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疒间发作过程中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核因子- B(NF- B)的关系.方法 采用戊四氮(PTZ )致疒间大鼠模型,检测癫疒间发作后神经细胞凋亡、NOS和NF- B的变化.结果 细胞凋亡率在癫疒间发作后6 h开始升高,至24 h达到高峰,48 h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OS在癫疒间发作后1 h、24 h有2个分泌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大鼠海马没有NF- B核转位细胞,而致疒间后NF- B核转位细胞显著上调,24 h达高峰(P<0.01).结论 PTZ致疒间大鼠模型中NOS早期可能参与癫疒间发生,后期可能通过诱导NF- B产生而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及钙拮抗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致痫后大鼠的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颗粒细胞c-FOS蛋白表达情况,和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PTZ 60mg/kg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测定痫性发作潜伏期、发作强度,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2h和4h后c-FOS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干预组痫性发作潜伏期较致痫组明显延长(P<0.01),且发作强度明显减弱(P<0.01);对照组海马各区c-FOS仅低水平表达,致痫后表达明显增高(P<0.01),干预组2h比致痫组2h的c-FOS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4h干预组与致痫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PTZ可诱发大鼠全面阵挛发作,诱导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颗粒细胞c-FOS表达增高,海马结构涉及PTZ致痫引起阵挛发作的发展或传播的病理生理机制,尼莫地平可延缓癫痫的发生,减轻发作强度,降低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冠状切片做TUNEL染色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凋亡细胞在脑出血后6h出现,1d后开始增多,3d达到高峰,并持续到7d仍有表达,并且与NF—κB的表达变化一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TUNEL阳性细胞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脑出血后存在细胞凋亡,且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野生型p53(wt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KA诱导痛痫发作大鼠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SP法检到wtp53蛋白。结果:注射KA72h后,癫痫发作大鼠海马CAl区凋亡神经细胞达高峰及wtp53蛋白表达在24h大量出现;wt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癫痫神经细胞凋亡与wtp53表达密切相关;痫性发作使wtp53表达上调,从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段脑组织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ulsineui-Brierley法建立大鼠I/R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1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0、2、4、6、8、10、12h组,于在脑组织臂旁核、室旁核、杏仁核、蓝斑所在部位作冠状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脑I/R2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I/R8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核碎裂、消失,间隙增宽,结构疏松,神经细胞局部溶解、液化性坏死范围较广。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脑组织不同部位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R2、4、6、8、10、12h组NOS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NOS表达于8h时达高峰,8~12h呈下降趋势。NF-κB表达于0~8h呈上升趋势,8~12h较稳定。结论:NOS、NF-κB在脑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一氧化氮(NO)在调控中起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MT)、5-羟色胺(5-HT)对致痫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经MT预处理后致痫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与脑内NOS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戊四氮(PTZ)组大鼠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TZ+MT组大鼠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组、PTZ+MT+MT拮抗剂Luz组大脑皮质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5-HT具有明显的抑制大鼠大脑皮质NOS表达的作用和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仁藻酸(KA)致痫大鼠肾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情况,阐明癫痫引起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致痫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5只。采用立体定位仪下杏仁核内注射KA方法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在大鼠癫痫发作后0、2、6、12和24 h制备肾脏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致痫组大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肾脏组织ERK1/2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致痫组大鼠肾脏组织ERK1/2表达水平于癫痫发作后逐渐增加,6 h肾组织ERK1/2的表达达到高峰,高于癫痫发作后0 h(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癫痫发作24 h,肾脏ERK1/2表达恢复至致痫0 h的表达水平(P>0.05)。致痫组大鼠肾脏HE染色显示,肾小管、肾小球均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ERK1/2 活化可能在癫痫所引起的肾脏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抑制ERK1/2活化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κB)在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活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兀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组(使用10μmol·L^-1PDTC预处删胃黏膜上皮细胞24h)于模拟缺血1h、再灌注6h后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明显下降(P〈0.01)。②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内极少有NF—κB表达,I—R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绀NF—κB核转化现象减轻,胞核染色明显减少。③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模拟缺血/再灌注能增加人肖黏膜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NF—κB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产的作用;PDTC叮以抑制细胞凋亡,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B,NF-kB)表达的影响,探讨Tet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1umol/L Tet作用K562和K562/A02细胞6h和12h舌,细胞NF-kB核转位水平和胞核NF—k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et作用6h和12h后,对K562细胞的NF-kB核转位水平及胞核NF—kB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K562/A02细胞NF—kB核转位水平及胞核NF—k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K562细胞对照组(P〈0.01);Tet作用6h和12h后,可明显降低K562/A02细胞NF-kB蛋白核转位(P〈0.05)和胞核NF—kB蛋白表达水平(P〈0.01)。作用12h较作用6h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1umol/L Tet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B,NF-kB)表达的影响,探讨Tet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1umol/L Tet作用K562和K562/A02细胞6h和12h舌,细胞NF-kB核转位水平和胞核NF—k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et作用6h和12h后,对K562细胞的NF-kB核转位水平及胞核NF—kB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K562/A02细胞NF—kB核转位水平及胞核NF—k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K562细胞对照组(P〈0.01);Tet作用6h和12h后,可明显降低K562/A02细胞NF-kB蛋白核转位(P〈0.05)和胞核NF—kB蛋白表达水平(P〈0.01)。作用12h较作用6h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1umol/L Tet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以及针刺督脉穴位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中NF-κB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NF-κ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细胞浆中分布较多,在细胞核内分布较少;模型组癫痫大鼠NF-κ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细胞核中分布多;模型组癫痫大鼠与空白组大鼠的NF-κ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癫痫大鼠海马NF-κ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NF-κB被激活后转移至细胞核内,其表达明显增加。