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致双眼角膜基质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为透明组织,虽无血管直接供应,但在角膜上可发生各种免疫反应,各种内源性角膜基质炎实际上表现出机体对抗原的反应状态。梅毒致角膜基质炎目前不多见,而双眼同时发病者更为少见,现遇一例,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双眼畏光、流泪、疼痛伴视力下降3天于1998年9月18日以“双眼角膜基质炎”收住入院。心肺检查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眼部:右眼视力4-2,左眼视力4-4,双眼睫状充血(《),裂隙灯下见右眼10:00~6:00钟位由角膜缘向角膜中心呈扇形深层混浊区,左眼角膜鼻下方…  相似文献   

2.
丁伯云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815-1815
0引言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除常侵犯皮肤黏膜外,还可损害体内任何组织器官,而发生各系统的疾病。我院于2011-12-16收治1例因梅毒所致的视神经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3d"入院,10d前在我院行"右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地塞米松10mg静滴5d,出院后右眼裸眼视力为0.5,3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双眼突然视物不清,于2011-12-16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及外伤﹑输血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梅毒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检验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29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15例为双眼发病,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岁.以眼红痛视力下降等为主诉,诊断35只眼梅毒性脉络膜炎,其中29只眼同时诊断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12只眼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继发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梅毒性前葡萄膜炎;5只眼梅毒性全葡萄膜炎.30只眼发病1个月内来就诊,治疗后3个月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病变完全消退.12只眼距发病3个月内来就诊,之前均被外院误诊,并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眼底病变消退6个月到2年不等.结论 梅毒性葡萄膜炎以性脉络膜炎最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1例年长患者因梅毒继发的术后葡萄膜炎。方法:一例76岁的马来西亚男性患者,双眼为未成熟期白内障,右眼顺利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既往无葡萄膜炎病史。术后5d,右眼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部检查发现角膜弥漫性水肿、中度前房反应和眼压升高。结果: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药物效果良好,眼压经用抗青光眼药得到控制。然而,术后3wk,右眼再次发生疼痛、红肿、视物模糊,眼部检查显示严重的前葡萄膜炎伴有羊脂状角膜后沉积物出现,VDRL和TPHA阳性证实为梅毒,通过全身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和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病情明显好转。结论:这个病例证明在年长患者梅毒是未被充分认识的引起术后葡萄膜炎的病因,应用青霉素可获得快速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0引言梅毒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而仅以视力进行性下降为首发症状,但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更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就诊于我院的以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但无阿-罗瞳孔,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患者。1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已婚。2011-03自觉双眼视野缩小,2011-04于当地医院行视野检查示双眼弥漫性视野缺损,仅保留中央部分视野,诊断为"双眼视神经萎缩、视神  相似文献   

6.
杨光  王京 《临床眼科杂志》2010,18(6):567-568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梅毒发病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涉及全身多种脏器,并且不同的疾病阶段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梅毒性眼病表现多种多样,因其表现并无特异性,但首发且单独发生的视神经炎很少见,临床上易于误诊。我院收治了首发梅毒性视神经炎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警惕梅毒性葡萄膜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梅毒发病均呈上升趋势.有些患者以眼部葡萄膜炎为梅毒的首发表现,常被贻误诊治.梅毒的眼部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基质性角膜炎、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及视神经病变,其中葡萄膜炎是梅毒最常见的眼部表现,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因此,对于病因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眼科医师要警惕梅毒所致的葡萄膜炎,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一经确诊梅毒,首先除外是否合并有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随后给予及时对症、对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梅毒螺旋体感染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对57例(57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前房反应,并与同期一般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3例(63眼)相比较。结果 梅毒感染组术后1d、3d、1周最佳矫正视力≥0.4病例为15例、20例、52例,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1d、3d、1周最佳矫正视力≥0.4病例为56例、60例、62例,术后两组间视力比较,术后1d、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1a时两组视力差异再次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3d、1周梅毒感染组Tyndall征阳性57例、28例、2例,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0例、13例、0例,角膜水肿49例、15例、0例;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组房水Tyndall征阳性为11例、1例、0例,前房纤维素性渗出为5例、0例、0例,角膜水肿为6例、4例、0例。两组间比较术后1d、3dTyndall征阳性、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角膜水肿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率梅毒感染组高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组(P<0.05)。