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聚肌胞和氟美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深层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 )是由单疱病毒Ⅰ型 (HSK -1)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角膜病 ,其发病率日益增多 ,治疗困难 ,临床表现复杂。该病的特点是HSK -1具有在人体三叉神经节永久潜伏 ,并可经轴浆运输到角膜 ,产生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simpexKeratitis HSK )尤其角膜大疱期 ,以往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多次反复发病 ,久治不愈 ,当炎症消退 ,溃疡愈合后 ,多残留不同程度的角膜疤痕和新生血管 ,严重危害视力。本文报告三例单疱病毒Ⅰ型(HSV Ⅰ )角膜感染 ,在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角膜单疱病毒基因存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正常人角膜内单疱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基因存留的可能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22例(22片)正常人角膜、6例(6片)胚胎角膜(阴性对照)及6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急性期患者角膜(阳性对照)进行检测。结果22片正常角膜中20片存有HSVDNA,2片角膜HSVDNA阴性,6例胚胎角膜PCR为阴性,6例HSK急性期患者角膜为阳性。结论正常人角膜中有HSVDNA存留,与HSV血清抗体阳性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杨朝忠  耿燕 《眼科研究》1999,17(6):505-506
角膜知觉减退是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的特征之一,准确地测定角膜感觉阈值对于该病的诊断、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利用各种接触性角膜感觉仪,对HSK角膜知觉的减退与恢复过程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1],但迄今为止,尚无关于角膜知觉的非接触性定量检测的报道。我们于1991年成功地研制了气流式非接触性角膜感觉仪(获中国专利局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1211949.7),并于1993年5月至1998年8月对108例HSK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不同病程阶段角膜组织微观及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实验性HSK原发感染模型,对单疡病毒I型感染后不同的感染阶段3、7、14、21及60天的兔角膜标本行HE、Mallory染色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HSK时炎性细胞浸润以多形核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感染3及7天时角膜基质层内可见炎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接触,角膜水肿,严重者内皮层炎性细胞嵌入,电镜下仅2例标本在急性感染阶段中可见单疱·病毒I型颗粒。结论单疮病毒I型可直接破坏及损伤机体免疫功能是HSK病毒变化的基础,角膜内皮细胞受炎性细胞或免疫细胞浸润可能是基质水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角膜知觉的改变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观察和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后角膜知觉的变化。方法对231例(387只眼)近视患者施行PRK,对482例(796只眼)施行LASIK进行治疗。对术后角膜知觉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检查、分析。结果PRK和LASIK术后早期角膜知觉均明显下降,尤以PRK明显。PRK术后角膜知觉在术后6个月才能恢复,LASIK术后角膜知觉约在术后1个月即恢复。结论PR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比LASIK慢。  相似文献   

7.
