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是血液透析中首选的血管通路,其优点为透析效果好,它通畅率高,并发症少[1],感染发生率低,无异物排斥反应[2],且手术难度不大。一般选用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3],因该血管较为表浅,靠近身体外侧,利于护理穿刺,内瘘易于成熟。由于该手术要求高,成功的关键除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外,对医生术中操作、术后护理也密不可分。笔者从2020年来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有4例失败,现将失败原因作一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2020年6月~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0~76岁,平均62.5岁;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出凝血时间、心脏B超)无异常。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侧头静脉内径1.5~2.3mm,右侧头静脉内径1.5~2.8mm,左侧桡动脉内径2.0~2.8mm,右侧桡动脉内径2.0~2.4mm。  相似文献   

2.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药》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脏病通常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方式,而长期维持血液透析应从血管通路构建开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是延长其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型术后,血管需要有足够的成熟时间,而能否成熟使用与诸多因素有关,存在相关过渡导管使用率高和失功率高的临床问题.为了改善患者结局,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的运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发生并发症的比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透析的患者54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27例。A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通路,B组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生化指标、尿素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透析后血糖、尿素、血浆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Hb)、URR和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透析后A组感染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小,具有一定优先推广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经验。方法;收集我院36例患,鼻咽窝内瘘术7例、腕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29例。结果:手术均—期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内瘘使用良好。结论:严格遵守血管外科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鼻咽窝内瘘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尿毒症患者154例分为两组,腕部内瘘139例和肘窝内瘘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肘窝内瘘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高于前臂内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窝内瘘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高,是建立内瘘的次佳选择,尤其适用于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8月间61例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是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54岁,尿毒症的原因:慢性肾炎31例,糖尿病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多囊肾4例,高血压肾病2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月采用侧侧吻合法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75例,同期随机选30例患者行钛轮钉吻合法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扣眼穿刺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9月采用AVF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304例,按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扣眼法穿刺组76例,区域法和绳梯法穿刺组22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AVF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扣眼法穿刺组并发感染9例(11.84%),区域法和绳梯法穿刺组发生感染0例。结论:扣眼穿刺的感染风险不容忽视,预防扣眼穿刺感染应制订统一操作流程、培训考核及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反复试穿等;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不良卫生习惯;提高患者免疫力;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穿刺针及敷贴等。  相似文献   

12.
张仪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3):162-163
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维护血液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理想的血管通路能保证血流量达到200~300ml/min,并能反复和长期使用,合并症少,对病人心脏负担轻,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少。本文就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60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一条血流量充足、易于穿刺、管理、最为安全、最为经济、且维持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方法在局麻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9例,其中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15例,鼻咽窝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3例,肘窝部头静脉-肱动脉端侧吻合术1例。其中1例鼻咽窝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患者因血管条件差,血流量不足,术后3个月改行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结果 19例随访2个月至1年10个月,无瘘闭、栓塞情况,均已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行血液透析的一条血流量充足、易于穿刺、管理、最为安全、最为经济、且维持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能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提供安全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位置表浅,不至形成动脉瘤和血栓,不影响病人活动,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动静脉造瘘术后的观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或观察不及时可造成内瘘手术失败。作者通过1例动静脉内造瘘术后皮下血肿病人行切开减压术成功的经验,体会深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内瘘穿刺针穿刺靠近血栓部位的内瘘静脉端,经内瘘穿刺导管间断注入尿激酶;另选外周静脉缓慢滴注肝素盐水。两者联合治疗血栓形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本组52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4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6.9%;治疗时间为0.5~4 h,平均治疗时间2h。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药物中毒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110例造瘘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认为造瘘的成功与失败,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尿毒症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血液透析是其中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终生都要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因其安全、使用时间长、创伤小、感染率低而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术是将动静脉本身在皮下直接吻合,不露出皮外,术后动脉血流经静脉,静脉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可以反复穿刺,进行长期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NKF-K/DOQI指南强烈建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1],使用率占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90%以上[2],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其生命起关键作用[3].笔者现将其术后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经验,比较在显微镜下和裸视下操作动静脉内瘘术的差异。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总体成功率94.0%(61/65),失败率6.0%(4/65)。显微镜操作31例成功率93.5%,失败率6.5%,裸视操作下34例成功率88.2%,失败率11.8%;两者比较统计学无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需要仔细全面的术前评价,手术部位选择,吻合口大小,及时有效术后管理和并发症的处置。应用显微镜和裸视操作下比较动静脉内瘘术,统计学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应用及效。方法对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皮肤血管护理;在术后观察吻合口有无渗血及血肿、检查内瘘是否通畅、促进内瘘成熟、评估内瘘成熟情况,做好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无严重肢体循环障碍、出血、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透析时血流量可达300mL/min以上。结论精心的护理能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负担,所以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透析室医护人员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