针刺督脉穴位可明显抑制癫痫大鼠海马NF-κB的表达,其机理可能是使刺激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适度抑制NF-κB表达,减轻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过度凋亡,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达到抑制癫痫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海马Fa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PTZ单纯致痫组(B组)、TPM40mg/kg干预组(C组)、TPM80mg/kg干预组(D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Fas蛋白的表达。结果TPM可以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放电,减少其痫性发作级别,C组、D组与B组比较重型发作率明显降低(P<0.01);此外,TPM干预组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明显减低(P<0.01)。结论在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TPM可降低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从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100B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在戊四氮(PTZ)诱导致痫幼鼠海马、额叶、中脑和血清中的动态改变,评鉴癫痫(EP)造成不同脑区的神经损伤。方法雄性SD幼鼠60只,随机分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IP)PTZ 50 mg/kg 1次,A组IP生理盐水。根据EP发作分级,0~1级9只视为B组,立即取脑;2级以上发作41只,于EP发作后0 h(C=10)、6 h(D=11)、24 h (E=10)、72 h(F=10)断头,分别取下海马、中脑和额叶皮质,断头前抽取躯干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各脑区S100B和MBP ,采用EIA法检测血清和各脑区 NSE值。结果 EP发作后,海马、额叶和血清S100B蛋白、MBP和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和额叶的NSE峰值出现在中脑NSE之前。各脑区和血清S100B蛋白皆于EP后24 h达高峰,而MBP于EP后72 h达高峰。结论 EP发作可以造成大脑不同脑区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髓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惊厥发作后脑内神经性钙黏附分子(N—Cadherin)表达与海马结构中苔藓纤维发芽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制作发育期SD大鼠(14天、28天)单次惊厥发作模型,各日龄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PTZ致惊组和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Cadherin的表达,利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NS组在海马CA3区可见极少Timm染色颗粒,致惊后1周偶见Timm染色颗粒,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致惊后3周可见较多Timm染色颗粒沿海马CA3区呈条带样分布,较NS组明显增加(P〈0.01);PDTC预处理组可见Timm染色颗粒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Ns组14天和28天大鼠海马CA3区可见少量的N—Cadherin阳性细胞,着色不深;PTZ致惊组海马CA3和齿状回门区的N—Cadherin阳性细胞与Ns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PDTC预处理后相同区域内N—Cadherin阳性细胞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Cadherin与Timm染色颗粒的表达结果与惊厥鼠的日龄并无关联性。结论单次惊厥发作在幼鼠可以引起海马不同程度的苔藓纤维发芽,而N—Cadherin的分布位置与变化时相与苔藓纤维发芽相吻合,这表明N—Cadherin可能参与或促进了苔藓纤维的发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脑核转录因子-κB(NF-κB)免疫反应性的影响并进行行为学观测。方法用亚惊厥剂量的PTZ复制大鼠慢性癫痫模型,用药组以灵芝孢子粉灌胃,记录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NF-κB/P65的蛋白表达。结果大鼠海马和皮质区每高倍视野(×400)下NF-κB/65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造模第17、21、25天时用药组较模型组癫痫发作的潜伏期有所延长(P<0.05或P<0.01),海马和皮质区NF-κB/P65蛋白表达用药组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PTZ致痫的发生发展过程,灵芝孢子粉能明显抑制NF-κB蛋白表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芬地尔对戊四氮(PTZ)急性致痫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癫痫发生的机制及艾芬地尔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PTZ致痫组(B组)、艾芬地尔干预组(C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nNOS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nNOS水平较正常组各相应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nNOS在24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AOD值达到最高;艾芬地尔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下降,各时间点AOD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组织nNOS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NOS可能参与了戊四氮点燃癫痫的形成过程;艾芬地尔明显减少了nNOS阳性细胞的表达,有利于保护癫痫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野生型p53(wt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孢子粉用药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用药各组大鼠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PTZ35mg/(kg.d),直至达到点燃标准;用药组以灵芝孢子粉灌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wtp53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大鼠海马CA1区wtp53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高剂量组wtp5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明显抑制wt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癫痫所致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从而是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依照随机数字原则将成年雄性SD大鼠66只,分为对照组(6只)、癫痫组(30只)、石菖蒲挥发油组(30只),后两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灌胃法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在痫性发作后6h、12h、24h抽取血液和脑脊液,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CGRP和NSE含量.结果:癫痫组与石菖蒲挥发油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在致痫后6h开始上升,24h达到最大值.两组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CGRP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与石菖蒲挥发油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浓度在致痫后6h数值最高,12h-24h逐渐下降.两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在相同时间点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清NSE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与NSE表达水平的变化是癫痫后脑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石菖蒲挥发油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及脑脊液中NSE的表达、升高CGRP的表达,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达到对致痫后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K562细胞株凋亡的时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细胞株K562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6μmol/LMG-132作用不同时间(0、24、48、72、96h5个时间点)对K562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MG-132作用不同时间后核因子-κB(NF—κB)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132不同作用时间对凋亡的影响。结果MTT:MG-132干预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株的抑制率表现为对时间的依赖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干预72h时抑制率最高,为(63.33±1.52)%。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MG-132干预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株中的NF—κB、GR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对时间的依赖性;对于NF—κB,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以干预96h时表达最低,为51.15±1.64;对于GR,以干预72h时表达最高,为89.21±3.49。流式细胞术:MG-132干预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株的凋亡率表现为对时间的依赖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干预72h时,凋亡率最高,为(17.57±1.45)%。结论MG-132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上凋GR的表达诱导了K562细胞的凋亡和抑制,并表现出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