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历来都是高校的中心问题之一。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校园安全通常指的是校园内的水、电、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师生的人生安全,但对活体动物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安全问题一般重视程度不够。为加强我校大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的特点[1],谈谈我们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逐步得到加强和重视。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引起了高校、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众多的学生,我们有时无从下手,尤其是在现今的高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点方向,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时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与思考也日益深入,究竟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作用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笔者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1例真实案例,发现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分析家庭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探讨家校如何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社会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备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永会 《校园心理》2011,9(2):116-118
<正>新时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如何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每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课题。自浙江大学首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以来,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在高校中普遍开展,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目标定位单一、教学内容知识化倾向、教学方式被动且陈旧等[1]。因此,定位多元化教学目标、选择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采用积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不仅是心理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是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作为和大学生接触密切的高校辅导员,在自杀预防中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一直以来缺乏系统有效的工作策略。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家庭医生在青少年自杀预防中的工作策略,继而对高校辅导员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工作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如何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每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干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晓明  高莉 《校园心理》2009,7(4):260-26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就业求职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概率增高,当出现以往的生活经验不易克服的困难时,往往就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高校的发展和稳定。本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就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及分类、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高校具体的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误解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革  邹平 《校园心理》2009,7(5):294-296
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湘、桂、粤三地100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并对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差异性t检验。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表现良好,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并表现于实践活动中,调节、控制着实践活动。大学生心理学是青年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正在高等学校学校学习的学生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探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高校管理干部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法,有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充分  相似文献   

12.
刘博 《校园心理》2017,(3):214-215
近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频发,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  相似文献   

13.
<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大都放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各类心理问题上,忽视了学生潜质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偏差。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将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引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与现实压力及教育引导模式。方法观察目前高校整体情况和本校贫困大学生现实状况,结合学生工作和心理咨询、访谈。结果高校贫困生、特困生比例分别为20%、9.4%~12.4%,贫困带来的各种心理困扰已成为制约部分在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结论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分析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层面的困扰及现实压力来源,高校学生工作应大力提倡切实有效、更具针对性的贫困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十分重大,工作非常紧迫,必须抓紧抓好.本研究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意义、存在问题、解决策略3个方面作些初浅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国内普遍存在着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人员不够、专业知识匮乏、工作体系有待完善、工作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当前的心理咨询、课堂教学等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基于此,我国高校相继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敏 《校园心理》2017,(2):140-141
<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不论何种大学生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心理咨询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由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比例不大,高校心理咨询的覆盖面较小,整体成效不明显。相比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能使较多同学受益,并能起到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作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十分重要。本研究将在了解和分析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过程中大学生的咨询效果及其与来访者依恋风格、工作同盟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高校自愿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大学生80人(平均咨询次数为7次),并使用自编咨询效果自评表、关系问卷(RQ)、工作同盟问卷简版(WAI-SR)在首次咨询后及结案时测评,采用bootstrap分析安全依恋对咨询效果与工作同盟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先占依恋型和恐惧依恋型来访者在结案时WAI-SR得分高于首次咨询后[(4.3±0.5)vs.(3.9±0.6)、(4.4±0.3)vs.(3.8±0.5),均P0.05]。Bootstrap分析发现,安全依恋对咨询效果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以首次咨询后工作同盟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06 (P0.05)。结论:不同依恋风格来访者在最终咨询效果上无差异,安全依恋对最终咨询效果没有直接作用,通过首次后工作同盟对咨询效果有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和每一个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而且关系着我国发展稳定的大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助于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自1999年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毕业生人数近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212万上升到2012年的69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以目的抽样对湖南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和程度在不同年级(P0.01)、不同学校及专业(P0.05)的比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影响(P=0.000);3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倾、精神质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0)。结论1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存在联合预测作用;2各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危机干预工作,对大二学生应有针对性释压;3办学层次越高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方面的工作应开展得更加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