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所受X射线辐射剂量以及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方法 按照甲、乙、丙3位术者的患者资料,抽取本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442例,包括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射频消融术(RFCA)、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CHD)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PCPI).采集患者的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时间.结果 CAG、PCI、RFCA、CHD、PCPI各组患者的CD值分别为(0.34 ±0.23)、(1.33±0.76)、(0.71±0.43)、(0.27±0.22)和(0.92±0.42) Gy,DAP值分别为(34.18±23.33)、( 135.92±81.14)、( 79.79±50.66)、(27.93±23.66)和(94.60±48.11) Gy.cm2.透视时间分别为(4.82±3.73)、(16.64±9.01)、(17.04±15.29)、(9.60±5.97)和(7.31±6.45) min.DAP值与透视时间呈高度相关性(r =0.84,P<0.05).结论 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所受的平均辐射剂量不同.辐射剂量和透视时间与手术难易度和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有关,可通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减少透视时间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例急性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受照射剂量,探讨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年龄和手术医生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例急性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PCI)患者所记录的剂量资料,随机配置的剂量检测系统记录剂量面积乘积(DAP)和累计剂量(CD),根据DAP值估算有效剂量(ED)。根据血管病变受累程度分为单一病变和复杂病变以及患者年龄分组(小于40岁组,40~60岁组及大于60岁组)、左右侧冠状动脉和第一操作医生对患者受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①本次收录200例行PCI术者累积剂量CD值191~5524 mGy,平均值(1157±781)mGy;剂量面积乘积DAP值(12714~417228)mGy·cm^2,平均值(100690±63896)mGy.cm^2;有效剂量ED范围1.119~58.411 mSv,平均值(14±9)mSv。②单一病变相比复杂病变辐射剂量少,CD值、DAP值、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侧冠状动脉大于右侧冠状动脉(P<0.05)。④3个年龄组间各个剂量值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不同年资操作医生患者所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差异较大,主要与病变本身(包括病变部位和累计范围及变异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心脏介入患者受照剂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调查我院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受照剂量分布和剂量参考水平,并分析各种剂量参数如皮肤峰值剂量(PSD)和剂量面积乘积(DA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35例患者的剂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84例,接受经皮心脏介入(PCI)患者51例.记录每例患者DAP值、参考点累计剂量值(CD)以及透视时间,总采集图像幅数.采用热释光剂量片(TLD)矩阵测量患者皮肤剂量.TLD矩阵大小为10行9列,行间隔5 cm,列间隔4 cm.结果 对于PCI,DAP均值为7946.91μGym2;CD均值为1395.3 mGy,平均透视时间10.9 min,平均采集945幅.PSD范围为38.91~184.79mGy.DAP与PSD的相关性为0.54,PSD与CD的相关性为0.53.对于CAG,DAP均值为2690.84 μGym2;CD均值为431.6 mGy,平均透视时间为2.9 min,平均采集544幅.PSD范围26.18~120.37 mGy.DAP与PSD的相关性为0.52,PSD与CD的相关性为0.45.结论 患者所受皮肤剂量峰值低于所致皮肤损伤辐射阈值(2 Gy).各种辐射剂量参数(如DAP,CD和透视时间等)的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仿.从结果可以看出PSD与DAP、CD等参数相关性较差,因此基于这些数据对个体皮肤峰值剂量进行估算的方法较不科学,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低剂量模式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60例,均为体重50~70 kg正常体型,随机分为低剂量模式组30例与常规对照组30例。术后由2位心内科介入治疗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面积(DAP)、累积剂量(CD)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模式组的辐射剂量面积(DAP)和累积剂量(CD)均小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选择低剂量模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心血管介入术后采集空气比释动能(reference air kerma,AK)值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值数据为依据,分析术中透视时间报警设置作为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警示工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73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病例,收集术中透视时间、AK和DAP数据资料。德国西门子成像设备分组(Ceiling系统和Biplane系统)和手术类型分组(CAG和PCI),对辐射剂量数据进行比较,以及对心血管介入手术AK和DAP值与透视时间数据采用Spearman检验解析相关性。