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中C臂CT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77例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治疗后作C臂CT。其中13例化疗栓塞前后均作C臂CT并利用其Integris3D-RA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然后对栓塞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77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外周边缘及肿瘤实质的栓塞情况。13例化疗栓塞前作C臂CT检查者,除显示与CT所见相同外,尚有3例显示出肝内微小瘤灶。结论 C臂CT技术是继常规CT之后,因血管内介入检查中需要观察层面图像,评价治疗效果、制订手术方案而采用的一种高新技术。C臂CT服务于DSA诊疗现场,便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于常规CT平扫能提供更直观、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可用于多系统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初步评价C臂CT在肝癌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43例,转移性肝癌17例)行230例次介入治疗,其中行C臂CT扫描91例次,记录所有手术时间.依据与常规DSA造影比较,能否提供额外信息,将C臂CT对于介入手术的帮助程度分为3级∶1级,未能提供额外信息;2级,提供额外信息,但对介入治疗过程无影响;3级:提供有助于治疗的信息.使用t检验检测使用和不使用C臂CT功能的介人手术时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行C臂CT扫描91例次(40%),其中40(40/91,43.9%)例次达到2级、23(25.3%)例次达到3级.使用C臂CT扫描后平均手术时间增加了18.5min(P<0.05).结论 C臂CT优化了肝癌介入治疗工作流程,获得了清晰的软组织(CT样)断层图像,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显示肿瘤实质及供血血管、术后即时监测碘油沉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肝癌的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化疗栓塞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该法增加了部分手术时间,但完全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臂CT在腹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行腹部介入诊疗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行C臂CT检查,评价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其中25例与近期多层螺旋CT(MSCT)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 在35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8.6%(24/35)C臂CT在常规DSA基础上能提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yna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优势,为介入治疗提供更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介入手术患者,术中肿瘤栓塞前后均行DSA和DynaCT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IP、MPR。统计比较肿瘤栓塞前普通DSA和DynaCT检查的病灶数目、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及病灶中碘油沉积情况。结果:39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DynaCT检查2例效果欠佳,其他检查顺利完成,图像满足介入需要。DSA发现病灶157个,DynaCT检查发现病灶191个。结论:在肝癌的介入栓塞中DynaCT对病灶的显示更佳,对碘油沉积和栓塞效果评估更有效,对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动脉在肝癌供血中的DSA表现和治疗价值.方法 3例肝癌患者在栓塞治疗中行DSA检查发现肿瘤有脾动脉供血,对DSA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同时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3例肝癌患者经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后,所有病例的供血血管均显著减少,病灶均明显缩小.结论 脾动脉供血型肝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肝动脉变异性供血,熟悉其血管变异的特点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对272例已证实的肝癌患者先行DSA造影,再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合并动静脉瘘者有113例(41.5%),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98例,肝动静脉瘘7例,混合型8例,所有动静脉瘘患者均行了1次或多次肝动脉内化疗(TAI)和/或化疗栓塞治疗(TACE). 结论 DSA影像是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直观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轻中度AVS用明胶海绵阻断瘘口血流后TACE安全有效,对重度流量大的AVS,则仅行TAI.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螺旋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 (SCTAP)对肝癌可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3例肝内病变 (包括肝癌 2 1例 )采用SCTAP、常规CT及DSA检查 ,比较三者显示病灶个数的差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SCTAP对显示 <3 0mm及<10mm病灶数与常规CT及DS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1及Ρ <0 .0 5 ) ,对 >3 0mm病灶的显示 ,无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2 1例肝癌患者中 9例SCTAP未发现肝内转移灶而选择手术治疗 ,12例SCTAP发现肝内多个转移灶而选择介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结论 SCTAP显示小肝癌微小肝癌或微小转移灶与常规CT、DSA比较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对判断肝癌能否手术切除治疗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肝癌动脉供血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序列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多曲面重建法重建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观察肝癌病灶动脉供血血管来源情况,其中65例患者行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DSA检查,将65例DSA结果与CT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65例肝癌患者中,47例肝动脉解剖正常,肝癌病灶动脉血供来源于正常的肝动脉;18例肝动脉解剖变异,肝癌病灶动脉血供来源于变异肝动脉。CTA显示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来源与DSA完全相同。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血管能较好的显示,对肝癌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臂CT(C arm 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70例肝癌患者中26例因肿瘤乏血供,肿瘤位置、数量和肿瘤供血血管显示不明确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行C臂CT。结果26例TACE前C臂CT增强扫描发现了9个CT、4个DSA未发现的肿瘤病灶。26例TACE后再行C臂CT共发现58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263±1152)mm,23个肿瘤直径<10 mm,35个肿瘤直径≥10 mm。TACE前CT、DSA、C臂CT 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24%(42/58)、810%(47/58)、879%(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0 mm,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09%(14/23)、739%(17/23)、870%(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0 mm,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00%(28/35)、857%(30/35)、886%(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能提供实时、丰富、准确的影像信息,在优化介入治疗方案、即时监测栓塞效果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20例经临床和MRI、MRV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DSA检查,并对其中15例经DSA检查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接触溶栓和机械性溶栓,对其中2例静脉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正确应用DSA设备,选择适合图像采集方式,调整C型臂至显示病变的最佳角度,合理调整高压注射器参数,提供清晰的路径图功能,为操作医生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变的诊断、选择适合的介入治疗方法提供帮助。结论:DSA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DSA设备将有助于介入检查和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