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建立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动物模型,选择豚鼠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豚鼠升主动脉与大鼠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豚鼠主肺动脉与大鼠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受体鼠术前静脉注射眼睛蛇毒因子(CVF)60U/kg,术后腹腔注射CVF60U·kg-1·8h-1,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另腹腔注射细胞免疫排斥反应抑制剂(FK506)0.25mg·kg-1·6h-1。结果显示:移植成功率88.9%(16/18),平均存活时间24.00±3.05h,病理学检查发现排斥心脏内广泛血栓形成,间质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心肌有局灶梗塞和凝固性坏死,符合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表现。该模型手术操作简单,不需显微镜,稳定可靠,是研究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变形性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正常红细胞变形指数。手术创伤组(A组,SD大鼠24只);同系移植组(B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共48只);同种移植组(C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24只)。B组、C组应用ONO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术后1、3、5和7d的移植心病理改变,同时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观察点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术后第1天起持续下降,并在第5天达到变化的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心脏病理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78)。结论红细胞变形性的下降与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可能是参与及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有关心脏移植进展的文献报道来探讨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病原因,简述中西医对移植心脏血管病的防治方法,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FTY720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Cuff技术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TY720组,每组12只。FTY720组自术前3 d至术后11 d管饲FTY720(3 mg·kg~(-1)),对照组管饲等量生理盐水。2组均于术后第5天随机选6只动物抽取外周血后留取标本,其余6只观察存活期。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排斥反应级别;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结果FTY720组心脏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排斥反应级别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Y720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脏移植AR。  相似文献   

6.
马涛  胡军  蔡振杰  李彤  王晓武  程亮 《医学争鸣》2008,29(11):1027-1030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探讨监测其血清浓度水平在评价移植成活质量及判断心脏排斥反应的作用. 并研究体外单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作为无创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监测方法及意义.方法:26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及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时同期监测受体血清CRP浓度水平,依术后30 d内受体是否成活分为成活组(n=24)与死亡组(n=2);依EMB标本(n=32)病理等级(ISHLT)分为阴性组(0,1a,n=24)和排斥组(1b,>1b,n=8). 通过改良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与心肌内膜活检(EMB)相对照,测定淋巴细胞活性与心肌活检病理等级的相关性.结果:CRP值在移植早期随着手术创伤的恢复而降低,成活组与死亡组在后期CRP水平差别明显. 阴性组与排斥组两组间CRP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心脏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浆中CRP浓度水平升高. 改良的体外单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与心肌内膜活检病理等级有很好的相似性.结论:CRP可作为判断心脏移植早期成活质量的标志,对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有否可能的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改良的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可作为无创监测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近交系Lewis和SD大鼠 ,分别建立Lewis(供体 )→SD(受体 )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为实验组 (n =2 4 ) ;Lewis→Lewis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为同期对照组 (n =2 4 )。术后 1、3、5d各时点分别处死 ,取移植心脏进行普通病理检查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术后5d移植心脏进行mRNA检测。结果 实验组移植心脏术后 3d开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术后 5d全部发生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 ;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 2 1 0条 (下调 96条 ,上调 1 1 4条 ) ;其中已知基因有 33条 (下调 1 3条 ,上调 2 0条 ) ;未知基因 1 77条 (下调 83条 ,上调 94条 )。结论 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涉及多基因表达改变 ,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白介素4单克隆抗体(IL-4Mab)对同种大鼠心脏移植物存在活时间及局部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及抗白介素4单克隆抗体(OX81),采用改良的移植术式建立移植模型,常规监测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移植物局部细胞因子如IL-1β、IL-2、CD25、IL-4、IL-5、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4Ma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没有显著性变化。IL-1β、IL-2、IL-5、CD25、TNF-α、IFN-γ的表达强,而IL-4、IL-6、IL-10的表达较弱。提示单纯应用抗IL-4单克隆抗体可能调节TH1/TH2类CK的表达,但对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却少有影响,其可能的机制为:(1)CK网络中存在其它的独立于IL-4的TH2类CK;(2)亚群中存在除TH1及TH2亚群以外的亚群THX;(3)IL-4本身作用的双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常山酮(HF)对大鼠异基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近交系Wistar雌性大鼠30只,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行颈部心脏移植手术:同系对照组15对(供、受体均为SD大鼠,术前第1天及术后均用生理盐水灌胃),排斥组15对(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术前第1天及术后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及HF治疗组15对(供、受体同排斥组,术前第1天及术后均用HF溶液灌胃)。