,对22个省、市、自治区86个调查点,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自35种脊椎动物27692份肺标本中,查出874只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其中包括黑线姬鼠、大林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大白鼠、黄胸鼠、大足鼠、罗赛鼠、社鼠、小家鼠、黑线仓鼠、东方田鼠、棕背(鼠平)、短尾鼩等。研究认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中国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其带病毒鼠的分布,一般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各流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NN),北欧称为流行性肾病,南朝鲜称为朝鲜出血热(KHF),在我国则将其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自1978年南  相似文献   

13.
EHF疫区带病毒鼠指数的时间分布理论拟合与趋势预测樊继忠,徐军,邱祥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水平与带病毒鼠指数密切相关[1],若能掌握其变化规律,对控制流行有积极作用。为此,作者试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EHF疫区黑线姬鼠种群带病毒鼠指...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损害,造成血管的通透性、脆性增加,扩张充血引起严重血浆外渗、水肿、出血和微循环障碍,而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变损伤,甚至导致出血性休克和急性肾衰竭。我地区位于完达山脉,自1994年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发病率明显下降。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RPHIA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单价灭活疫苗的血清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PHIA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单价灭活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苑富莲,卢全香,王升,石振坤,张秀芳,任珂,孙人和,刘海林,郭瑞琦流行性出血热(EHF)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疫苗研制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流行性出血热地鼠肾细胞单价灭活疫苗于人体有较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进一步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监测方法和指标,我们运用1974~1985年流行区鼠情监测资料,选择主要带毒鼠种的密度与历年疫情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圆形分布研究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与褐家鼠带毒率的关系河南省焦作市卫生防疫站马俊生,郭正仁为探讨褐家鼠带毒率与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关系,我们应用圆形分布法对焦作市1990年至1991年人群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和褐家鼠带毒率的逐月监测...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疫区有扩大趋势。由于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而出血热所致的休克,具有临床表现隐匿的特点,往往血压已下降(收缩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已由 WHO 定名为“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Renal Syndrome),但国内决定仍惯用“流行性出血热”原名。关于本病病原经病毒学者四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取得突破。1978年朝鲜李镐汪等首次分离出汉坦病毒(Hantaan Vivus)后,我国于1982年用黑线姬鼠和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也分离出病毒。经电镜和生化鉴定属于布内亚病毒(BunyaViridae)的一个新种属。目前国内外不同地区从不同鼠种中分离出的病毒互相比较,证明可能有不同型别存在,相互有单向交叉反应。Gadjusek 建议称之为鼠类病毒(muroid viribae),尚未得公认。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本病病情进展急.无特效治疗药物,病人易发生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故在各期治疗中,应严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科学护理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