结论 梅毒螺旋体感染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早期积极控制葡萄膜炎并警惕神经梅毒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首诊于眼科以后葡萄膜炎表现为主的眼部梅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于我院眼科,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性眼病28例(3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所有28例(37只眼)患者均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或视野遮挡感等为起病症状或主要症状首诊于眼科而被确诊为梅毒。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30~74岁,平均51岁。双眼发病9例,单眼发病19例。梅毒血清学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为阳性,RPR的滴度由1:8至1:256。所有患者HIV检测均为阴性。结合眼部表现、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诊断为视神经炎5只眼,视网膜血管炎7只眼,视神经视网膜炎8只眼,脉络膜视网膜炎17只眼。诊断明确后行正规驱梅治疗,患者眼部炎症均控制,视力提高,眼底病变消退,RPR转阴或滴度降低。结论梅毒性眼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于病因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一经确诊梅毒,给予及时对症、对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瞳孔散大10 d, 双眼复视8 d, 伴眼痛、头晕、头痛于2020年11月16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否认全身疾病史, 否认家族史。患者7 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 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均无明显异常。5 d前出现双侧手足麻木感, 呈"手套袜套"样, 无进行性加重。眼部检查: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为1.0、0.9。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18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上睑轻度下垂, 遮挡瞳孔约1/4;双眼第一眼位正位, 眼球各向运动受限, 双侧对称可过中线, 外侧注视时可见水平性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6 mm, 对光反射及近反射消失;其余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针刺觉及音叉震动觉对称;双上肢腱反射(++), 双下肢腱反射(+);指鼻、跟膝胫试验及轮替动作稳准;Romberg征(-);病理征(-)。增强头颅MRI检查, 眼眶、海绵窦及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梅毒过筛试验(TRUS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玻璃体切割在梅毒性葡萄膜炎中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文献复习及病例报道。结果:一双眼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左眼视力明显提高而右眼停滞不前。右眼经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后半个月,右眼视力大幅提高并超过左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在部分晚期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尽管在本例患者中未见任何并发症,但其安全性及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樊小娟  赵杰  魏世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85-198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神经眼科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病例分析方法.共分析神经梅毒患者22例39眼,其中男17例30眼,女5例9眼,年龄34~65(平均49.6)岁.描述并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视力、瞳孔、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改变以及与眼球运动相关的颅神经病变.并分析血清及脑脊液检验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为视神经萎缩11例22眼,其中1例1眼伴左眼动眼神经麻痹;视神经炎急性期3例5眼,视神经视网膜炎4例6眼;伴有视盘水肿的脉络膜视网膜炎1例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1眼;仅表现为阿罗瞳孔2例3眼.在所有病例中,有阿罗瞳孔体征的共10例19眼.所有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检查均为阳性,21例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19例阳性,2例阴性.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RPR、脑脊液蛋白、白细胞计数,13例脑脊液RPR阳性,18例脑脊液蛋白大于450mg/L,13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大于5个/mm3.结论:累及神经眼科的神经梅毒患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多为双眼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经疾患,少数可表现为视神经以外的其他颅神经麻痹,容易误诊而导致不能及时进行病因学治疗,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综合病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及血清、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梅毒性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至2016年确诊的梅毒性巩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梅毒性巩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7例(7眼)患者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性巩膜炎.所有患者就诊前未知梅毒感染,有3例患者眼部是唯一的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两者均为阳性.所有患者HIV检测均为阴性,排除HIV感染.7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病程1周~2a.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眼红、眼痛伴视力下降等为主诉就诊.患者中2例为前部浅层巩膜炎,3例为前部结节性前巩膜炎,1例为弥漫性前巩膜炎,1例为弥漫性表层巩膜炎伴有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有患者均接受青霉素治疗,治疗后巩膜炎症均完全消退.结论 梅毒感染性巩膜炎较少见且易被误诊,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前部巩膜炎.对于可疑病例要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正确驱梅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视力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视力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7例以视力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至2005年我科诊治的7例以视力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及实验室资料。主要指标视力、视野、眼底及血清、脑脊液的梅毒确诊试验。结果7例患者均以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下降起病,同时伴视野改变及视乳头水肿。