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干预,探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调取我院干预前和2次干预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运行病历共76例,对处方权限是否越级、是否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表、是否进行微生物送检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干预前和2次干预后我院出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医师权限合格率、审批表填写合格率、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34.15%(14/41)、7.32%(3/41)和80.49%(33/41),经2次药学干预后分别提高到了77.78%(7/9,P〈0.05)、88.89%(8/9,P〈0.01)和100.00%(9/9,P〈0.01)。出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DDDs分别降低了48.30%(43 566.65/90 206.39)和63.81%(119.25/186.88)。结论: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效果明显,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院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对比分析,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0年9月—2011年3月为干预前、2011年4月—2011年8月为第1轮干预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为第2轮干预阶段。计算分析3个阶段住院患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结果: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三个阶段分别为88.88、76.68、40.97。各阶段各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第1位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手术科室经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非手术科室干预前后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类切口手术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干预前呈极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通过系统干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某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说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措施有效但仍需加强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西京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干预前后,符合要求的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各20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分析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00例患者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率为96.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 737元;干预后200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3.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56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况分析,进行事前宣传、事中干预、事后处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下降,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审批制度,评价审批制度实施成效。方法:统计2010—2011年我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审批制度实施前后临床使用的变化。结果: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审批制度实施后,我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总量下降82.58%,用药频度下降87.46%。结论:我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审批制度成效显著,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初评和终评,发现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该院该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处方点评的方法,抽查2018年11月的113份病历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抽取2019年2月份的82份病例作为干预后研究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指南对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打分点评,再将分数结果反馈于各个科室,提出干预措施和跟踪管理。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率为37.2%,干预后不合理率为19.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用药指征,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干预后数量明显减少,但联合使用不规范、未进行病原学送检、未进行会诊及其它的不合理类型,在干预后数量未见明显改善,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这种评分制的处方点评以及跟踪干预取得的效果较明显,值得推广,对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1.90DDD/100人/天、47.54 DDD/100人/天;药学干预前,我院二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的AUD列前3位,干预后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的AUD列前3位;我院AUD排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学干预后大部分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下降。结论: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全程化用药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干预前(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和干预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销售总金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364 426.92、2905.18元、44.89、63.16%(24 648/39 022),较干预前[477 909.81、3634.84元、60.26、81.23% (29 674/36 531)]分别下降23.75%、20.07%、25.51%、18.07%;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干预前为22.52%(5364/23 824),干预后为38.88%(6199/15 942),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16.37%.干预前后Ⅰ类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8.61% (319/360)、40.95% (172/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菌用药时机合理患者比例分别为62.07%(198/319)、95.35%(164/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化用药干预机制的建立降低了抗菌药物用量,节约了医疗资源,有效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珏 《天津药学》2013,25(3):20-22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干预,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全程化用药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干预前(2009年10—12月)和干预后(2010年10—12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抗菌药物处方数为1008张,占总处方数的28.3%,干预后抗菌药物处方数为643张,占总处方数的20.9%,二联用药率和静脉用药率由干预前的11.4%和27.1%,分别下降至7.9%和23.7%;二代和三代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实施会诊干预制度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2019年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量、销售金额、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相关指标;对比会诊干预制度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原菌.结果:本院住...  相似文献   

10.
谢莹霞 《抗感染药学》2019,16(3):436-438
目的:探究和比较药学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成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资料,按药学干预前后将其分为干预前组200例和干预后组200例;干预前组患者给予采用常规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后组患者给予采用药学干预下抗菌药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其费用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干预前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在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药学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且确保了患者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干预措施前(2008年8月-2009年3月)、干预后(2009年9月-2010年4月)我院123例应用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的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微生物检查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干预后,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的临床应用仅为干预前的7.0%;干预前有44.3%的病例应用不合理,干预后无不合理应用病例;干预后,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合理性、微生物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均有明显改善,但药物利用指数(DUI)仍〉1。结论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应用效果显著,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和临床各科室应加强合作,保证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研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干预后的实施效果,并加以评价。方法取本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出院总手术病例2568例,随机抽查120例外科围手术期病例,对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经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合理率有明显提高。结论围手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会使ADR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并增加患者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呼吸科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应用情况,规范其临床使用并为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呼吸科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 回顾性调查584例病历,其中超适应证用药438例(75.00%),溶媒选择不适宜555例(95.03%),疗程不适宜196例(33.56%)。干预后,溶媒不适宜改善率为98.70%,适应证不适宜改善率为29.85%,疗程不适宜的改善率为77.71%。结论: 通过干预前后对比研究能针对性找出干预问题,高效改正不适宜情况,其余药品的专项管理可以参考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合理用药干预项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成  孔少珊  王丽 《中国医药》2010,5(2):172-173
目的对我院内科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措施对我院医生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合理用药干预计划研究模式,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的处方1200张进行分析研究分4个阶段,每阶段调查300份。结果干预后实施诊断性试验的比例由51.0%(153/300)升至91.0%(273/300),遵循指南用药比例由59.0%(177/300)提高到80.0%(240/300),药物治疗疗程符合治疗规范的处方比例由50.0%(150/300)提高到81.0%(243/300),幽门螺杆菌感染治愈率由61.7%(185/300)上升到88.0%(264/300)。结论实施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能够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整体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相关标准,抽取我院骨外科、普外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住院病历220份与2011年5月—2012年4月(干预后)住院病历260份,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合理率大幅提升,由干预前的2.3%升至71.9%,干预效果斐然。结论: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督导干预,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患者1027例,按有无实施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59例和非干预组468例。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干预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观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和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结果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和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物通用名处方和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干预措施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效果显著,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陆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09-3710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后胸外科病例各100例,按文件要求进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评估.结果: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用药时间缩短(P<0.05),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5),但各项合理用药指标仍然无法达到文件要求.结论:干预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应进一步落实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相关文件.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CKD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肾功能选择合适药物并调整给药方法和剂量,加强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本文综述CKD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随机抽查某医院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物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合理用药对策.结果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0.27%,其中单用占75.56%,二联使用率占22.89%、三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占抗菌药物使用病人的1.56%.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以β内酰胺类比例最高达73.22%.应用抗菌药物率50.27%稍超卫生部要求.结论 制定相应合理用药的对策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增强实验室的微生物培养意识,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