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庚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获取具备免疫反应原性的庚型肝炎病毒NS3 抗原。方法 从重组质粒Iwq2利用PCR 反应扩增出GBVC/HGV NS3 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PROEX HTa 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待鉴定正确后经IPTG 诱导重组工程菌,用SDSPAGE 和Western blot 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工程菌pHTNS3/ DH5α且克隆的基因片段为GBVC/HGV NS3 基因片段。SDSPAGE 分析诱导表达产物发现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3 810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表达带,占菌体总量的17 .7 % 。用NiNTA 亲和层析柱快捷地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 鉴定发现重组蛋白可与GBVC/HGV RNA 阳性病人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结论 获得了具备免疫反应原性的GBVC/HGV NS3 抗原,该重组蛋白可用于GBVC/HGV 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庚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取具备免疫反应原性的庚型肝炎病毒NS3抗原。方法 从重组质粒Iwq2利用反应扩增出GBV-C/HGV NS3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PROEX HTa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待鉴定正确后经IPTG诱导重组工程菌,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工程菌pHTNS3/DH5α且克隆的基因片段为GBV-C/HG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京庚型肝炎病毒部分基因的克隆及c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南京地区某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出庚型肝炎病毒(HGV)非结构区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庚型肝炎病毒HGU44402,HGU45966,HGU36380(GBVC)对应位置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09%,9212%,8727%,与已报道的HGV河北株序列同源性为9394%。对40份输血后丙型肝炎血清和30份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型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HGVRNA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67%。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大肠杆蓖中表达HGV NS5抗原,以建立HGV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扫转录PCR(RT-PCR)法从人血浆中分离庚型肝炎病毒NS5部分基因,克隆到pRSET A载体,经酶切初步鉴定后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序列正确。以pPROEX-1为表达载体,转化DK5α,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克隆的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HGV NS3区基因产物的抗原性,并探讨NS3蛋白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将中国株HGV NE3区的3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pRSET B和pRSET C质粒载体中,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获得3个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均得到高效表达,得到的重组蛋白PA,P3和P4的分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获得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以便对HCV结构蛋白的性质及其基因免疫效果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用RT-PCR方法扩增HCV结构基因,并将其克隆重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用磷酸钙转染法将其转入Sp2/0细胞,对目的蛋白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重进行免疫组化及细胞全蛋白的Westem blot分析。结果 克隆重的基因片段全长约1.9kb,包括C及E2基因的全部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GVNS3区基因产物的抗原性,并探讨NS3蛋白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中国株HGVNE3区的3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pRSETB和pRSETC质粒载体中,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获得3个重组蛋白,用Westernblot和ELISA法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均得到高效表达,得到的重组蛋白PA、P3和P4的分子量分别为42000,30000和24000,在Westernblot和ELISA反应中均可被HGV阳性血清识别,其中HGVNS3区N端的基因产物抗原性较强。结论中国株HGVNS3区的N端存在优势的抗原决定簇,其基因产物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E2/NS1区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地区1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提取RNA,经逆转录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E2/NS1区基因约930bp,将其插入至pGEM-T质粒载体中,利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出该基因5’端431bp的核苷酸序列,将此序列与其它9个HCV分离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序列与HCVⅡ型序列同源性较高,核苷酸水平同源性在80%以上。由其编码的HCV外膜蛋白N端存在两个高变部位(HVR),在HVR内、外具有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和氨基酸区域,它们与外膜蛋白空间构型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b(NS 5b)区一级结构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 b 区核苷酸序列变异。方法 以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 从49 例中国病人的血清中获得互补的DNA片段,产物克隆后测序。结果 33 株系基因Ⅱ1 b 型,16 株系Ⅲ2 a 型,中国HCV株型与日本HCV株型同属1 个基因亚型,但在一些核苷酸保守位点上有一定的差异,对33 株Ⅱ1 b 型和16 株Ⅲ2 a 型间的同源性进行比较,发现16 株Ⅲ2 a 型的同源性低于33 株Ⅱ1 b 型的同源性。首次在HCVNS5 b 区发现1 个新的3 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及1 个移码突变。