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32例严重烧伤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结果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sP-选择素、sE-选择素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全身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有关,血小板可能在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人血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在肿瘤直径≥5cm组、有肝外脏器转移组和临床分期Ⅲ和Ⅳ期组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cm组、无肝外脏器转移组和临床分期Ⅰ和Ⅱ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肝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可溶性P-选择素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调节蛋白(TM)在移植物内皮细胞中表达,在内皮受损伤时其以可溶性形式快速释放人血,可溶性TM(sTM)可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P-选择素(P-sel)主要分布于血小板α颗粒及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中。可溶性P—se(sP—sel)是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标志。本研究通过检测sTM、sP—sel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肝脏移植排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选择素)、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P-selectin,s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32例严重烧伤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的水平。结果: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均有表达,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升高,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全身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关,血小板可能在烧伤后机体凝血功能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133-134
冠心病(GII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疾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炎症反应的长期刺激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有文献报道,在粥样硬化斑块处,可溶性E-选择素、PL选择素的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王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
冠心病(CHD) 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疾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炎症反应的长期刺激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有文献报道,在粥样硬化斑块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2].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变化,探讨其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期测定脑外伤、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了解脑外伤、脑梗死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可溶性P-选择素.结果 脑外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在12 h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重型脑外伤组与轻、中型脑外伤组及对照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在12、24、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d后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可以作为评估脑外伤轻重及脑梗死的一个指标,与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P-选择素(solbleP-selectin,sP-selectin)是由血小板及内皮细胞释放至血液中的~[1],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结合在控制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2,3]。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具有P-selectin受体,P-selectin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4-6]我们对经本院收治的5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sP-selectin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18~52岁,均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各项指标均符合健康… 相似文献
10.
11.
炎症发生是脑梗死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脑梗死患者继发的半暗区神经细胞损伤与炎症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1] ,脑缺血受损部位有白细胞的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存在 ,证明炎症过程参与了急性脑缺血的神经细胞损伤[2 ,3 ] ,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T α)二者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它们在脑梗死中起什么作用 ,临床研究少见报道。为此 ,我们检测了 30例脑梗死 (发病第 1、5、14天 )和 30例健康人血清sE selectin、TNT α的浓度变化 ,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 ,探讨它们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 选择素的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 8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和 13例缓解期患者血浆P 选择素的含量。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浆P 选择素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动期组患者血浆P 选择素的含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 选择素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检测P 选择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UA组和AMI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P<0.01),AMI组又较UA组明显增高(P<0.01),而SA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选择素可作为AMI患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挫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D14,sCD14)、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elec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伤后肺损伤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5例肺挫伤患者伤后6h、12h、1d、3d、5d、7d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以上3种因子的含量,比较血清中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在肺挫伤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的差异以及sCD14、sE-selectin、TNF-α与伤后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结果:肺挫伤患者伤后6h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即显著升高,且sCD14s、E-selectin含量与ALI和ARDS的发生关系密切,伤后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与肺挫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E-选择素(sE-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增高,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CPR后存活≥48 h的82例患者于CPR后次日取血标本测定血浆sP-选择素、sE-选择素及MMP-9;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而进行分组;并选择65例非危重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PR后SIRS发生率为68.3%(56/82例),SIRS组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 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却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PR后1周内43.9%(36/82例)的患者发展为脓毒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患者(P<0.05),两组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PR后死亡患者的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1),但两组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对预后几乎无明显影响;血浆sP-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而血浆sE-选择素和MMP-9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26例V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sICAM-1[(372.6±113.6)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38.2±12.1)μg/L]的水平。结果 VE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277.4±87.8)μg/L和(19.6±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中sICAM-1[(305.2±99.1)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23.6±8.4)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患儿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病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有助于判断VE患儿病情轻重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了解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相互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常年性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血清中可溶性D选择素的含量,将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常年性AR组及季节性AR组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均高度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常年性AR血清中可溶性B选择素表达比季节性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低(P〈0.05)。结论可溶性B选择素在AR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AR发病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E-选择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和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GCS9~15分)患者连续测定伤后12、24、48、72、96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预后评分(GOS)。观察可溶性E-选择素与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最高,连续96h高于正常(P<0.05),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60μg/L的患者预后明显不良(P<0.05)。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而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E-选择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的差别及与感染存在的相关性.方法符合SIBS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入院后做可疑感染分泌物、排泄物等细菌培养,同时肘静脉穿刺取血进行可溶性E-选择素定量测定和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并设对照组.结果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休克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与轻度SIR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无明显差异(P>0.05).APACHE-Ⅱ评分在三组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差异.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可作为判断SIRS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也可作为区分脓毒症和非脓毒症SIRS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蒋红丽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6):417-4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