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38岁。于 1982年起出现双眼痛伴眼混和性充血和畏光流泪。全身乏力 ,腰酸痛 ,午后低烧 ,每次持续 1月左右。查体见两侧小腿伸侧中下交界区皮肤非隆起红斑、局部疼痛 ,愈合后局部色素沉着。于 1985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剖腹探查术 ,于腹膜后肾门附近仅取活检 ,病理诊断为纤维肉芽组织 ,符合急慢性炎症。于 1990年眼部症状进一步加重 ,并出现口腔溃疡 ,在上级医院诊为“角膜炎”且疑诊“白塞氏病” ,应用激素、中药等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近期腰痛加重 ,并出现恶心、呕吐 ,遂于 2 0 0 2年 11月 19日来我院就诊。CT表现 :肾门至腹…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27岁。间歇性头痛、腹胀、双眼睑及下肢浮肿5年,持续性加重半年入院。体检:血压170/110mmHg(1mmHg=0.133kPa),双侧球结膜水肿,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双侧颌下触及肿大淋巴结,心尖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肾区叩击痛,腹水征阳性。实验室检查无特殊。X线检查:左心室增大。静脉肾盂造影:双肾盂、肾盏扩张,杯口变平,右肾盂下缘见一弧形压迹,右输尿管上段向外移位。超声心动图:左室增大,室后壁及室间隔增厚,二尖瓣、肺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包少量积液。ECT:双肾血流灌注、肾小球滤过功能中度受损,尿路不畅,双肾盂积水。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于1949年首先为Ormend‘s氏描述,称为Ormend‘s氏病,以后国外陆续有少许病例报告。文献上有各种命名,如硬化性后腹膜炎,输尿管周围炎,阻塞性输尿管周围炎,肾周围筋膜炎等,说明病变累及输尿管邻近组织为著,本文2例其临床表现及X线所见均较特殊。 相似文献
4.
5.
6.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属罕少见病 ,目前认为系机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 ,易引起腹膜后多脏器受累。自 1948年Or mond首先报道 2例以来 ,国内范氏仅报道2例 ,由于以往缺乏对本病的认识 ,易误诊。我院影像中心共遇到 3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病例 1,女 ,42岁。左下肢麻木 3个月余 ,2周后发现右腹股沟区近骨盆处有约 3cm× 3 .5cm的圆形肿物 ,固定、压痛、分界不清 ,以占位性病变收入院。超声检查 ,见右侧腹股沟区近骨盆处有一 3cm× 4cm的实性肿物 ,回声较好 ,逆行肾盂造影见右侧输尿管下段狭窄 ,长约3 .5c…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RPF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例中弥漫型4例,肿块型1例。CT平扫可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 T1WI、T2WI呈低信号。结论:RPF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PF)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IRPF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观察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邻近器官组织的受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CT表现为肾门水平以下腹膜后区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近似肌肉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可无强化或明显强化;包绕腹主动脉前方和/或两侧18例,向下累及两侧髂总动脉8例,累及下腔静脉前方4例,累及肾动脉1例,受累血管均无明显移位;累及输尿管致梗阻性肾积水18例,其中8例双侧受累.结论:IRPF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腹膜后纤维化分为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两类 ,是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 ,容易使腹膜后的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 ,临床上术前确诊比较困难[1] 。作者对 1989~ 2 0 0 1年期间的 10例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狭窄导致肾盂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旨在提高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 本组共 10例 ,男 7例 ,女 3例。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1岁。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6例 ,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4例 ,2例继发于胃癌 ,1例继发于直肠癌 ,1例继发于肾囊肿、结石并感染。临床上 10例…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17例IRF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痛、腰背痛、腹膜后包块及输尿管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CT检查对于腹部肿块和脏器粘连比B超敏感,但合并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者则以B超最有优势。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8.24%。15例合并输尿管梗阻,行输尿管松解、大网膜包裹移位术;2例合并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松解术、IRF包块切除术。1例术后死于心肌梗死,16例临床治愈。结论:IRF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需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以解除尿路梗阻为主。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 男 ,5 3岁。因右腰部绞痛 3天 ,加重 1天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右肾区叩痛 ,血压 2 10 /13 0mmHg ,余未见异常。CT检查 :右肾周围绕 1圈厚薄不均的高密度软组织影 ,内、后侧薄 ,外侧厚达 4.5cm ,其内密度尚均匀 ,肾门区结构增粗。右肾实质密度正常 ,肾门变扁 ,右肾实质与周围高密度软组织影分界欠清楚 (附图 )。手术所见 :右肾增大 ,表面呈灰白色 ,质硬韧 ,右肾盂变形并向正中移位 ,右肾蒂处右肾血管粘连紧密。病理诊断 :腹膜后纤维化。讨论 腹膜后纤维化是腹膜后纤维组织异常增生 ,临床少见。 190 5年法国Albrran首次…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罕见的炎性疾病,大约2/3为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奥蒙德氏病),1/3为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后者可由感染、刨伤、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或者使用某种药物引起。大约15%患者出现腹膜后腔以外的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B超检查该病表现为腹膜后低回声团块影,其可包绕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积水。IVU和MRU可见输尿管外侧受压、输尿管向内侧移位及肾积水。CT和MRI是诊断和随访该病的最好检查方法。该病常起始于4、5腰椎水平处,典型表现为盘状团块影,包绕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其收缩可使输尿管向内侧移位。在CT平扫中,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与肌肉一样的低密度团块影。在MRI平扫中,T1WI表现为低信号团块影,T2WI上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早期表现为高信号,晚期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时早期表现为明显强化,晚期轻度强化。动态增强对于评价该病的活动性、监测治疗效果及是否复发具有重要意义,DWI有利于腹膜后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孙常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285-287
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lsis,RP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RPF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其中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6例行MRI检查;6例行IVP;11例行彩超检查。结果:11例中病变位于腹膜后9例,1例为弥漫型并累及肾周;1例位于盆腔内骶骨前方;肿块型8例,弥漫型1例。CT平扫可见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及纤维索条影,增强扫描示6例不同程度强化,3例强化不明显。6例行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为信号不均,5例等低信号,1例略高信号。11例超声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1例显示骶骨前方不均匀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8例显示腹主动脉周围见团块状、索条状低回声包绕。6例IVP检查者中5例表现为双侧肾盂、输尿管中上段扩张积水,下段输尿管逐渐变细;1例表现为右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RPF的重要手段,通过病变CT、MRI信号的不同表现,结合临床检查,可为疾病的分期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纤维化的CT、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腹膜后纤维化的CT、MRI表现。方法:本组经临床病理证实病例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8.0岁。特发性6例,非特发性2例。8例全部进行了CT扫描,其中2例作了强化扫描,1例进行了MRI扫描。结果:8例中病变呈弥漫性3例,肿块性5例。CT平扫可呈低密度、不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T1WI、T2WI呈低信号强度。结论:本病为一种CT扫描表现多变的少见疾病,如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其发病率低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被忽视.影像学检查对于其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腹膜后纤维化得到了早期诊断.多数腹膜后纤维化经恰当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就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重点介绍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其发病率低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被忽视。影像学检查对于其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腹膜后纤维化得到了早期诊断。多数腹膜后纤维化经恰当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就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重点介绍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简称RPF)为一少见病,1948年Ormond首先提出,RPF为一独立存在的临床疾病。此后,文献中RPF大部分以个案形式报道。本文复习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所遇4例RPF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现总结如下,以加深对RPF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