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三尖瓣返流(primary TR)和继发性三尖瓣反流(secondary or functional TR),其中继发性三尖瓣远比原发性三尖瓣返流更为多见,多与右心形态学变化、瓣环的扩张、右心室的功能下降相关,亦或是继发于左心的瓣膜性疾病、房颤或者肺动脉高压。基于以上原因,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缩小扩张的瓣环以及修复其原有的结构形态尽可能恢复三尖瓣的功能。本文针对各大指南及临床研究分析了如下两个问题:在二尖瓣手术时是否应该同时行三尖瓣手术?在不同患者中,应该选择什么手术方式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多普勒血流显象的三尖瓣返流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SAP).本文对68例侧肺心病经彩超多普勒估测肺动脉高压者,口服卡托普利,硝苯吡啶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右室收缩时间间期指标,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旨在探讨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sufficiency,TI)引起的返流多继发于左心疾病或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会导致患者右室功能不全,具体而言,这样的损伤最终会导致左室输出量减少,术后不良事件以及死亡率增加。因此,我们亟需解决左心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三尖瓣成形方式较多,且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就三尖瓣成形术方式及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机能性三尖瓣反流(TR)常由肺动脉高压伴继发性右室与三尖瓣环扩大所致。迄今尚无简便准确的方法检出 TR 并测定其程度,故 TR 程度与瓣环扩大之间关系尚不清楚。近年来,实时彩色血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对反流入右房的收缩期湍流面积与深度进行彩色编码,有助于无创性检查测定之,然而技术复杂且费用昂贵。本文旨在确定常规两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的大小能否预测 TR 程度。方法受检者46(男21、女25)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余年来,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心律失常患者长期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现今采用的起搏方式绝大多数为右心室心内膜按需起搏(下称右室起搏),就血流动力学而言并非理想。近年来,国外文献中有关持久右室起搏后能否并发“房室瓣返流”问题意见分歧,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968年,Barold首先提出右室起搏后可能的并发症之一是三尖瓣返流(TR)及/或二尖瓣返流(MR)。此后,不少作者也指出右室起搏后少数病人可产生TR。其发生机理认为是:(1)起搏电极越过三尖瓣阻止其关闭;(2)电极与瓣膜结构间纤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合并MR、TR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5月至2014 年4月我院共20例PDA合并MR、TR患儿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29(10.07±8.66)月;体重2.5-12(7.35±3.30)kg;PDA直径3-12(6.55±2.28)mm,管型17例,窗型2例,漏斗型1例。轻度MR12例,中度返流5例,重度返流3 例;其中合并三尖瓣轻度返流10例,三尖瓣中度返流1例。20例患者均通过左侧胸入路结扎PDA,未处理二尖瓣、三尖瓣。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61(12.4±16.76)h;监护时间:16-240(55.00±63.67)h。术后2例患者在拔出气管内插管后出现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再次插管,经过监护治疗恢复顺利。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无其它并发症。随访20 例均超过1年时间。随访期间,全组MR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3例二尖瓣重度返流改善为中度返流1例和轻度返流2 例;5例二尖瓣中度返流改善为无返流3 例、轻微返流2 例;12例二尖瓣轻度返流改善为无返流7例和轻微返流5例。合并11例TR改善为无返流7例,轻微返流4例。患儿术后一周、术后三月、术后一年LEVDD较术前比较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心胸比值术后一年较术前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A合并MR、TR的婴幼儿,对二尖瓣、三尖瓣的处理应持保守治疗态度,单纯结扎PDA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测定右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右室功能,并观察肺动脉高压(PH)对右室Tei指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0年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SS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W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右室Tei指数测定,即测量三尖瓣口血流频谱A波终末至下一个三尖瓣口血流频谱E波起始的时间(a)和肺动脉血流频谱的起止时间(b),Tei指数=(a-b)/b;应用三尖瓣返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右室Tei指数和PASP的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右室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13)vs.(0.23±0.08),P0.05];②右室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r=0.702,P0.001)。结论 SSc患者右室Tei指数显著升高,可作为提示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对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导致三尖瓣反流,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6例,外科修补手术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返流程度(三尖瓣返流长度、三尖瓣返流面积、三尖瓣返流容积、三尖瓣返流速度、三尖瓣返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h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MYO)。结果: 术后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手术方式后的三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h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手术组与导管介入组、手术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无区别。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右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三尖瓣返流组和正常对照组各50例,超声检测三尖瓣返流程度、速度,估算跨三尖瓣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同时启用组织多普勒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组的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及等容舒张时间(IRT)之和明显延长,右室流出道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右室Tei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三尖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右心功能减低,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越重,右心功能减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三尖瓣返流(Th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往往是继发性功能性反流。因此, 最初认为大多数患者行左侧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后三尖瓣反流问题就自然恢复。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残留或复发TR显示均有预后不良,所以说三尖瓣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经过对三尖瓣有解剖上的三维结构研究,发现三尖瓣环不同与“马鞍形”的二尖瓣环,并且三尖瓣的关闭不全不同于二尖瓣的关闭不全,三尖瓣的成形决定于三尖瓣的反流程度及瓣环的扩张程度,三尖瓣成形术后防止返流情况显示长期结果优于三尖瓣置换,本文将进行对三尖瓣成形手术是否应用成形环或其他手术术式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ion, TR)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近年来被广泛证实,指南对于三尖瓣反流手术推荐级别逐年增加。对于高龄、既往有瓣膜干预手术史等高危TR患者,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接受Cardioband、Trialign、TriCinch、Mitraclip、FORMA等经导管三尖瓣治疗,高危TR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中期生存率显著提高。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完善,未来经导管瓣膜治疗将为高危TR患者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年进行超声评价,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超声数据的差异。结果入组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新发三尖瓣返流(TR)2例,TR程度加重5例,术后1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LRTR)的发生率为9.7%;术后1年,新发TR 2例,TR程度加重14例,术后1年LRTR的发生率为22.2%。与术前心脏结构和功能比较,电极导线植入术后1周,左右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后1年,三尖瓣返流(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16.7%vs 5.6%),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37.66±5.52) mm vs (35.93±4.85) mm;右室直径:(24.49±3.87) mm vs (22.61±2.61) 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6±0.06) vs (0.48±0.05),P均0.05],而左心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与瓣叶非受限组患者比较,瓣叶受限组患者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41.7%vs 12.1%),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42.15±7.95) mm vs (36.76±4.47) mm;右室直径:(27.75±3.65) mm vs (23.84±3.60) 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2±0.06) vs (0.47±0.06),P均0.05]。结论心脏起搏治疗中LRTR的发生率较高;电极导线植入将加重TR程度,导致右房、右室增大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电极导线引起三尖瓣瓣叶受限与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了50例生理性三尖瓣返流,发现90%的返流有穿瓣现象,认为生理性三尖瓣返流是健康人三尖瓣关闭不够严密而造成的收缩早期的轻微返流.  相似文献   

14.
