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特大面积烧伤并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急救、临床药物治疗、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消除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能有效保护血管,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大面积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7.5%,其中创面感染63.2%,下呼吸道感染10.4%,深静脉置管感染9.4%,是大面积烧伤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病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正确处理创面,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心理疏导,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有效控制大面积烧伤感染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留置管在烧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烧伤病人特别是大面积的烧伤病人进行护理。方法 中心静脉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结果 86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烧伤病人中,穿刺成功率95%,导管放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46天,能够有效满足烧伤病人丢失的液体。结论 中心静脉留置管在烧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休克期输液给药治疗的要求,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补充,确保了临床治疗和抢救,可减轻病人痛苦和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深静脉置管对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深静脉置管的186例患者,按深静脉置管时间的不同,分为烧伤48 h内置管组(102例)与烧伤48 h后置管组(84例),比较两组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LABSI)的发生率。结果 CLABSI发生率烧伤48 h内置管组高于烧伤48 h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48 h内深静脉置管后出现CLABSI的概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输液在大面积烧伤儿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儿童患者80例,均采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完成输液操作,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儿科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整体、全面、个性化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40例,就患者遵医依从、适应行为评分等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置针时间显著性短于对照组,置针区域红肿、感染等不良事件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用药、操作配合等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适应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中应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并进行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遵医依从、降低并发症率、缩短置针时间、改善适应行为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预见性护理在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花 《安徽医药》2009,13(8):993-99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应用股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实施预防导管脱出、感染、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预见性护理,观察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股静脉置管42例次,置管成功率约为95.23%,置管期间未见导管脱出、大血肿及静脉炎发生,无静脉血栓形成及导管阻塞现象,置管处无红肿、硬结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院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12月18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2192例,发生医院感染74例、8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3.38%,例次现患率3.79%。前三位的医院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现患率居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ICU、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一病区;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52株,其中前三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调查当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24%,治疗使用率为22.99%,预防使用率为6.34%,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53.77%。结论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以及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等情况,为后期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否按时有序地完成补液计划直接影响整个治疗效果,探讨颈外静脉置管的管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补液效果观察。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对徐州仁慈医院烧伤科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置管,对补液效果,导管维护管理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护士规范的固定方法及精心的护理,患者均达到颈外静脉置管使用的预定期限,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妥善固定静脉导管,严格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封管程序,使用可以控制静脉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静脉输液、输血的控制,保证患者体液平衡,使患者顺利度过休克关。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信息管理水平。方法:应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重点监控。结果:该软件可用于调查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评价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等。结论: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提高和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气道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调查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下呼吸道病原菌2种,共38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7株,占97.36%(37/38);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占2.64%(1/38)。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达到75.59%,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90%以上。经过严格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本文患者的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虽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消毒隔离、严格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方法,使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牟相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449-449,451
目的通过对我院就诊于肿瘤科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调查,经过对导管培养及血培养结果的分析,研究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63例病例,病例患者是于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肿瘤科因中心静脉导管问题就诊的住院患者,对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此组病例当中,有9例发生静脉炎,18例导管培养结果呈阳性,12例血培养结果呈阳性。这表明导致肿瘤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的药物性质、治疗时是否使用静脉高营养治疗法、化疗进行的时间周期、导管的堵塞情况及置管后导管的留置时间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结论为尽可能地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性感染,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一定要对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进行规范,进行护理时要严格认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化换药流程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1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换药包遵循常规换药流程,观察组改良换药包及细化换药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结果 两组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导管平均置管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导管病原学送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检出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采用细化换药流程,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医院内科系统的感染横断面调查,对在当前情况下的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部门和感染率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医院感染管理的改善和跟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和床旁调查的方法,对医院内科系统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25日0~24点。结果共调查972例医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发现了38例医院感染患者,现患率为3.91%。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前三位科室依次为消化内科干部病房、血液病科、心脏内科干部病房,感染率分别为15.62%、15.00%、15.00%。就感染部位而言,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共25例占65.79%;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均为5例,占13.16%。革兰阴性菌占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大多数,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312例,使用率为32.10%,其中预防性使用的为14例,占4.4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使用呼吸机、住院天数≥12 d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以详细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当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当前情况进行适时地调整,更加有针对性,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华山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虑  张永信  朱敏  章强强 《上海医药》2002,23(7):321-323
目的:研究华山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了华山医院1999年1-3月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菌种,感染部位,并初步探讨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29例(31例次),死亡8例,占27.6%。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27株,占87.1%),其中白念珠菌18株,占58.1%。其次为新型隐球菌(4株,占12.9%)。感染部位以尿路感染是最常见,有12例次(占38.7%),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9例次(占29.0%),口腔感染4例次(占12.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次(占12.9%)等。深部真菌感染常用各种免疫受损疾病基础,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以及严重感染等。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导管介入,重大手术创伤比例也较高。结论:华山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并不罕见,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病死率高,患者常有免疫缺陷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00例,使用PICC途径的为A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为B组.A组采用PICC技术置管的护理方法;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置管时间等情况.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0例(90%),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23.8±6.6)min,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2例(92%),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5.5±2.8)min.主要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等,A组6例(6%)出现并发症,B组13例(13%)出现并发症.A组留管时间为(12±1.5)天,B组留管时间为(5±1.0)天.结论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置管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余发强 《安徽医药》2012,16(6):815-816
目的分析成批烧伤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1998年5月救治一批18例大面积烧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休克、感染、急性肾衰的致死原因。结果 18例中死亡9例,3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死于感染,死亡率50%。结论及时抢救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医院现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可简单、快速采集信息,准确统计和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结果开展了相关的监测工作,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的上报、审核、反馈和统计分析,提高了医院感染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漏报率。结论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90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菌株种类的构成,对比观察医院感染组及无医院感染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40.00%;感染部位构成的顺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的菌株种类以G-菌和G+菌为主。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入住ICU时间长、脱水剂应用时间长、开放性损伤、合并多发伤、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1)。感染组患儿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可增加患儿致残致死率:GCS、入住ICU时间、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开放性创伤、合并多发伤、侵入性操作、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针对感染因素进行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62例重度烧烫伤婴幼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护理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2例重度烧烫伤婴幼儿的护理要点,要点包括: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心率、早期补液速度、饮食管理、心理支持、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结果患儿家属配合治疗,住院期间病情稳定,62例患儿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结论婴幼儿的烧烫伤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预防,伤后要积极的应对,以减轻婴幼儿的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