结论 同一基因亚型之内不同HCV株的核苷酸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特征,每个地区有一定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实验感染庚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恒河猴中的实验感染状态。方法用一名HGVRNA阳性、HBV、HC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员血浆实验感染2只恒河猴,并取第一代猴感染后6周的血再感染1只第二代恒河猴,然后用以第二代猴感染6周后血继续感染2只第三代恒河猴。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受感染猴血清中的HGVRNA,并每周抽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感染1周后猴血清HGVRNA阳转,最长持续阳性28周以上。不同感染个体血清ALT水平有明显差异,其中1号猴有短期轻度升高,5号猴血清ALT较长时间在100U/L以上。肝活检发现,感染后16周猴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毒性肝炎样病理改变。进一步对该献血员血浆和感染后猴血清中的HGV5’端部分非编码区基因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感染用献血员血浆和猴血清中HGV序列与国外株HGU44402的同源性分别为9833%和9583%;与HGU36380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250%和8917%;感染猴血清中HGV序列与献血员HGV序列同源性为9583%。结论恒河猴对HGV敏感,可以做为实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衍生物(PE38KDE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本实验所需要的PE38KDEL基因片段,再通过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PE38KDEL,重组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插入片段正确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后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其大小和特异性.结果 经鉴定证实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PE38KDEL构建成功,且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PE38KDEL与GST的融合表达,且表达蛋白产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与预期值一致,并可被PE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 PE38KDEL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的融合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AT-SOX2,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方法 经PCR获得编码人SOX2的全基因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TAT-V2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TAT-SOX2,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TAT-SOX2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特异性,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融合蛋白转导HSF细胞的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TAT-SOX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诱导下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免疫荧光提示融合蛋白可快速转导入HSF细胞内.结论 为进一步的通过蛋白转导方式诱导多能干细胞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海马组织提取中国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β),分析中国人NGFβ序列,再克隆成熟肽部分,使NGFβ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提取组织总RNA进行逆转录,克隆到PCRⅡ载体,得650bpDNA片段,以PCRⅡ/NGFβ载体为模板,扩增C端成熟肽部分,并克隆到PG5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培养。表达产物提纯、复性后,进行活性测定。结果:NGFβ cDNA全序列为1 047 bp,所克隆的蛋白编码部分为636 bp,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序列分析结果与Genebank完全一致,成熟肽部分表达后,经SDS-PAGE电泳在14kD左右有1条明显的新增蛋白带,与预期的分子量相符,并Western印迹证实,rNGF约占菌体蛋白10%左右。结论:通过序列分析证实,重组NGFβ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并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克隆与B细胞活化相关的新基因及其原核表达。方法 采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技术对人扁桃体活化和静止B细胞mRNA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差异显示的片段经过Northern杂交验证后,作为探针进行入活化B细胞cDNA文库的筛选,将所获得的阳性克隆的编码区经PCR扩增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中,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 以在活化B细胞高表达的EST32为探针,经3轮筛选人活化B细胞文库获得一个新的全长为1514bp的cDNA克隆(命名为BC-1514),重组的BC-1514蛋白可在E.coli中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有效表达,其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量的14.3%左右,BC-1514cDNA的GenBank的登录号为AF304442。结论 获得了1条新的与B细胞活化相关的cDNA克隆并在E.coliBL-21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人瘦素(leptin)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方法 从人胎盘中提取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克隆到人的leptin基因编码序列,对该基因片段进行T载体克隆、酶切和PCR鉴定,并且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将leptin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并利用脱氧胆酸钠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结果 DNA序列分析表明,从胎盘中克隆的人leptin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一致,酶切鉴定证实leptin基因正确地插入到了表达载体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电泳分析,人lepti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20kD,经过纯化,得到了较纯的融合表达蛋白.