在1989至1991年间,作者施行了114例三尖瓣手术,73例为功能性三尖瓣返流(TR),其中25例选用可吸收缝线施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术前病例的选择依据;(1)术前、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提示有重度功能性TR;(2)术中证实无器质性三尖瓣病变;(3)Swan-Ganz导管测定肺小动脉阻力低于400达因·秒·厘米~(-5)。  相似文献   

15.
PR间期与二尖瓣返流和左心室充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常PR间期对舒张期和收缩期二尖瓣返流的影响及对左心室充盈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房心室分离患者为模型,采用数字化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PR间期与二尖瓣返流及左心室舒张期前向血流充盈时间的关系。结果 PR延长达一定程度将引起二尖瓣舒张期返流,本例患者PR间期临界宽度为0.27S;在一定范围内PR越长则二尖瓣舒张期返流持续时间越长;PR越长,舒张期前向血流充盈时间越短。结论 PR延长是形成二尖瓣舒张期返流的重要条件;同时,PR延长使左心室充盈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观察肺动脉压力变化在急性高危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7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高危肺栓塞)20例,B组(中危栓塞组)40例和C组(低危肺栓塞)15例。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D组)20名。主要采用胸骨旁四腔、五腔心及大动脉短轴等切面,充分显示三尖瓣及三尖瓣反流束,肺动脉瓣及肺动脉频谱,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及压力阶差,评估肺动脉高压;测量肺动脉血流加速及射血时间。结果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检出率均为100%,敏感度99%,特异度86%。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动脉加速时间及射血时间缩短,以A组最为严重,B组次之,C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评价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增高程度,对于早期诊断急性高危肺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估测闭塞性肺血管病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估测闭塞性肺血管病肺动脉高压的价值。通过对19例闭塞性肺血管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48小时内进行的右心导管检查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压差法能够直接准确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但仅限于存在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血流加速度时间(ACT)、血流加速度时间/右室射血时间(ACT/RVET)和右室射血前期/血流加速度时间(RPEP/ACT)能够定量估测肺动脉高压,但明显受心脏指数(C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对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2例,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导致三尖瓣返流,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20例(介入封堵组),外科修补手术22例(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返流程度(三尖瓣返流长度、三尖瓣返流面积、三尖瓣返流容积、三尖瓣返流速度、三尖瓣返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 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 MB、MYO)。结果:术后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手术方式后的三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 h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手术组略低于导管介入组。手术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中、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变化和心功能状态情况,以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对照组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对照组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手术前1周和术后三月左心房横径(LA)、右心房横径(RA)、左心室张舒末期内径(LV)、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左室收缩期射血分数(LVEF)、右室收缩期射血分数(RVEF),对三尖瓣瓣环舒张以及收缩末径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准确地算出三尖瓣瓣环缩短率Rt,计算公式是Rt=(TD-TS)/TD;随后将三尖瓣返流束描绘出来同时计算其面积大小,计算返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TRA/RAA;测量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V,4V2+10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MS术前一周组较对照组LA、RA、LV、RV、LVEF、RVEF、Rt、TRA/RAA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RA/RAA将TR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对比三组结果显示中、重度FTR组较轻度FTR组RV、TRA/RAA、Rt、PASP测值增高,其中RV、Rt、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FTR组较中度FTR组PASP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MS术后三月组较MS术前一周组比较,LA、RA、RV、LVEF、RVEF、Rt、TRA/RAA、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末内径(LV)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根据二尖瓣置换术中是否需要三尖瓣成形术将患者分为成形术与非成形术两组三尖瓣成形术组与非成形术组比较,RA、RT、TRA/RAA、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及RVEF测值无统计学差异。21例施行三尖瓣成形术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中,14例术后TR消失(占67%),7例转为轻度TR(占33%)。结论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情况,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是否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上腔静脉 (SVC)血流速度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肺动脉压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 3 6例 ,均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三尖瓣返流。连续多普勒超声测量右心室 右心房压差 (△PRV RA) ,肺动脉高压定义为△PRV RA>2 5mmHg ;于胸骨上窝右肺动脉长轴切面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获取上腔静脉血流频谱 ,分别测量吸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 (VINS)和呼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 (VEXP) ,并计算VINS、VEXP比值 (VINS/VEXP)。结果 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比较 ,肺动脉高压组△PRV RA显著增高 ,吸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与其无显著性差异 ,但呼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和VINS/VEXP则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上腔静脉前向血流速度随呼吸变化是评价COPD患者肺动脉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