移植后第3,5,7天每组各处死5只受体大鼠,留取移植心行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排斥组相比,HF治疗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延长,免疫排斥反应减轻,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呈低水平,供心心肌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低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常山酮可以有效抑制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体内由于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具有抗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潜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Th17分泌IL-17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仍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本文对我国首例体外循环下肺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结果发现辅助T淋巴细胞(CD4)/抑制淋巴细胞(CD8)比值升高,白介素6(IL-6)增加较临床排斥反应提早数天出现,有助于早期诊断,而C反应蛋白(CRP)持续阳性提示有加速性排斥反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细胞凋亡与急性心脏移植排斥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凋亡,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为异基因心脏移植,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对照组为同基因心脏移植,供体与受体均为SD大鼠,设立4个观察点,分别为术后第1,3,5,9天,每个观察点7只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Fas蛋白,FasL蛋白的表达,应用3-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结果:(1)实验组移植心肌术后第3天即有一定量TUNEL阳性心肌细胞,术后第5天TUNEL阳性心肌细胞数达高峰,持续至术后第9天,对照组心肌检测到极少量的TUNEL阳性细胞。(2)术后第5,9天标本,实验组检测到大量FasL阳性心肌浸润细胞。(3)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肌都检测到大量Fas阳性信号。结论:(1)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脏移植排斥心肌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2)心脏移植排斥时同时检测到了Fas蛋白,FasL蛋白,TUNEL(+)心肌细胞,可能是表达FasL的心肌浸润细胞诱导Fas阳性心肌细胞凋亡,介导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6例肾移植术后10个月内的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组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心肌组织与外周血中的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Ono式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设同系移植对照组、同种移植试验组,各组分别在术后1、3、5、7、9天采集移植心脏并抽取下腔静脉血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颗粒酶B基因mRNA.结果 在同种移植试验组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各时间点均检测到了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其表达随着排斥反应程度的升高持续升高,至术后笫9天达到高蜂.结论 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及外周血中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对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组织因子m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动态表达与排异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组织因子在该反应期的意义。方法 建立豚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使用CVF抑制超急性排异反应,FK506抑制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分别在移植术后4、8、12、16、24h切取移植心脏,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排异反应和凝血强度,同时通过RT—PCR方法检测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未移植豚鼠心脏作对照。结果 在移植后,移植心脏的排异反应和凝血逐渐加重,豚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减弱,大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组织因子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供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激发有关,受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动态关系,以探讨iNOS基因mRNA表达能否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方法复制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移植心心肌iNOS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第3、5、7、9、11天移植心心肌表达iNOS mRNA吸光度测定依次为:(0.44±0.19、0.97±0.25、1.20±0.45、0.89±0.27、0.77±0.22)以β-actin为内参照.对照组移植后各天均无iNOSmRNA表达.结论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心心肌iNOS基因mRNA表达早且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故iNOS基因mRNA表达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中远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受者中远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点,提高心脏移植远期效果.方法 14例心脏移植受者,男11例,女3例.经典免疫方案3例,诱导方案11例,维持治疗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方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移植后3~6个月1例,6个月~1年3例,1~2年3例,2~5年6例,5年以上1例.结果 经典方案与诱导方案受者的中远期排斥率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自行减量或停药.