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桂英 《医学文选》2004,23(1):18-1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3 0例口服氯沙坦 5 0 mg/d,对照组 3 0例口服安氯地平 5 mg/d,均连续服药 1 2周。结果 观察组服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分别为 (4 4 6.3± 6.2 ) mmol/L和 (4 1 0 .5± 7.1 ) mmol/L,服药后血尿酸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 (P<0 .0 1 ) ;对照组服安氯地平治疗前、后血尿酸分别为 (4 4 0 .5± 5 .5 ) mmol/L和 (4 3 6.8± 6.8) mmol/L,无明显变化 (P>0 .0 5 ) ;观察组服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分别为 (1 64/1 1 0± 7/8) mm Hg和 (1 3 2 /84± 7/6) mm Hg,对照组服安氯地平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分别为 (1 67/1 1 2± 1 0 /7) mm Hg和 (1 2 8/80± 5 /7) mm Hg,二组患者服药后血压水平较服药前均明显下降 (P<0 .0 1 ) ;二组患者服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性 (P>0 .0 5 )。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治疗中氯沙坦对血压、蛋白尿和尿酸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50mg/d)治疗8周后血压、尿蛋白、血尿酸及肌酐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从161.66±17.52/97.42±6.70mmHg降至137.33±14.81/87.30±8.53mmHg(1mmHg=0.133kPa,P<0.001);尿酸从457.76±108.77μmol/L降至405.91±90.11μmol/L(P<0.001);蛋白尿从2210.26±1969.8mg/24h降至1895±2447.97mg/24h(P<0.001);血肌酐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兼有降尿酸、降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和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以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氨氯地平组30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 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氨氯地平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病情况,分析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危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2例,分为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324例,血压正常组428例?分别观察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加以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43.1%;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体质指数[(24.9±3.7) kg/m2]?总胆固醇[(4.9±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1.2) mmol/L]?甘油三酯[(2.5±3.0) mmol/L]?血尿酸[(325.2±122.9) μmol/L]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5.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47.7±91.4) mg/g]及阳性率(24.3%)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患者(P < 0.01及P <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原发性高血压者较非高血压人群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的几率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体重,纠正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使代谢性指标和血压全面达标,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代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代文 (Diovan,化学成分 :缬沙坦 )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 ,服用代文胶囊80mg,或加服双氢克尿噻片12.5mg/25mg,1次/d ,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时的诊所坐位血压和心率 ,并测定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的立位血压、尿蛋白、尿糖、血肌酐、血电解质。结果 单用代文或加用双氢克尿噻后8周 ,坐位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77.78% ,其中显效47.22 % ,血压由服药前 (156.43±10.46/95.76±3.79)mmHg下降为 (134.56±9.15/82.38±6.01)mmHg,血压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19.020,18.983 ,P<0.001) ;立位血压由服药前 (154.54±11.06/94.37±4.67)mmHg下降为 (133.75±9.40/81.76±6.00)mmHg,血压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16.584,17.169,P<0.001) ,但未见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用药前后心率、尿糖、血肌酐及血电解质无明显改变 ,尿蛋白有减少。 结论 代文 ,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春善  刘桂莲 《吉林医学》2007,28(3):330-330,332
目的:评价小计量吲哒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小计量吲哒帕胺(1.5mg,日1次),观察血压变化,并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服药8周后,血压总有效率为83.3%,收缩压/舒张压由治疗前的(165.2±13.1/97.5±11.2)mmHg降至治疗后的(141.2±11.8/88.1±8.9)mmHg,治疗2周即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持续8周。用药后血生化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小计量吲哒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不同时间服药对高血压患者降压及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早晨顿服组32例,分次服用组32例,使用拉西地平4mg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62.5mg,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降压疗效及血压晨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早上顿服组与分次服用组服药后比较:(1)24h平均收缩压140.6±12.7 mmHg vs121.5±10.6 mmHg(P<0.01);(2)夜间平均收缩压125.4±10.6 mmHg vs110.4±9.8 mmHg(P<0.05),夜间平均压舒张压81.2±6.2 mmHg vs75.2±5.6 mmHg(P<0.05);(3)血压晨峰值36.8±6.2 mmHg vs22.4±5.3 mmHg(P<0.01)。结论:拉西地平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不同时间分次服用可平稳降低夜间血压,有效控制晨峰现象,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发生的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口服ACE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发生咳嗽与不发生咳嗽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血清ACE水平。结果:130例患者中有51例(39.2%)发生咳嗽。