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医学》2001,32(12):719-72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 63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新生儿 40例(63%), 非新生儿 23例(37%); 合并畸形 17例(27%). 49例行传统的拉德(Ladd) 手术;11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外置或造瘘 5例,肠切除肠吻合 6例;1例肠反向旋转病儿因结肠梗阻行升结肠与横结肠侧侧吻合;2例盲肠位置正常的保留阑尾,切断松解十二指肠周围粘连的索带.手术中发现肠扭转 45例,其中新生儿占 31例.63例中 56例痊愈,5例死亡,2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7例行 2次手术.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发病率较高、复杂的消化道畸形,其临床表现常因发病年龄而异,出现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掌握诊治要点及合理处理并发畸形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及二维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可能性。方法 28例肠旋转不良患儿,9例为前瞻性探测(7例手术证实),19例为肠旋转不良术后随访。结果 7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显示:6例肠幕 血管关系异常,诊断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合并肠扭转(手术证实6例合并肠扭转)。2例超声发现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后经消化道造影证实肠旋转不良(未手术)。超声随访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患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1例较长的管状型儿童肠重复畸形并伴肠旋转不良,其在诊断过程中各检查方法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7例螺旋CT均表现为肠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盘旋,形成漩涡状团块,呈典型的“漩涡征”,并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血管位王异常,团块中央为肠系膜血管。4例行CT增强扫描,可见胰头钩突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呈“换位征”。结论:“漩涡征”伴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位置异常是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及合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Ladd’s手术方法,将压迫十二指肠前方的腹膜带彻底松解,对和并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者外观不容易看出,则采用从胃管向十二指肠内注入盐水的方法以确定诊断。结果:46例中治愈43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93%。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中勿遗漏合并畸形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及教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我院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经验及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0年诊断及治疗17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经过。结果 男10例,女7例,年龄从生后第1天-7岁(平均年龄10个月),均作Ladd′s手术。其中新生儿10例,同时并有肠闭锁、膈疝、胃大弯破裂、胃穿孔、肠扭转各1例,环形胰腺2例,其中1例胃大弯破裂并环形胰腺及肠旋转不良。本组5例需再次手术,原因为忽略性环胰、十二指肠索带松解不充分等。无1例死亡。15例获得远期随访,时间为3-13a,平均7a。结论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以及可能并发的畸形有充分认识和了解,避免误诊,以及手术中作出妥善处理,是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术前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声像图表现为:(1)胃、十二指肠扩张70例(95.89%);(2)下消化道肠管呈塌瘪状58例(79.45%);(3)肠系膜血管呈螺旋状盘曲52例(71.23%);(4)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位置关系异常14例(19.18%);(5)肠管囊性团块8例(10.96%);(6)肠套叠2例(2.74%).声像图显示肠系膜血管呈螺旋状盘曲对诊断中肠扭转的敏感性为87.72%、特异性为87.50%,对中肠扭转的阳性预测价值为96.15%.结论 中肠扭转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肠旋转不良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提高对该病的病理类型及其超声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成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11例成人肠旋转不良惠者CT及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例肠系膜根部出现漩涡征,4例十二指肠上动、静脉有换位征,3例肠系膜下静脉旋转至右下腹部,同时可见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位于右上腹部.结论:漩涡征和换位征是成人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管发育过程中,中肠以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受压、中肠扭转等病变。新生儿出现肠梗阻占全部肠旋转不良患儿的40%~74%[1]。多数表现为急性完全性高位肠梗阻,其病理基础为十二指肠受压和中肠扭转并存。笔者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12年3月我科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手术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70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均行Ladd手术治疗,术中发现Ladd索带压迫55例,空肠上段膜状粘连36,盲肠压迫1例,肠扭转51例,肠坏死7例。伴发消化道畸形14例(20%),其中十二指肠闭锁3例,环状胰腺2例,空肠闭锁2例,异位胰腺2例,先天性短肠综合征1例,美克尔憩室1例,脐膨出1例,十二指肠异位甲状腺1例,十二指肠旁疝1例。治愈65例,治愈率92.9%。1例手术后近期症状改善不明显,因广泛肠坏死;术后放弃治疗4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可反复发作,通过影像学检查大多可明确诊断。传统的Ladd术治疗效果满意,若无并发广泛肠坏死或其他严重的先天畸形,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X线表现,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 对患儿常规进行腹部立位透视和上消化道钡餐及钡灌肠造影检查。结果 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的表现。结论 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关键技术,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患儿31例,采用3Trocar在腹腔镜下完成Ladd's索带离断,松解十二指肠至空肠起始部所有粘连,将十二指肠拉直与小肠置于右侧腹腔,盲肠、结肠置于左侧腹腔,行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52.5h,平均2h;出血量约10mL;术中发现盲肠位于右下腹1例(新生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l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随访1个月2.5h,平均2h;出血量约10mL;术中发现盲肠位于右下腹1例(新生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l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随访1个月2年,进食正常,无特殊不适。结论:经腹腔镜行Ladd's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近远期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正>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1-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男,14岁。因反复间歇性呕吐9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患者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持续15天,每天2~5次,伴脐周隐痛,腹部出现直径约4 cm的无痛性包块。此后每年发作1或2次,症状大体相同,缓解期无任何不适。发作期多次在外院按“急性胃炎”治疗,效果不佳。查体:重度营养不良,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舟状腹,屏气时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听诊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医技检查:血清总胆红素39·5μmol/L,直接胆红素11·6μmol/L,血钾3 mmol/L,钠134…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志成  孙庆林  汪健  张锡庆  朱锦祥 《新医学》2001,32(12):719-72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3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新生儿40例(63%),非新生儿23例(37%);合并畸形17例(27%)。49例行传统的拉德(Ladd)手术;11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外置或造瘘5例,肠切除肠吻合6例;1例肠反向旋转病儿因结肠梗阻行升结肠与横结肠侧侧吻合;2例盲肠位置正常的保留阑尾,切断松解十二指肠周围粘连的索带,手术中发现肠扭转45例,其中新生儿占31例,63例中56例痊愈,5例死亡,2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7例行2次手术。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发病率较高,复杂的消化道畸形,其临床表现常因发病年龄而异,出现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掌握诊治要点及合理处理并发畸形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霖 《全科护理》2013,11(10):874-875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7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行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前准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密切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做好保暖、呼吸道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合理营养支持和切口管理等。[结果]1例死亡,26例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61例高度怀疑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以及X线造影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61例高度怀疑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有59例(96.72%)...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9岁。反复间断腹胀伴呕吐二十余年,再发半月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中上腹饱胀不适,伴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在进食后1-2小时发作,呕吐后症状即缓解,每年发病3~4次,既往多次胃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查体无特殊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疑似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高频彩超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出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60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