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TCD改变及与血管狭窄的鉴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脑超室赵玮琳本文对20例甲亢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探讨甲亢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并与血管狭窄等TCD改变相鉴别。本组20例均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经T3、T4或I(131)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相对定量分析法评估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小儿原发性癫痫定性和病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CT检查正常的小儿原发性癫痫病人进行99mTc-ECD脑显像和相对定量分析,并同步进行EEG检查。结果:21例病人SPECT显像18例异常,3例正常,阳性率857%,假阴性10%,18例脑显像异常患儿中,16例局部脑血流(rCBF)减少,99mTc-ECD摄取率726±89%,2例在额叶有限局性rCBF增加,99mTc-ECD摄取率分别为1495%和1309%。EEG检查21例病人20例异常,1例正常,阳性率952%,能定位诊断的7例,定位率为35%。结论:99mTc-ECD脑显像相对定量分析法对小儿原发性癫痫病灶的定位有临床意义,优于EE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MODS组ET1水平又明显高于AHCVD组(P<0.01)。AHCVD组血浆CG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ODS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T1/CGRP(E/C)比值明显高于AHCVD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降低、E/C比值严重失衡与MODS的发生相关;检测血浆ET1和CGRP水平对评估AHCVD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其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的关系,以探讨CD4+,CD8+T淋巴细胞与Graves病(GD)的发病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将GD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未缓解组、缓解组,根据年龄及性别随机抽取20例健康人作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 淋巴细胞。结果: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甲亢未缓解组显薯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而且与血TSH受体抗体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GD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GD的发病及其治疗转归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8FFDG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初步体会作一介绍。方法18FFDGPET检查共计17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10mCi后40分钟进行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其结果与同期的CT、MRI、EE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0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病人中,40%的病例18FFDGPET显示病侧局部脑叶葡萄糖代谢即FDG摄取低下(较正常健侧皮层放射性计数降低20%以上),50%的病例脑叶葡萄糖代谢正常;脑梗塞、脑外伤后软化灶18FFDGPET均显示为局部脑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或缺损,其余多发性硬化、多发小脓肿、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内葡萄糖代谢正常。结论初步的临床应用显示,18FFDG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在哮喘及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哮喘及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GRP和ET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浆CGRP及ET1含量均较缓解期及正常人显著增高;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GRP和ET1含量亦较正常人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显著增高;呼吸衰竭(呼衰)时血浆CGRP及ET1水平较非呼衰组均明显增高;随心力衰竭、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的加重,血浆CGRP及ET1水平有增高趋势;综合治疗可使COPD患者血浆CGRP和ET1水平降低。结论:CGRP和ET1是参与哮喘、肺心病及COPD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神经肽,其血浆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调搏心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TEAPL2DE) 试验对冠心病(CHD) 的诊断价值,并与同期静息二维超声心动图(rest2DE) 、食管调搏心负荷心电图(TEAPLECG) 试验相比较。方法 80 例拟诊CHD 的住院病人均行TEAPL2DE、Rest2DE及TEAPLECG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CAG) 冠脉狭窄> 50 % 作为确诊CHD 的依据,60 例确诊为CHD,但除外心肌梗塞。20 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 TEAPL2DE 助诊CHD 的敏感性为8667 % ,特异性为85 % ,同TEAPLECG、rest2DE比较,TEAPL2DE有更高的敏感性( P< 0025,P< 0005) 。三种试验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TEAPL2DE 对早期CHD 冠脉轻度狭窄病变也有较高敏感性,而TEAPLECG 则对多支冠脉血管的中、重度狭窄病变敏感性较高。结论 TEAPL2DE 是一安全、有效、无创性助诊CHD 的方法,与TEAPLECG结合更能提高CH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地^18F-FDG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初步体会作一介绍。方法 ^18F-FDGPET检查共计17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10mCi后40分钟进行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其结果与同期的CT、MRI、EE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0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病人中,40%的病例^18F-FDGPET显示病侧局部脑叶葡萄代谢正常、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茶色素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浆ET及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茶色素治疗前后血浆ET、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前比较。血浆ET及E/C比值显降低(P〈0.01),血浆CGRP显升向(P〈0.01)。结论:茶色素有明确的降低ET、升高CG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降压药乌拉地尔(URA)对高血压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5例高血压患者URA治疗前后血浆CGRP和ET含量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及ET/CG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静脉URA治疗后5min,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明显升高(P<001),ET及ET/CGRP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CGRP与ET共同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RA可明显提高人体内CGRP水平,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ET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临床观察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ILIB)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12 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均按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 ,ILIB组同时加用ILIB治疗 ,每日或隔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 2组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与脑电地形图 (BEAM)检测比较。