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规律.方法:实验组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7、14天晨取血浆或血清进行血液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von Wille-brand factor抗原(vWF抗原)、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g)、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抗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其中前4项采用ELISA方法检测,Fig和AT-Ⅲ抗原采用免疫浊度法,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PT和KPTT.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ig、FDP、D-D、vWF抗原和AT-Ⅲ抗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Fig、FDP和D-D含量术后均升高,术后第7天水平最高,术后第14天仍未恢复至正常;vWF抗原含量围手术期均显著升高;AT-Ⅲ抗原术前最高,术后降至正常范围.GMP-140在术后第1天水平最高,PT和KPTT手术前后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存在高凝状态,术后早期凝血功能下降,术后第7天再次出现高凝状态,至术后第14天仍未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围术期不同ABO血型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B、AB、O型血梗阻性黄疸病人各30例,均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所有病例均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60 min T3、手术结束后1 h T4、8 h T5、24 h T6采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红血球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手术后统计各组出血量。结果:麻醉前T1,O型血病人Fib、PT%偏低,而PT、TT、Aptt高于其他3种血型,但4种血型病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中T2、T3时及手术后T4、T5和T6,O型血Fib、PT%更低于其它3种血型(P<0.05),PT、TT、Aptt也更高于A、B、AB血型病人(P<0.05)。4组术后出血量均少于50ml,而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黄疸对围术期O型血病人Fib、PT%、PT、TT、Aptt影响明显,使O型血病人凝血功能明显较其它血型病人差。  相似文献   

3.
<正> 梗阻性黄疽病人具有病程迁延,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等特点,对病人生理机能及心理损害较为严重,其护理特别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促进病人身体及心理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自1996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每个病人建立护理病历,提出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特点,采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医疗措施有机衔接,使病人得到全程全方位的治疗和健康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就7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虞乾  杨威  邓水柱 《广西医学》2000,22(6):1240-1242
外科性黄疸又称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绝大多数患者需外科手术处理.病因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两大类.为一常见多发的综合征,诊断与处理在许多病例仍较困难.因此,从理论上与实际角度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方面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是由胆道结石、狭窄、肿瘤等原因引起胆道阻塞所致 ,一般需要外科手术解决 ,又称为外科性黄疸。围绕胆道梗阻、高压、感染、胆汁逆流、肝细胞损害而出现以黄疸、发热畏寒、器官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为探讨本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 [1 ] ,本文对我院16 3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共 16 3例 ,其中男 71例 ,女 92例 ,年龄 19~ 87岁 ,中位年龄 5 1岁。按病因分类 :肝外胆管结石 10 8例 (6 6 .3% ) …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梗阻性黄疸。方法①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②经皮经肝胆管成形术;③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EMBE)。结果通过对2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后进行全面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术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及凝血功能障碍,如施行根治性手术则出血多,创伤大;即使行姑息性手术,由于病人全身情况差,极易产生多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做好这类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方法:对1991年12月--2002年12月间的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的探讨进行总结。结果:①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及恶性肿瘤与术后死亡原因密切相关。②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其特点。③术前对深-中度恶性梗黄忠者行减黄术足必要的。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加强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治疗,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术后的良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保肝、营养支持、ENBD、ERBD等方法。结果:总结了6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经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0年对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引流术的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引流管堵塞重新置管2例,一般状态差,术前发热,术中出现寒战、高热,被迫终止手术的1例,成功的27例。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治疗机会的患者行姑息性治疗或者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的最好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ICD术后的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6月到该院实施PICD术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基于此选择同时期到该院采取PICD术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术后临床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满意度为9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护理满意度为71.1%,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采取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且有效,加强术后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和护理,并发症发生可降25%左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液体疗法促进减黄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7~2003年手术治疗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解除胆道梗阻术中、术后增加补液量,观察液体治疗在短期内促进减黄的作用.结果液体组术后一周内91.4%的病例总胆红素降至171 μmol/L以下,液体组比对照组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50%的时间显著缩短(P<0.01).只要达到充分胆道引流,短期内液体组减黄速度与原发病、手术种类无关.TB与ALP显著相关,而TB和ALP与其他各值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液体组术后一周内日尿量2 500~3 000ml与日尿量>3 000ml的降黄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同时增加术中、术后补液量,通过利尿可达到促进减黄,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与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有密切关系,与术前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胆红素、尿素氮、白细胞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我们提出术前做PTCD、改善营养状态、改善肝肾功能、以及正确应用静脉补液和抗炎,能够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张红 《实用全科医学》2003,1(4):343-344
目的 对 63例胃癌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 ,饮食营养需求 ,有益各种训练适应能力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有效胃肠减压的维护、饮食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全部病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及预防并发症等是胃癌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92例行腹腔镜治疗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前、术中、术后围术期全程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止痛剂使用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67±1.85)h、(3.03±1.46)d、(66.64±12.03)min、(101.35±22.03)mL与对照组(11.03±2.48)h、(5.82±1.61)d、(72.38±11.98)min、(121.85±25.69)mL比较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痛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与对照组47.83%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措施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止痛剂使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引流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介入治疗术后引流的护理分为引流管的护理及引流液的观察两部分,其中引流管的护理包括引流袋、“蝴蝶夹”及引流管路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包括引流量、引流性质及颜色的观察。这些护理经验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挽救患者的生命很有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王景波  张霞  陈燕 《医学综述》2013,19(8):1506-1507
目的探讨胆管内支架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治的63例80岁以上高龄MOJ患者,行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治疗。结果 63例患者均成功放置胆管内支架,其中1例术后第8天支架移位,取出后重新放置;术后3周时患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89.6±21.7)μmol/L降为(33.8±9.7)μmol/L;术后2~3周患者黄疸均明显消退,皮肤瘙痒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显著;术后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胆管内支架引流术治疗高龄MOJ疗效肯定,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78例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原因依次为胰头癌(43.6%)、胆管癌(28.2%)、胆囊癌(15.4%)、十二指肠乳头癌(10.3%)及其它少见原因(2.6%)。早期诊断有赖于重视上腹饱胀、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及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及进行彩超、CT等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9.
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的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d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术前口服胆盐的患者ET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未口服胆盐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至少部分地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与疗效。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深入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前术后病情密切观察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结果全组手术治疗168例,治愈163例(97.0%),术后并发甲低3例(1.8%),2例(1.2%)死于术后呼吸道误吸窒息及急性左心衰。结论强高甲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