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因素与极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确诊的34例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26例无颅内出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对照组。对其有无胎膜早破、多胎、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窘迫、生后有无体温不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周1、min Apgar评分≤7分、宫内窘迫、低体重、使用机械通气和低体温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临床低体重、低胎龄、有宫内窘迫及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21例的早产儿,其中颅内出血52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169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ICH组和对照组的产前异常因素进行比较,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妊高征、前置胎盘、脐带异常、是否预防应用苯巴比妥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异常因素的比较,与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可能与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妊高征、前置胎盘、脐带异常、是否预防应用苯巴比妥钠以及Apgar评分、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胎龄小于等于32周早产儿102例和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36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某些高危因素(母体异常、胎盘脐带异常、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围生期感染、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与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小于等于32周组早产儿与大于32周组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41.18%和22.38%,两者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小于等于32周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大于32周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胎膜早破、围生期感染、呼吸暂停。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防治工作中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580例早产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HMD相关的因素。结果:(1)HM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胎龄、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胎膜早破及产前是否促肺成熟治疗;(2)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HMD发生率越高;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可增加HMD发生;胎膜早破及产前促肺成熟治疗可降低HMD发生;男婴HMD发生率高于女婴。结论:HMD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而胎膜早破及产前行促肺成熟治疗对HMD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减少HM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 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较适于胎龄儿差,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脑瘫、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其中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而关于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剔除大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组(n=45)和适于胎龄儿组(n=55),比较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另根据小于胎龄儿组中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亚组(n=28)和非疾病亚组(n=17),对母亲和新生儿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组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62.2%与41.8%,χ2=4.122,P<0.05)。疾病亚组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相关因素中脓毒症发生率高于非疾病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为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是引起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徐春彩  朱以琳  朱佳骏  吴明远 《浙江医学》2017,39(16):1349-135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276例,根据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104例和非EUGR组17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合并症、住院期间合并症、体重变化、营养摄入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多胎发生率、体重恢复时间、体重日均增长、出院体重、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激素应用、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酸碱失衡、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激素应用、宫内生长迟缓、呼吸窘迫综合征、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均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注重母孕期保健、降低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等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影响因素及不同损伤程度特征。 方法 选择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足月生产正常儿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相关血常规及血气指标、是否行机械通气、妊娠结局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观察组胎龄,剖宫产占比,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水平,出生后感染和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CRP升高、出生后感染、宫内窘迫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出生后感染、低胎龄、CRP升高及宫内窘迫是影响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做好围生期健康保健工作可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室管膜下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室管膜下出血(subependymal hemorrhages,SEH)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3例早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中筛选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龄、窒息、单多胎、胎膜早破、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宫内窘迫、氧疗、呼吸机治疗共12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男性、经产道分娩、胎龄小、多胎、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氧疗、窒息是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胎儿的宫内监测,预防早产,维持早产儿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对56例NEC患儿围生期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NEC发病与母亲围生期相关因素以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新生儿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缺氧、感染、快速超量喂养为NEC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孕妇期定期检查,对妊高征、多胎、生殖道感染应积极治疗,避免早产、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加强喂养管理,对有感染缺氧史的患儿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利于降低发病率.NEC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恶化,对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 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主要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早产儿共299例,出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病区,住院期间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彩超或头颅CT、磁共振)。其中颅内出血早产儿114例为观察组,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的非颅内出血早产儿18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母妊娠高血压疾病、孕晚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重、顺产、羊水污染、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χ2值分别为4.376、7.205、5.042、16.194、15.982、13.320、4.859、31.988、25.855、36.436、29.262,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顺产、1 min Apgar评分、NRDS和孕晚期感染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早产儿颅内出血与孕母妊高症、孕晚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重、顺产、羊水污染、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NRDS、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评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唐云霞 《中外医疗》2010,29(14):8-9
目的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50例早产分娩作为早产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孕周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胎膜早破、胎盘因素、胎位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发生情况,并对〈34孕周的胎膜早破所致早产是否进行保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胎位异常、ICP的发生率早产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34周PPROM保胎组低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窒息率较不保胎组明显下降(P〈O.05)。结论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胎位异常、ICP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对〈34孕周的PPROM产前给予保胎治疗、延长孕龄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1例早期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早期流产症状妊娠妇女340例为对照组,对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妊娠并发症对比;记录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活产儿、新生儿身长、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及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药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王燕 《湖南医学》2014,(2):352-353
【目的】探讨早产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早产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足月分娩的138例相比较,分析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孕周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未作产前检查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孕周早产组在低体质量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pgar评分<7分的比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母亲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病死率和并发症越高;加强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对新生儿结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指导该病的临床防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确诊为BPD的12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BPD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对各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BPD组分别纳入患儿57例、45例、26例,各组患儿在性别、胎次、分娩方式、母患妊高征、产前应用激素、有否胎儿窘迫、出生复苏、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合并肺出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PD程度的加重,胎龄和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阿氏评分1min<8分、胎膜早破>12h、母亲孕期合并感染、羊水胎粪污染的比例上升(P<0.05);用氧时间、输浓缩红细胞(CRBC)、血和痰培养阳性、合并PDA以及侵入性治疗(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超过2次、插胃管)等方面的比例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是预防BPD的基础,积极防治感染、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用氧的时间是减轻BPD严重程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早产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5 月~2011 年7 月期间188 例
HBsAg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系统抽取同期病案号末位数是1和9的HBsAg阴性孕妇265例作为对
照组。结果孕妇HBsAg阳性胎盘前置发生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孕妇(2.66% vs 0%,P=0.03);阳性组<37周的早产发生率明
显高于阴性组(12.23% vs 6.04%,P=0.02)。两组之间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胎膜早破、剖宫产和产
后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Apgar 评分等婴儿发育指标也无显著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HBsAg阳性、ALT升高、胎盘前置以及重度子痫前期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阳
性孕妇可增加早产的风险,但它并不影响胎儿宫内生长。
  相似文献   

17.
周宏  陶珂  李星云 《海南医学》2016,(7):1105-1107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发生了近期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112例未发生此类疾病的晚期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母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以及出生时有窒息史、小于胎龄儿、剖宫产、多胎率、脓毒血症有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剖宫产、多胎率、有窒息史、脓毒血症,是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具有预警功能.结论 尽早对晚期早产儿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监测与随访,可及时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晚期早产儿近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富阳市早产发生现状、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的结局。方法对243例早产产妇临床资料和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早产发生率为7.33%(243/3 316),以晚期早产占比最高(P<0.05),早期早产以自发性早产为主要原因,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均以医源性早产为主要原因,晚期早产胎儿出生体重最大(P<0.05)。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异常、孕期产妇/丈夫吸烟、孕期阴道流血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早期早产的早产儿治愈率较中期早产、晚期早产低,放弃治疗和死亡率均较中期早产、晚期早产高(P<0.05),医源性早产死亡率高于自发性早产、PPROM(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新生儿死亡率更高,应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异常,避免孕期吸烟、孕期阴道流血及低体重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