结果 :ILIB组痊愈率 31 7% ,临床总有效率96 7% ,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 .0 1) ;治疗前后 2组TCD与BEAM检测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ILIB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TCD与BEAM的检测是评价ILIB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IB)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按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激光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隔日1次,10次1疗程,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与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比较。结果:激光组痊愈率32.5%,临床总有效率95.0%,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2组TCD与BEAM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ILIB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TCD与BEAM的检测是评价ILIB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在突发性耳聋(突聋)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突聋患者,应用TCD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按TCD异常和正常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同时TCD异常患者治疗前后与2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流速度比较。结果26例患者治疗前脑血流异常17例(65.4%),脑血流速度增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17例TCD异常患者中15例(88.2%)治疗有效,显著高于TCD正常组(总有效率55.6%,P<0.01)。结论TCD在突聋的病因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TCD、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诊断中的不同作用,初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TCD观察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以CT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结果 87.1%的TIA病人TCD异常;45.4%的腔隙性梗死病人TCD异常;所有阳性病人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或高血脂。结论 TCD对TIA的诊断、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对指导早期治疗,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血管造影虽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不能广泛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为无创检查,可用于颅内大动脉血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靠性及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以2001-04/2002-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TC-2021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对45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两次检查相隔时间为1~15 d.观察所检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管腔形态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颅内血管腔和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假阴性及符合率.结果4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相关性理论值Tmin=9.91;χ2=107.92,P<0.005,可认为两者检出率结果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19.06%,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为15.25%,两者检出阳性率有差别(χ2=3.93,P<0.05).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相应血管病变数,得出诊断异常血管的特异性为94.22%、敏感性为78.10%、假阳性为7.46%,假阴性为23.31%及符合率为89.36%.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异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相符性较高,它能准确判定所探及血管功能状态,能较早而敏感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直接显示血管形态的改变,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M)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且预后不良。经颅多普勒(TCD)可无创性检测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PI)。本研究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T2DM无合并症组及健康者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基底动脉(BA)的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技术在前庭性偏头痛(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6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1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EEG、TCD检测,并对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EEG异常率、TCD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EG+TCD联合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EEG+TCD联合检测可提高VM的诊断率,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电图在诊断儿童抽动症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 (Tic)与脑电图 (EEG)在诊断儿童抽动症 (TIC)中的价值。方法 对 42例Tic及 2 5例慢性头痛患儿 (对照组 )进行TCD及EEG检查 ,分析其TCD表现 ,并与EEG结果对比。结果 Tic在TCD上有特异性表现 ,并可随症状好转而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EEC异常率为 42 % ,异常程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在Tic的诊断中TCD较EEG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和BAEP,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 (1)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0%,其中手法组临床治愈率为46.6%,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3.3%,2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6.7%(46/6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率为80%(48/6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3)治疗后2组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手法治疗组V波PL,Ⅲ-Ⅴ和Ⅰ-Ⅴ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手法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同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及TCD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血液流变学、TCD变化观察同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0例采用同悦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10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有一定改善,治疗前TCD异常率为86.67%,治疗后为26.67%,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悦注射液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