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其神经再生趋化性在组织持异性和解剖特异性水平上的差异。方法 大鼠按年龄分幼年和成年组各40只,分别建立组织特异性(幼、成年组各20只)和解剖特异性(幼、成年组各20只)模型,术后3、6周分别采用神经电图、组织学检测神经再生。结果 术后3、6N,幼年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神经纤维再生准确率、胫腓神经传导速度比值和波幅比值、远端胫神经侧与腓总神经侧有髓轴索数的比值方面均低于成年组;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幼年大鼠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的组织和解剖特异性较成年差,提示幼年大鼠较易发生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步收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周围神经的错向生长。  相似文献   

2.
脉冲等离子体涂层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脉冲等离子体涂层并固定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GLA)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脉冲等离子方法对PGLA膜片或神经导管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固定CNTF.该膜片表面种植人胚胎视神经细胞,经处理的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1.5 cm缺损.观察人胚胎视神经细胞在经处理的膜片上生长情况,并用电生理和轴突计数法评价经处理的神经导管内神经再生质量.设立未固定CNTF的PGLA膜片组和未经过脉冲等离子体涂层的神经导管组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在经处理的PGLA膜片上,人胚胎视神经细胞生长较对照组密集,且发现有轴突延伸相接现象.经处理的PGLA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在1个月和3个月时,均发现神经导管内神经传导速度和再生神经轴突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脉冲等离子体涂层并固定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PGLA神经导管可能通过CNTF的接触诱导和持续缓释作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实验应用8mm长Y型移植物(内置骨骼肌静脉导管)来研究组织特异性,同时作以下评价:①神经是否受远端神经影响而呈方向性生长;②是远端神经趋化性作用大,还是内皮细胞和骨骼肌分泌因子和(或)静脉通透性影响生长作用大;③远端靶组织的血管化对组织特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同 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 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含有微丝的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三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最终探寻修复周围神经微丝直径的最佳范围.方法 将60只300~350 g健康、雌雄不拘SD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制作大鼠12 mm的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A、B、C、D、E组PLGA神经导管内纵形放入20根不同直径(分别是60、80、100、120、140μm)微丝,各组神经导管内均注入层黏蛋白+神经生长因子混合液0.3 ml.F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大鼠左后肢为实验侧,右后肢为对照侧.测量术后12周各实验组神经导管内再生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结果 术后12周,再生神经中1/3段的光镜观察,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神经纤维计数以F组最多,B、C、D组次之,而与A组、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F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和E组.结论 三维立体管状结构中的微丝直径粗细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影响,最佳的直径80~120μm.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激活态雪旺细胞(activatedSchwanncell,ASC)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将激活态雪旺细胞培养于几丁糖胶原复合膜后,将膜缝制成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的缺损(D组);并以自体神经移植(A组)、几丁糖胶原复合膜管(B组)及几丁糖胶原复合膜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C组]为对照。术后4、8、12周观察肢体运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潜伏期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术后12周取材,样本染色观察神经轴突再生情况。结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加激活态雪旺细胞修复10mm神经缺损的效果优于几丁糖胶原复合膜加BDNF,与自体神经相似。结论几丁糖胶原复合膜加激活态雪旺细胞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小间隙影响周围神经再生超微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周围神经营养、趋化性套接周围神经缺损 ,找出一个使周围神经自行修复的最佳间隙 ,比较其再生神经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将 40只大鼠的双侧坐骨神经外露于 10倍显微镜下 ,实验侧部分切除坐骨神经后留有 3 .0、5 .0、7.0和 10 .0mm的间隙用预制的动脉分别套接坐骨神经两端 ,对照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直接吻合 ,8周后各组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3 .0、5 .0mm小间隙神经再生最好 ,7.0mm再生差 ,而 10 .0mm再生神经没达到远端  相似文献   

8.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近年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缓释技术局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其方法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技术、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聚磷酸酯微球等。这类技术主要是将神经营养因子适当保护后与导管材料混合加工成型,然后将其嵌合于神经导管壁,这种管壁本身可通过降解缓慢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种子细胞作为组织工程活性成分的主要来源,对于组织工程产品的修复重建效果举足轻重,雪旺细胞的神经导管可修复较长距离的神经缺损,神经再生质量也得到改善;神经支架材料包括天然可降解材料和合成可降解材料两大类,神经支架通常采用管状结构,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神经修复效果。结论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组织工程治疗周围神经缺损已经取得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犬胫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壳聚糖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18条杂交犬,平均分成3组,无菌条件下切断左侧胫神经,制成25mm的犬胫神经缺损模型。采用壳聚糖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作为实验组A组,以单纯PLGA神经导管为B组,自体神经移植组为C组作对照,每组6条犬。术后12周后通过一般观察,肌电图检查,HE染色和S-100免疫组化观察,再生神经图像分析等评价修复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各组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肌电图,HE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优于B组(P<0.05);C组优于A、B组。结论:壳聚糖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