结论 从人胎盘中成功克隆了leptin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eptin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EGFRvIII与HBcAg重组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观察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方法:通过双酶切从pGEM-TEasy/PEP-3载体获得编码EGFRvIII突变区的cDNA片段,插入去除了主要免疫优势区的重组质粒pGEMEX/HB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GEMEX/c-PEP-3-c,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通过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Ni2 -NTA亲和层析法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用融合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已插入pET28a( )载体中,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原核表达后表达量占沉淀全菌蛋白的56%,纯化产物占总蛋白的92%,浓度约8g/L。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其血清中中和抗体的滴度可达1∶16000,第6次免疫后血清中中和抗体的滴度达到1∶2.56×105,抗PEP-3抗体滴度达到1∶1.28×105,抗HBcAg抗体滴度小于1∶4×103。结论:融合基因PEP-3-HBcAg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和高特异性中和抗体,从而为高表达EGFRvIII恶性肿瘤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幽门螺杆菌18 000外膜蛋白与HspA双价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A(HspA)和Mr为 180 0 0的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 ,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并在E .coliBL2 1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HpDNA染色体中 ,扩增HspA编码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HspA与载体 pET32a( )分别经kpnⅠ和BamHI双酶切后 ,进行连接、测序。同时将重组载体 pET32a( ) /HspA和pET32a( ) /Omp18,分别经HindIII和BamHI双酶切 ,通过凝胶电泳回收pET32a( ) /HspA和Mr180 0 0OMPDNA片段 ,经T4连接酶将HspA和Mr180 0 0OMP编码基因通过酶切粘端进行连接 ,而后转化并筛选含有两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0 )中表达。表达产物经Ni NTA琼脂糖树脂纯化后 ,以Western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 :经酶切、测序表明 ,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HspA和Mr 为 180 0 0OMP编码基因 ,由 891个碱基组成 ,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相比较 ,有 1.15 %的碱基发生变异 ,1.2 6 %的氨基酸残基改变。经SDS PAGE分析发现 ,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Mr 为 5 1× 10 3 ,其中 pET32a( )表达的蛋白Mr 约为 2 0×10 3 ,可溶性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18.96 %。重组蛋白经Ni NTA琼脂糖树脂纯化后 ,其纯度达 95 %以上。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 ,该重组蛋白可被Hp阳性患者的血清及抗Mr为 180 0 0OMP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人骨保护素(OPG)成熟肽段编码区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人OPG成熟肽段编码区cDNA,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BL21(DE3)PlysS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经0.1mmol/L 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获得人OPG成熟肽段编码区cDNA,以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OPG转化菌株后,可表达人OPG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为85000。表达产物的蛋白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13%。Western blot表明,融合蛋白能与抗人OPG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获得人OPG成熟肽全长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以OPC-MBP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32(hIL-32)基因,构建高效稳定的hIL-32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并对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测定.方法: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刀豆素A( Con A)刺激60 h后提取细胞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从刺激的PBMC中扩增出hIL-32的基因,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hIL-32在pET-30 a(+)中的重组质粒pET30a-hIL32,用IPTG进行诱导,得到hIL-32的原核表达蛋白;采用Ni2+ -NT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应用ELISA方法检测纯化蛋白诱导人PBMC产生IL-6的情况.结果:序列测定表明,hIL-32基因核苷酸长度为567 bp,编码189个氨基酸.重组质粒pET30 -hIL32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DE3),重组菌菌体裂解物SDS-PAGE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28 000的重组蛋白,表达的重组蛋白IL-32可促进人PBMC产生IL-6,浓度达到(127±4.8)ng/L,而对照组IL-6的浓度仅为(25±2.3)ng/L.结论:成功克隆了hIL-32基因并构建了高效且稳定表达hIL-32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且表达的目的蛋白能诱导IL-6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GST/RUNX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RUNX3为模板,通过Kpn1和Xho1酶切位点将RUNX3定向插入pGEX-4T-2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RUNX3,并转化E.coliDH5α,筛选阳性重组子,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BL21中,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鉴定。结果双酶切获得1300bp片段,证明RUNX3片段被成功导入pGEX-4T-2,并在测序后与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对,比对进一步证实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RUNX3构建成功,并用IPTG诱导,SDS-PAGE方法证实了GST/RUNX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RUNX3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RUNX3蛋白和研究RUNX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