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  相似文献   

2.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谷则多食善饮而消瘦。虚火在肾,封藏失职,小便量多而浊。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范畴的"消渴病","消渴"首见于《内经-素问》,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总结古今医家对消渴的论述,消渴病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病因,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肺、胃、肾,以肾为主。六味地黄丸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于阴虚为本的糖尿病患者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卢惠珍  刘丽 《广州医药》2005,36(2):16-18
目的探讨小儿多饮多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3例多饮多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结果多饮多尿的病因以中枢性尿崩症居多,尚有精神性多饮多尿、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肾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须行头颅MRI检查。结论多饮多尿患儿应尽快明确病因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中垂体柄增粗应定期复查头颅MRI。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在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为特点,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肺、胃、肾、肺燥、胃热、肾虚为其主要病理转归,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现代临床推崇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疗之基本大法。笔者经多年临床探索,总结出1则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6.
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多,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既往论及本病中医病理机制者,以“阴虚燥热”概括之,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责于肺胃肾,治疗以三消辨证,重于养阴清热。然而,消渴者,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润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渐消瘦?且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  相似文献   

7.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是一种燥热炽盛,阴液亏损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中医辨治消渴多以阴虚燥热统赅其病机,按肺燥、胃热、肾虚归纳为上中下三消,治疗上采用润肺、清胃、滋肾。但在临床上这种病机认识过于笼统,故笔者就“阴虚燥热”...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消中等范畴。究其病机.多为阴虚燥热。常责之于肺、胃、肾。然而就笔者对糖尿病临床防治所见。尽管从其治疗奏效者固多,失效者也不乏其例。究其病因,多为忽视肝的证候。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糖尿病根据证候表现,以调肝为主。常常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为主要特征。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肾阳虚衰之候。因此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可减轻或避免消渴病人远期台并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在2012年7月~2013  相似文献   

10.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又称消瘅、肺消、消中.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消渴病变脏腑在肺胃肾.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该病.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中糖浓度升高并伴有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中医学的消渴病范畴.临床以多渴。多饮,多尿为特征。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素体阴虚,劳欲过度所致。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燥热愈甚,则阴津愈亏,阴津愈亏则燥热愈甚。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其主要病变脏腑为肺,胃,肾三脏。本病常反复发作加重,经久不愈,日久导致阴津亏耗。经脉失养,气血紊乱,阴损及阳。后期多出现中风,痈疽,水肿等多种并发症。历代医家都认为本病属内科疑难杂症之一。迄今为止仍为世界医学攻关项目。近年来笔者将其按中医分型治疗获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祖国医学对搪尿病的认识转世界各国为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著,后世有所发展.属“消渴”范畴。本质由于索体阳虚,或饮食不节,多食肥厚.雍滞于中,脾胃不运,酿成内热,蕴络化燥,消谷耗精而发。N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为主证。由于症状不同,祖国医学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口渴多饮为上消,多食善饥为中消,多饮多尿为下消。但临床上三消往往互见。在病理上都是阴虚燥热,阳虚的重点在肾,燥热的本质属虚,故治疗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久病明伤及阳的兼以温补肾阳。笔者临床发现,本病与肝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VP)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VP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称为"消渴病",此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尿糖及血糖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虽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更多见于老年人.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这3种因素常常相互作用,素体阴虚者易为情志饮食所伤;饮食、情志失调又极易化热伤阴,因此,阴虚燥热是致病之本.阴虚而热、甚热、甚则更伤阴,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其中饮食不节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渴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内科慢性疾病,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中医消渴病与西医糖尿病的特点基本一致。门九章教授在多年临床诊疗中发现,消渴病开始可以出现阴虚燥热,但消渴病的病程漫长,久病必伤阳气,故阴虚诸证可以演变为阳虚之证,阴损及阳,加之"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消渴病后期以肾阳虚证最为多见。门九章教授将历代医家对于消渴治疗的心得体会与自身临床经验相结合,逐渐形成以温补肾阳、顾护胃气、联合方组以及中西医结合等为治疗特色的针对消渴肾阳虚证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症的疾病,消渴的病名首次见于<素问·奇病论>,主症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血糖升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引起脂肪、电解质紊乱.本病病因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病久可致阴伤气耗,病变脏器关系到肺、胃、肾,治疗原则为滋阴补肾,兼润其肺,清其胃.  相似文献   

17.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又名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缺乏反应,临床上以多饮、多尿和排出大量稀释性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因ADH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尿崩症称为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由于肾脏先天性对ADH不反应而引起的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8.
消渴是一种以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为临床表现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治法以滋阴清热为主,其包括但不仅限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陈新宇教授临诊中发现部分消渴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中存在"阳气不运"临床表现,治疗此类患者时多以"辛以润之"理论为指导加入细辛、桂枝等辛温之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功能障碍所引起.肾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临床多数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一部分是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的肾性尿崩症,也有一些是各种原因致过量饮水引起多尿.根据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前者禁水后尿渗透压仍低于血渗透压,后者禁水后尿渗透压可大于血渗透压.  相似文献   

20.
周静宜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03-2704
中医视为"消渴病"为西医的"糖尿病",临床多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形瘦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即常说的"阴虚燥热";从西医角度讲,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碳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