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HSV-1角膜内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14只新西兰兔双眼角膜基质内注射接种HSV-1Mckrae株,22只限出现典型的原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病毒接种后60天,取其中4个典型单疱角膜炎原发病变的角膜片交叉移植到4只未接种病毒的兔眼上,术后2周取下被病毒感染的角膜植片,利用HSV-1单克隆IgG抗体对植片行HSV-1抗原检测,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全长HSV-1DNA探针进行核酸原位杂交。结果术后4个角膜植片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而HSV-1DNA检测均为阳性。提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角膜组织极可能是HSV-1的潜伏感染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组织细胞培养实验及动物实验研究对士的宁及复方士的宁点眼液进行了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Ⅰ)的研究。结果表明:1.士的宁的细胞毒性低,细胞培养72小时观察,细胞最大耐受浓度为1000ug/ml;2.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经四种不同给药途径研究证实,士的宁及复方士的宁不仅对HSV-Ⅰ有直接抑制作用,而且对病毒吸附、侵入细胞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四种药物抗HSV-Ⅰ的作用强度依次为复方士的宁>士的宁≈无环鸟苷>吗啉胍;3.在治疗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viruskeratitis,HSK)实验中发现复方士的宁及士的宁点眼液均有良好的治疗HSK的作用,尤以前者疗效显著,平均治愈日为6.83日,无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常角膜无血管和淋巴管。角膜感染、化学烧伤、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性刺激可破坏促淋巴管生成因素与抗淋巴管生成因素间的平衡,致使淋巴管从角膜缘向角膜中央延伸。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形成与多种调控因素及细胞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并阐明角膜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将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炎症性疾病、干眼症和肿瘤转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角膜淋巴管生成的内源性调控因素及新生淋巴管相关眼表疾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刘祖国,陈家祺,金姬单疤病毒性角膜炎(简称HSK)是最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随着化脓性角膜清病的逐渐控制.HSK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角膜移植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复明的唯一方法。但对其手术时机的选...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病毒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T淋巴细胞如何介导HSK免疫反应的详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从目前研究可总结: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L-2,IL-10,IL-17,IFN-γ等促炎性因子在HSK的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HSK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一直是眼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探索早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了新的认识,但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尚不一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贺冰  徐杰 《眼科研究》1997,15(1):23-24
目的了解单疱角膜炎(HSK)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从免疫学角度探讨HSK的发病与复发机制。方法检测40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HSK(上皮型13例、基质型15例),21例非活动期HSK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水平。结果HSK患者的IL-2及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且基质型HSK的变化显著。结论在HSK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单疱角膜炎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7例实质型、复发性单疱角膜炎患者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结果表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对红细胞免疫在HSK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它的致盲性和治疗上的困难性在于它的反复发作,从而引起角膜混浊,最终导致视力的丧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却没有有效药物,这将有待于分子生物学、病毒学、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变化及术后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疗效。方法: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白内障22例2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昔洛韦及滴用更昔洛韦凝胶;对照组仅给予滴用更昔洛韦凝胶。观察术后视力变化情况;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情况。结果:术后6mo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视力均获得提高;治疗组无1例出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对照组也仅有1例于术后6mo复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抗病毒药物的保护下,>6mo未复发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不是白内障的手术禁忌,白内障手术能有效改善HSK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仅滴用更昔洛韦凝胶亦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朱秀萍  刘先宁 《眼科研究》1995,13(3):159-160
用先进的“红细胞免疫检测法”测定正常人及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用单疱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SV-1TF)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其结果:10例正常人与50例治疗前病人比较(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50例治疗前与20例治疗后病人比较(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HSK病人治疗前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用HSV01TF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抗病毒药联合免疫增强剂对41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A 组患者(21例)用无环鸟苷、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B 组患者(20例)用无环鸟苷和干扰素治疗。结果A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愈后,A 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LTR)与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RFC)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B 组的LTR 与E-RFC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与A 组水平(P<0.05)。提示转移因子能降低HSK 的复发率,并能提高HSK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包膜糖蛋白gB,gD是参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基本结构蛋白, 具有重要的抗原表位, 参与病毒穿膜过程,介导了病毒的细胞间扩散,在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分子和功能特性的研究对HSV作用机制及预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针对HSVgB,HSVgD的抗原表位已研究出相应疫苗,本文将对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s keratitis,HSK)有关的糖蛋白gB,gD与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Seminars in ophthalmology》2013,28(4-5):246-250
Recurrent herpes stromal keratitis (HSK)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blindnes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Cyokines characteristic of Th1 cells (in particular IFN-γ and IL-2) have been shown to dominate in HSK in addition to mechanisms by nonspecific, antigen-independent effector cells such as neutrophils, basophils, and monocytes. More recently, the migration and matur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 within the corneal stroma of patients with HSK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contributors to recurrent disease, suggesting a role for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in 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HSK. The role of DC and DTH in recurrent HSK has not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nd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ecurrent HSK focusing on DTH as the pathogenesis and viral particles as the triggering antigen may contribut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