咳嗽组ACE的I型等位基因及II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7%和54.8%,非咳嗽组分别为39.2%和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咳嗽组服药前血清ACE水平[(27.37±11.43)U/L]明显低于非咳嗽组[(45.21±12.56)U/L],两组血清ACE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服药前血清ACE水平在DD基因型最高[(36.65±12.78)U/L],ID型次之[(27.84±7.11)U/L],II型最低[(23.02±8.31)U/L],3个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CE水平及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口服ACEI后所致的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的影响.方法选42例Ⅰ~Ⅱ级老年高血压患者,停服降压药1周后,服氯沙坦50~100 mg/d,共12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T/P比值,血压负荷(BPL),平滑指数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结果①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各时点、24 h、日、夜间平均SBP、DBP及BPL,其总有效率达80.9%;②氯沙坦对SBP和DBP的T/P比分别为68.3%和79.7%,SBP、DBP的平滑指数分别为1.22±0.31,1.35±0.40;③对夜间血压>16/10.7 kPa的高血压患者;能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对于夜间血压正常者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④24 h的SBP、DBP下降幅度与治疗前明显相关,r分别为0.811和0.796(P<0.01);结论氯沙坦能24 h平稳降压,无夜间过渡降压的危险,能有效控制晨间血压高峰,且基础血压越高,降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收治了125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有60例归为对照组;另65例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及CIMT、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DBP、TC、TG、LDL-C水平分别为(128.0±3.7)mmHg、(82.0±3.7)mmHg、(3.65±1.10)mmol/L、(1.11±0.35)mmol/L、(2.45±0.45)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及各血脂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IMT(1.16±0.35)mm、斑块面积(1.20±0.11)m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4±0.40)mm、(1.66±0.1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在实现良好降压、调脂作用的同时,可有效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了依拉地平(isradipine)治疗3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期限6周,结果显示依拉地平1.25mg,每日2次,有14例病人获得满意的疗效,卧位血压由165.5±3.2/100.9±2.9mmHg降至146.1±1.2/89.1±2.5mmHg。11例病人服用剂量增至2.5mg,每日2次,卧位血压降至148.6±4.1/91.5±2.2mmHg。3例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血压降至152.5±2.3/94.9±5.6mmHg。2例病人降压效果不明显。单用依拉地平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3.3%,副作用较少,并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消失。  相似文献   

12.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体重等对尿白蛋白/肌酐的影响.方法对538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血、留取晨尿,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血脂、HbA1c、晨尿白蛋白(Alb)、肌酐(Cr),计算Alb/Cr(mg/mmol),测量身高、体重、坐位血压.分别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177和361例)、肥胖和非肥胖组(181和357例)、高胆固醇组与正常胆固醇组(108和430例),分析血压、血脂、BMI 、HbA1c与尿Alb/Cr的关系.结果 Alb/Cr与收缩压、体重、BMI相关(P<0.01).高血压者的尿Alb/Cr值为(3.1±0. 5) mg/mmol,正常血压患者的尿Alb/Cr值为(1.7±0.2) mg/mmol,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高与血压正常患者的年龄为(64±5)岁与 (61±5)岁、 BMI为(26.2±3.1)与(23. 5±2.6)、血浆总胆固醇为 (6.0±1.7) mmol/L 与(4. 8±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5者Alb/Cr值为(2.7±0.5) mg/mmol,BMI<25者Alb/Cr值为(1.8±0.5 ) mg/mmo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胆固醇(5.9±2.9) mmol/L与(4.1±1.5) mmol/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胆固醇≥5.6 mmol/L者Alb/Cr值为(2.4±1.9) mg/mmol,<5.6 mmol/L者Alb/Cr值为(2.2±1.3) mg/mmol,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Alb/Cr值与高血压、肥胖等因素相关,是否受年龄、血脂等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高血压、肥胖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徐慕丹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48-1349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在1~2级且血尿酸在(420~520)μmol/L之间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50mg/d)60例,福辛普利组(150mg/d)50例,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6.0%;氯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氯沙坦组治疗前后高尿酸水平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福辛普利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沙坦不但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对高尿酸血症也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作为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比较两种钙拮抗剂(贝尼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0例,氨氯地平组24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24 h、白昼、夜间及各时点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1)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服药前后(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均<0.05).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服药后(8周末)绝大部分时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服药前下降(P<0.05).24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在贝尼地平组分别为(9.52±4.21)/(6.34±3.08),(11.63±3.32)/(7.46±2.80),(5.30±2.04)/(4.11±2.40)mmHg(P<0.05);在氨氯地平组则分别为(12.36±1.99)/(7.95±1.84),(11.97±1.84)/(8.24±1.66),(12.69±2.08)/(6.90±1.34)mmHg(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谷峰比: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SBP分别为:65%、95%;DBP分别为62%,69%.(3)不良反应发生率:贝尼地平组低于氨氯地平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尼地平(4~8mg/d)或氨氯地平(5~10mg/d),对每日1次口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可以维持24小时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5.
