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共刺激途径B7/CD28 和ICAM1/LFA1 对T 细胞活化以及B 细胞效应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APCTB 细胞反应系统, 用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分别阻断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 利用3 HTdR 法检测T 细胞增殖,ELISA 法测定B 细胞分泌的抗体, 用RTPCR 法检测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均可抑制T 细胞增殖及IL2 的产生。B71 单抗可下调B 细胞抗体的产生( P< 0 .05) , 而ICAM1 单抗未见明显的抑制( P> 0 .05) 。B71 单抗和CsA 联用能阻断T 细胞增殖活性及B 细胞的效应, 而ICAM1 单抗和CsA联用则无此作用。B71 单抗能下调IL2 和IFNγm RNA 表达,B71 单抗和CsA 联用则阻断IL2 和IFNγm RNA 表达,IL4 和IL10 m RNA 仍可表达。结论 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在T 细胞活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B71 单抗和CsA 联用可导致T 细胞功能失活即无能。  相似文献   

2.
人Fas—L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国宏  邢力 《现代免疫学》1999,19(4):213-215
应用 R T P C R 技术, 从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 R N A 中扩增出一条长约860bp 的人 Fas Lc D N A, 通过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 在 N I H3 T3 细胞中得到表达。以 Fas 阳性细胞株 H L60 为靶细胞, 检测 Fas L 的功能, 结果表明, 表达于 N I H3 T3 细胞上的 Fas L 可诱导 H L60 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对肿瘤抗原的提呈功能。方法 小鼠骨髓贴壁细胞经 G M C S F 诱导,形成以成熟巨噬细胞为主的基质细胞,用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F B L3 肿瘤抗原刺激,然后再与 F B L3 肿瘤抗原致敏的 T 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经 F B L3 肿瘤抗原刺激后, T N Fα和 I L1β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经抗原预激的骨髓基质细胞能特异性地刺激同种抗原致敏的 T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高水平的 I L2 。单抗阻断试验发现, M H CⅡ类分子和 B72 分子的联合阻断能有效地抑制致敏 T 淋巴细胞分泌 I L2 。结论 本实验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M H CⅡ类分子和 B72 分子在其抗原提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T淋巴细胞活化是一个涉及多种膜表面分子和受体以及一系列相关多肽的复杂过程,为了使T细胞发挥更好的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功能,采用抗CD3、CD28、CD80(B71)、CD2、CD58McAb分别刺激健康人PBLs后作用肝癌细胞,对作用前后PBLs用FACS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发现:作用后CD3和CD8分子表达比作用前明显增高,而CD4分子无显著变化,同时基因家族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分析TCRVβ基因1~20亚家族表达水平与特征,健康人PBLs分别加入IL2、PHA、抗CD3和CD3+CD28、CD28+CD80、CD2+CD58作用肝癌细胞(BEL7402)前表达水平平均约为5%,作用BEL7402后表达水平约为13%~25%,其特征为Vβ7增高,这提示在癌抗原的参与下McAb共刺激的T细胞活化,TCR接受APC相应抗原的刺激,具有该TCR的淋巴细胞迅速增殖而成为针对抗原的T细胞克隆,发挥其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作用,这将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提供分子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低表达cDNA片段C6-2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克隆人食管癌发生相关的基因。方法 用m R N A 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克隆食管癌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的c D N A 片段,再通过 Northern blot 、dot blot 和 R T P C R 证实。结果 获得280bp 的c D N A 片段,命名为 C62 A。与 Gen Bank 基因数据库比较,未发现 C62 A 与任何已知基因有同源性。查询 E S T 数据库,发现 C62 A 与ne27b03 ,s1 N C I C G A P C03 人c D N A 克隆898541 及人卵巢肿瘤c D N A 克隆755196 等高度同源。 Northern blot 结果显示6/6 例食管癌组织表达丧失或低表达,dot blot 分析表明7/8例食管癌组织低表达, R T P C R 显示食管癌细胞系 E C109 、 E C8712 、 E C9706 和肺腺癌细胞系 G L C82 极弱表达,17/20 例食管癌组织表达丧失或低表达,胎儿食管、皮肤、大脑、胎盘较高表达,胎儿胃、肝较弱表达,胎儿心、小肠、肾不表达。结论 在食管癌细胞系和食管癌组织高频率的不表达或低表达提示, C62 A 很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加工处理递呈抗原并直接激活处女T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慢性髓系白血病表达的P210BCRABL融合蛋白能够被DC加工处理,降解产生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区肽,以一定的构型和足够高的浓度与MHCⅡ分子结合,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发生反应。由于P210BCRABL融合蛋白广泛存在于95%以上的CML病人,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恶性表型的维持至关重要。因而,P210BCRABL融合区肽负载的DC将成为CML生物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STUDYONMECHANISMOFTHEBIOEFFECTSOF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STUDYONMECHANISMOFTHEBIOEFFECTSOF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W...  相似文献   

8.
ELECTRONMICROSCOPEANALYSISOFMITOCHONDRIAONRENALTUBULECELLSUFFEREDWARMISCHEMICANDREPERFUSIVEDAMAGEINRABBITSELECTRONMICROSCOPEA...  相似文献   

9.
目的:IFN-γ是由被有丝分裂原或抗原所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所产生,它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现认为IL-12(外源性)是诱导 IFN-γ产生的强诱导剂,并可促进静息 CD4+T细胞朝向 Th1表型分化,即诱导细胞免疫。目的是为了解由PBMC产生的内源性IL-12是否在体外可诱导IFN-γ的产生及通过何机制诱导细胞免疫。方法:用抗CD3抗体、PHA、抗CD3抗体加抗CD28抗体和抗原(MLC)来检测被刺激的PBM细胞的IFN-γ的产生,同时也用IL-12和IL-12Rβ1的中和抗体来抑制IFN-γ的产生。结果:激活的人PBM中IFN-γ分泌依赖于内源性IL-12的产生,而且激活的T细胞可诱导APC细胞产生IL-12,此过程是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0L和APC的CD40相互作用而实现。结论:这些结果提示,内源性IL-12在正常宿主抗细胞内抗原的感染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某些形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发生中也起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THEHEMORHEOLOGYCHANGEINISCHEMICREGIONBYCORONARYSTENOSISAFTERLASERIRRADIATIONONBLOODTHEHEMORHEOLOGYCHANGEINISCHEMICREGIONBYC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