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肝脏、胆囊、胰腺等肿瘤晚期引起,手术切除率低,大部分只能采用姑息治疗,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IED)是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目的是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满足患者和家属一定的心理需求。2006年1月~2009年5月我院共收治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恶性胆道梗阻指因恶性肿瘤如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肝癌、肝实质或肝门部的淋巴转移及其他转移性疾病引起的胆汁引流不良不畅~([1])。因起病隐匿、肿瘤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无手术指征,只能选择姑息性胆汁引流的减黄对症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y,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不同引流方式治疗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不同PTBD引流方式分为壶腹上内外引流、跨壶腹内外引流、外引流及双侧PTBD引流四组,同时将外引流组分为横跨引流组及单纯外引流组两个亚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近期疗效的差异。 结果肝门区梗阻性黄疸不同引流方式在缓解TBIL、DBIL、TBA、ALT、AST、ALP、rGGT及术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彼此之间没有差异。跨壶腹内外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引流方式。 结论不同PTBD引流方式对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减黄和缓解肝功能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比较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不同引流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 方法应用PTBD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91例,男性57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30~81岁,平均(60.4±11.6)岁。行PTIEBD(内外引流)的患者随机入组:IED-A组(餐后关闭引流2 h)20例、IED-B组(日间关闭引流)20例、IED-C组(持续关闭引流)15例;行PTEBD(外引流)患者36例。对术前3天内、术后2~4天、术后8~10天、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 结果术前3天内各组肝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TBIL、DBIL水平IED-B组>IED-A组>ED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ST水平ED组>IED-A组>IED-B组;IED-A组、B组与E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水平IED-B组>IED-A组>ED组,ED组、IED-A组与IED-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IED-C组患者术后2~4天TBIL、DBIL、AST、ALP均无明显降低(P均>0.05)。 结论不同的引流方法各有其特点,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不同的引流方法。IED-C组引流方法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晚期往往已失掉了其他治疗机会 ,为了减轻痛苦 ,延缓生命 ,探索减轻黄疸的新途径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 (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1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 11~ 2 0 0 2 0 3本院 ,门诊患者 7例 ,住院患者 9例 ,年龄 41~ 75岁 ,平均 5 8岁。其中男 5例 ,女 11例。 16例中 ,胰头癌 5例 ,胆管癌 4例 ,壶腹周围癌 3例 ,肝门部肝癌 2例 ,胆囊癌 2例 ,均已失去或放弃其他治疗机会。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日本EUB 5 2 5型彩…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后与胆道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因恶性梗阻性黄疸第1次行PTBD引流术,术前白细胞计数不高、无发热、不存在术前胆道感染的连续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30 d内胆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将患者分为胆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术前20个潜在的与PTBD术后胆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糖尿病、肝功能分级、引流方式、是否存在未引流胆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胆肠吻合手术史等进行分析.20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连续变量的比较应用Student 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x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可能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中55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35.7%),即胆道感染组;99例术后未发生胆道感染,即非胆道感染组.胆道感染相关的病死率为2.6% (4/154).154例患者中131例行术中胆汁细菌培养,胆道感染组45例,26例为阳性;非感染组86例,17例为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57,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20个潜在危险因素中,糖尿病(x2=10.470,P<0.01)、肝功能分级(x2=36.324,P<0.01)、存在未能引流胆管(x2=9.540,P<0.01)、内外引流(x2=9.856,P<0.01)、ERCP或胆肠吻合史(x2=14.196,P<0.01)、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t=-3.288,P<0.01)、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t=-2.099,P<0.05)、丙氨酸转氨酶(t=-2.112,P<0.05)、凝血时间(t=-3.648,P<0.01)、血白蛋白含量(t=-2.071,P<0.05)、白细胞计数(t=2.022,P<0.05)、高位胆道梗阻(x2 =6.190,P<0.05)、肝硬化病史(x2=5.439,P<0.05)13个因素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对这13个因素继续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5.093,P<0.01)、肝功能分级(OR=13.412,P<0.01)、存在未能引流胆管(OR=3.348,P<0.05)、内外引流(OR=3.168,P<0.05)、ERCP或胆肠吻合病史(OR=8.330,P<0.01)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肝功能分级、ERCP或胆肠吻合手术史为3个相关的患者因素,内外引流和存在未能引流胆管为2个与手术相关的因素.结论 PTBD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术前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如控制血糖、改善肝功能、改变引流方式、充分引流等,能够降低PTBD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调查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带管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10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74.81±19.78)分。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预期性支持、适应能力、个人状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方式和出院指导质量是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为居住方式和出院指导质量。