激素敏感急性排斥反应9例,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5例;接受激素冲击或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硫唑嘌呤转换为霉酚酸酯.5例死亡,4例为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1例为激素敏感急性排斥反应;其余受者生活质量良好,无再发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心脏移植受者中远期急性排斥反应与早期免疫方案无关而多与依从性有关,程度较严重,激素冲击或多克隆抗体治疗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id- and long-term acute cardiac allograft rejection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patients.Methods Fourteen recipients(11 males and 3 females)underwent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ith standar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protocols(3 cases)or induction therapy protocols(11 cases).Cyclosporine,azathioprine or mycophenolate mofetil,and prednisolone were applied as the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Acute graft rejection episodes occurred within 3 to 6 monthsin 1 case,within 6 months to 1 year in 3 cases,within 1 to 2 yearsin 3 cases,within 2t o 5 years in 6 cases,and above 5 years in 1 case.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late heart rejection betwee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the tw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protocols.Immunosuppressants were withdrawn or spared in 8 recipients due to different causes.Nine recipients with steroid-sensitive acute cardiac allograft rej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steroid-pulse therapy,while the other 5 were treated with a short course of polyclonal antithymocyte antibodies because of 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in 11 cases,azathioprine was converted to mycophenolate mofetil.Four of the 5 late deaths occurred in the recipients with steroid-resistant rejection.The surviving recipients had a good quality of life,and no recurrent episodes of rejection or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s Late acute cardiac allograft rejection is associated mainly with patient compliance but not with early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protocols.The episodes are rather severe and should be timely treated with steroid pulses or polyclonal antithymocyte antibod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索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先暴露和游离受体的吻合段血管,再获取供心以缩短移植心脏冷缺血时间;保留供者的心脏及右上肺,将其胸主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间断端侧吻合;开放血流时,先开放远心端再间断开放近心端,同时按摩心脏至心脏搏动规律、有力,其色泽恢复红润,右上肺亦充盈良好。结果A组(n=20)成功16只,动脉吻合口出血2只、心脏复跳失败1只、吻合口狭窄1只;B组(n=20)成功17只,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1只死于吻合口狭窄。A组手术成功率为80%,B组为85%(P>0.05)。结论(1)先暴露并游离好受体血管吻合段,再获取供心,可以缩短移植心冷缺血时间。(2)边灌注边获取的方法利于快速而又完整的获取供心。(3)在切取和植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温保护。(4)利用腹主动脉段进行移植,使手术方便易行。左心做功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简单、安全、实用,因其左心参与循环而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进行心脏移植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内酯醇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验证雷公藤内酯醇的抗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方法应用小鼠同种异位心肌移植模型。结果和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期。其免疫抑制效果与用药剂量和给药时有机有关,术后给药可明显延长移植物存活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供体同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输注剂量对其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SD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术毕静脉输注不同剂量ADSCs。实验分组:①对照组,注射等体积3ml 0.9% NaCl;②输注ADSCs,0.1×106/只组;③输注ADSCs,1×106/只组;④输注ADSCs,10×106/只组;每组12只。比较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检测血清中IL-2和IL-10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6.2±1.2天,输注不同剂量ADSCs (0.1×106/只,1×106/只,10×106/只)各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分别为10.0±1.3天,13.3±2.2天,21.0±4.9天。与对照组比较,输注各组移植心脏存活均得到显著延长(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ADSCs输注组淋巴细胞浸润、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细胞损害均较对照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ADSCs输注组大鼠血清中IL-2浓度随着ADSCs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且ADSCs 10×106/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L-10浓度呈剂量相关性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供体同系ADSCs,可以延长大鼠颈部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减轻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并具有一定剂量依懒性;其中以10×106/只剂量的抗排斥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徐鹏  夏家红  蒋雄刚  张凯伦 《广东医学》2005,26(11):1469-147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血清表达及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CSA组(n=14)。采用颈部心脏移植术式建立模型,手术后分别经胃管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常规监测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每组7只用于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7只用于动态抽取血液标本,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21.1±2.9)d长于对照组(12.4±2.3)d(P<0.01)。对照组血清VEGF表达强度强于CSA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和移植心的炎性浸润以及急性排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