4例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显示视神经信号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多发性缺血灶。所有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轻度增高,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明显增高。结论以视力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临床中少见,且临床特异性不强。梅毒感染史及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确诊试验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梅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获得性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眼部表现首发者少见。我们最近诊治了一例以眼部症状首发、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的梅毒患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取1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采用梅毒特异性试验及非特异性试验联合检测法,即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检测血清中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结果 18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平均(43.9 ±11.0)岁.所有18例患者血清检测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阴性. 结论 蚕蚀性角膜溃疡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张辉  江志坚  董健鸿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74-1976
目的:探讨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梅毒性眼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本院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眼病13例23眼,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13例患者按神经梅毒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予静滴头孢曲松治疗,其余全部予静滴青霉素治疗。

结果:患者13例中,9例17眼患者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2例3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例1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炎,1例2眼患者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抗梅毒治疗后,所有炎症消退,12例22眼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视力0.56±0.23。患者RPR滴度下降4倍,平均1:16.6。

结论:梅毒性眼病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梅毒的眼后节表现及治疗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首诊于眼科的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眼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4例就诊于本院眼科,由眼科首先诊断为梅毒,并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查证实为活动性眼部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0至63岁,平均年龄为47.6岁。病程3 d至2年,平均病程5.8个月。病程小于等于1个月的有7例,1至3月的有5例,3至6月的5例,病程大于6月的7例。双眼发病18例,单眼发病6例。HIV检查均为阴性。除1例青霉素过敏患者采用口服红霉素治疗以外,均行全身青霉素治疗。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17±0.19,平均RPR滴度为1:84。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患眼视力和炎症消退情况。 结果 24例患者中,眼部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者17例,其中1例为单眼发病;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神经视网膜炎者各2例,均为单眼发病;视神经炎3例,1例为单眼。治疗后半年随访时所有患眼炎症消退,视力提高至0.60±0.29,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平均为1:18.8。早期诊断治疗的患者中,视力完全恢复。结论 梅毒在眼后段的主要表现是脉络膜视网膜炎;在眼后段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应注意排除包括梅毒在内的感染性因素;及时的血清学检查、有效的青霉素治疗,有利于患者获得很好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患者中发生梅毒的阳性率,并通过梅毒患者房水中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寻找梅毒是否通过房水传播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4年以来准备接受内眼手术的4075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传染四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TP抗体),艾滋病抗体(HIV抗体)四项指标,并统计梅毒发生的阳性率;应用特异性抗体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结试验(TPHA)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梅毒患者血清及房水中的抗体.结果 4075例内眼手术患者有58例患者血液中存在梅毒抗体,阳性率1.42%.58例梅毒患者血液中TPHA阳性检出率为100%(58例),房水中为32.76%(19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患者血液中RPR阳性检出率为51.72%(30例).房水中为8.62%(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梅毒感染阳性率相对稳定并且梅毒可能不通过房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AMNR)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临床上诊断为AMNR的患者16例(25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1.1±12.7)岁。视力光感(LP)~1.2。观察其眼底彩照、OCT、FFA及ICGA的表现特征,分析其相关发病因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9例双眼发病,7例单眼发病。16例(25眼)眼底均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深层灰黄色污秽样改变。FFA显示视盘不等程度的染色,部分病例黄斑区微小血管扩张渗漏,ICGA显示黄斑区低灌注性弱荧光。所有患者O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水肿、增厚,视细胞内节/外节-脉络膜毛细血管(IS/OS-CC)带的局灶性缺损,部分患者伴有局限神经上皮脱离。16例患者血清学检查均显示梅毒阳性,其中1例伴有HIV感染。10例患者(14眼)积极接受抗梅毒治疗,随访时间为2周~2年,除1例(2眼)随访时间只有2周视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9例(12眼)视力均有明显好转,其中9眼视力恢复到1.0,眼底表现均明显改善。余6例(11眼)建议抗梅毒治疗后失访。结论AMNR病因很多,梅毒感染是其中之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外层视网膜及视细胞的IS/OS受到破坏。系统性的免疫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HIV等相当重要。治疗主要是抗梅毒治疗,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