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硕  史昌乾  朱宁川  廖威  戴继宏 《武警医学》2007,18(10):743-74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穿刺组)和同期36例手术切开引流(手术组)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穿刺组治愈率(97.1 %)与手术组治愈率(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组在住院天数、术后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手术组(P<0.01),术后并发症在穿刺组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 结论与传统手术切开引流术相比,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康复快和经济等优点,可以作为细菌性肝脓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治疗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5年来因梗阻性黄疸行PTBD治疗的胆肠吻合术后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平均(52.51±12.38)岁.患恶性疾病23例,良性疾病16例;狭窄部位分为胆肠吻合口12例,肝门部12例、胆总管8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累及7例.均经PTBD进行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结果 行PTBD术39例,37例成功.左右肝管外引流分别12例、5例、双侧4例,左右肝管放置内外引流管3例,通过狭窄段至胆总管或小肠放置内外引流管13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在3~5 d内得到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于1周内下降52.76%.术后除发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BD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良好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A下联合超声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恶性梗阻引流术(PTB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胆管癌21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3例,胰头癌2例),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穿刺进行姑息性胆道外或内外引流,术后常规复查生化全项。结果 32例患者应用该方法定位好后均一针穿刺并引流成功,成功率100%,其中21例外引流,11例内外引流,达到了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在PTBD操作时,应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能显著提高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和介入医师射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导丝导管交换技术)依次置入3或4支胆道外引流管,对肝内扩张胆管进行外引流,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黄疸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患者生存期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2例行多支胆道外引流的患者,共置入外引流管109支,其中19例同时置入3支,13例同时置入4支.所有靶胆管均完成引流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4~8周黄疽完全消失28例,明显减轻4例.出现并发症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生存期最短4个月,最长15个月.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术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彩超引导下PTBD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PTBD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带有穿刺附加器的彩超引导下,用18g针穿入预定扩张的胆管内,通过导丝置入引流导管。结果:38例病人共穿刺50次,一次穿刺成功46例,一次置管成功40例,失败1例。38例病人中,黄疸均有不同程度减退,11例降至正常,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带管存活一年余。5例择期手术,16例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结论:超声引导PTBD术直观、简便、准确、有效,彩超引导PTBD术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通过胆道引流管注入超声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分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总胆红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的显示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显示患者胆管梗阻程度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总胆红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中可清晰显示患者的胆管梗阻程度和提高显示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endoscopic and percutaneous biliary drainage have become readily available in most hospital settings and thes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iliary obstruction. In the past, treatment of biliary obstruction had required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an extended hospital stay. Currently, the same patient can most often be treated either endoscopically as an outpatient or during a short hospital stay after percutaneous drainage under moderate sed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biliary drain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胆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32.05%。X2检验表明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KPS)ALT、ALP、GGT、TBIL、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与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关,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分析,采取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式,并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方程:P=(e-0.296+2.003X3+2.860X2-3.957X1)/(1+e-0.296+2.003X3+2.860X2-3.957X1)其中X1为每日平均引流量,X2为ALP,X3为术前黄疸天数。结论术后的平均引流量、ALP、术前黄疸的天数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行PTCD术,同时积极调整肝功能,术后紧密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术后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0.7)和(6.2±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0.8)和(8.7±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