孙丽侠 《海南医学》2008,19(7):76-7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12月期间我院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6例,服用氯沙坦50mg,或加服双氢克尿塞片12.5mg1~2次/日,少数病人每天只增加氯沙坦50mg口服。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时的坐位血压、心率,并测定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的立位血压、尿蛋白、尿糖、白细胞计数、离子及肝肾功能。结果单用氯沙坦或加用双氢克尿塞后8周,坐位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79.58%,其中显效47.53%,血压由服药前(157.01±10.18/97.16±4.53)mmHg下降为(133.13±8.38/82.18±5.98)mmHg,血压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立位血压由服药前(155.13±10.57/93.66±4.68)mmHg下降为(134.05±9.50/82.13±5.61)mmHg,血压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用药前后心率、尿糖、白细胞计数、离子及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但尿蛋白有减少。结论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及降尿酸作用。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和苯那普利10mg/d,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血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作用相似;氯沙坦除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降低血尿酸;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氯沙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莫索尼定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莫索尼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舒张压在95~114mmHg,年龄为18~75岁的59例患者,分别口服莫索尼定0.2 mg/d(A组)或氨氯地平5mg/d(B组),观察和分析前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服药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至8周末时,A组血压从(156.93±11.52)/(99.93±4.07)mmHg降至(137.48±8.70)/(87.83±4.56)mmHg;B组血压从(156.43±11.38)/(100.43±4.03)mmHg降至(134.63±⒍26)/(85.47±4.81)mmHg(P<0.0 1)。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100.00%,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轻微,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3.79%和1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莫索尼定可有效地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吕霞霞 《安徽医学》2009,30(2):199-200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50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给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每天一片口服,总疗程为8周。结果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降压总有效率为91.49%,血压由服药前的156.57±9.76/98.35±8.60,降至127.95±5.37/79.97±4.26mmHg,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前后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钾无明显改变。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组40例,口服氯沙坦50mg/d;福辛普利组40例,口服福辛普利10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福辛普利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除有较好的降压外,还有降低血尿酸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选氯沙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CK18-M65、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NAFLD组方便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院体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98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03名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指数、血压、腰臀比、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尿酸、CK18-M65及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1±2.15)kg/m2 vs(23.14±1.92)kg/m2,(125.31±6.84)mmHg vs(114.86±7.10)mmHg,(80.49±3.92)mmHg vs(75.28±4.18)mmHg,(0.92±0.18)vs(0.86±0.21),(5.89±0.61)mmol/L vs(5.44±0.53)mmol/L,(2.26±0.18)mmol/L vs(1.49±0.12)mmol/L,(5.35±0.24)mmol/L vs(5.08±0.31)mmol/L,(1.12±0.08)mmol/L vs(1.31±0.11)mmol/L,(3.12±0.14)mmol/L vs(2.79±0.21)mmol/L,(12.78±0.09)U/mL vs(3.45±0.10)U/mL,(361.54±3.15)μmol/L vs(312.51±2.91)μmol/L,(159.18±3.94)ng/L vs(108.54±4.08)ng/L,(1.60±0.08)μg/mL vs(2.23±0.09)μg/mL(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CK18-M65及脂联素的表达均显著改变(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组,肝纤维化组3组CK18-M65水平分别为(128.14±11.26),(145.62±9.62),(167.15±12.08)ng/L;脂联素水平分别为(1.82±0.28),(1.67±0.19),(1.52±0.34)μg/mL)],CK18-M65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23,P<0.05).结论 CK18-M65及脂联素在NAFLD患者中表达异常,且NAFLD患者CK18-M65与脂联素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