结果Ceiling和Biplane成像系统中手术透视时间为(8.9±7.8)和(8.6±7.3)min,透视AK均值和DAP均值分别为(472±474)、(510±509)mGy、(4548±4085)和(4255±3781)μGy·m^2,术中总(透视+造影)AK和DAP均值为(703±595)、(733±614)mGy、(6253±4938)和(5681±4432)μGy·m^2。CAG与PCI术中透视时间均值分别为(2.4±0.9)和(15.7±4.9)min。PCI透视辐射剂量(AK和DAP)与术中总辐射剂量比值分别为74%和78%。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透视时间与AK值(r=0.822)和DAP值(r=0.844)都呈高度相关性(P<0.001)。结论透视采集辐射剂量是心血管介入手术中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辐射剂量随透视时间延长而增加,透视时间监测和报警设置在心血管介入临床应用中作为术中辐射防护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剂量面积乘积(DAP)致相关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从而为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患者的器官剂量提供便利。方法使用Geant4蒙特卡罗软件构建人体和辐射场模型, 模拟计算并得到器官吸收剂量转换系数。结果在冠状动脉造影(CAG)中, 肺、骨髓、肝脏、心脏的转换系数, 男性分别为(0.283 ± 0.068)、(0.169± 0.049)、(0.110 ± 0.077)、(0.080 ± 0.032)mGy/(Gy·cm2), 女性分别为(0.376 ± 0.121)、(0.192 ± 0.056)、(0.153 ± 0.105)、(0.102 ± 0.033)mGy/(Gy·cm2), 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对应器官的转换系数相近。不同介入术的D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12, P<0.05)。性别组间的DA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在同一性别组内与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介入治疗的相关性较小, 但同一术组中女性的剂量转换系数通常高于男性。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的剂量面积乘积(DAP)致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诊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抽取用SIEMENS Aritis Zee Floor DSA介入诊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6例,记录随机配备的辐射检测系统显示的总辐射时间(T)、剂量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CD),由DAP估算有效剂量(ED),由CD估算最高皮肤剂量值(PSD).结果 患者所受T为0.9~71.2 min,平均10.5 min,>30 min的9例(4.8%);ED为0.11~282.9 mSv,平均32.2 mSv,>100 mSv的10例(5.4%);1 Gy<PSD (1/2CD)≤3Gy的40例(21.5%),PSD(1/2CD)>3 Gy的4例(2.2%);1 Gy< PSD(4/5CD)≤3Gy的53例(28.5%),PSD(4/5CD)>3Gy的14例(7.5%).T与PSD(1/2 CD)、PSD(4/5CD)、ED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显著相关.结论 23.7%~36.0%心血管介入患者可因累积剂量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5.4%心血管介入患者有显著的致癌危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控制先心病(CHD)患者在介入诊疗中辐射剂量。方法 利用SIEMENS DSA设备连续观察介入诊疗的CHD患者273例。按年龄和疾病分组统计总辐射时间(T)、累积剂量(CD)、剂量面积乘积(DAP)、峰值皮肤剂量(PSD)和有效剂量(ED),分段统计CD和PSD,结合CHD介入诊疗实际进行分析,为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结果 总体T、CD、PSD(1/2CD)、PSD(4/5CD)、DAP、ED中位数达到3.05 min、113 mGy、56.5 mGy、90.4 mGy、11.62 Gy?cm2,、1.98 mSv,参数范围差异显著;CHD介入诊疗以未成年为主分布于各年龄段、各病种,年龄分组以少年中位数突出,疾病分组以室内隔缺损(VSD)中位数较大,各分组参数范围均差异显著;辐射剂量分段统计以<100 mGy为主,>500 mGy较少。结论 提高术者及介入放射技师辐射剂量控制意识及技能,采用多种措施减少或避免辐射暴露,通过数据库建立辐射剂量参照值,有助于控制CHD患者介入诊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前瞻性比较由心脏CT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诱导的DNA双链断裂。方法56例疑似为冠心病的病人随机接受CCA或者心脏CT检查。采用血液淋巴细胞荧光显微镜的方法评估DNA双链断裂,将其作为反映辐射暴露的生物学效应指标。辐射剂量用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剂量面积乘积(DAP),以及CT和CCA各自的转换因子来估算。结果CT组和CCA组每个淋巴细胞平均有0.12±0.06和0.29±0.18个诱导的DNA双链断裂(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对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调查3家医院共56例ERCP手术,并记录管电压、管电流、透视时间、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等信息,根据每例测量的DAP,选择DAP值中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的3例ERCP手术,以这3例手术分别作为仿真人体模型实验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拟ERCP介入诊疗手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热释光剂量计,通过模拟测量得到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3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11.52和39.27 mSv。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有效剂量相差约14倍。3个组的吸收剂量最大值都集中在照射野范围内的器官。结论ERCP体模实验不同组的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对比其他介入诊疗程序的体模实验,属于高剂量的诊疗类型。建议合理并安全地运用介入诊疗,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