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大学生。发现左腋下疼痛性包块4d入院。患者在上举左上肢时感觉腋下轻度疼痛,自己触摸到一个核桃大小包块,轻度触痛,皮肤表面正常,不伴发热、盗汗,无咽痛、咳嗽,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3周前左手无名指被猫咬伤,伤口处红、肿、痛,口服“罗红霉素”2d,伤口红、肿、痛逐渐消失,并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5针。查体:体温37.5℃,咽部轻度充血,右侧颌下扪及2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左腋下扪及1个3cm×2cm×2cm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质地中等、轻度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波动感。胸部X线透视检查:双肺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2.
例1 男,2 0 0 0 - 0 2 - 0 6出生,次日接种卡介苗(BCG)。2 0 0 0 - 0 7- 18偶然发现左腋下有1包块,质软,边界清晰,触之无波动感,检查见其左臂外侧三角肌上缘有(1×2 )mm卡疤,彩超示左腋下淋巴结群有不同程度肿大,最外侧1个淋巴结肿大约为(3 5×3 0 )cm ,底部2个淋巴结也明显增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2岁,大学生.发现左腋下疼痛性包块4 d入院.患者在上举左上肢时感觉腋下轻度疼痛,自己触摸到一个核桃大小包块,轻度触痛,皮肤表面正常,不伴发热、盗汗,无咽痛、咳嗽,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3周前左手无名指被猫咬伤,伤口处红、肿、痛,口服"罗红霉素"2 d,伤口红、肿、痛逐渐消失,并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5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0岁,发现左腋窝无痛性包块1个月.体检:左腋下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为4 cm×3 cm,质硬,可移动,无压痛.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2003年7月19日出生,第2胎,足月剖腹产,接种疫苗前身体健康,无接种禁忌证,家长自述其家庭成员无癫痫、脑病、惊厥及过敏等病史。出生后第3d,由达州市中心医院儿保科护士(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从事预防接种工作6年)到病房为患儿在左上臂三角肌外缘,经消毒后皮内接种卡介苗0·1ml(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21101-3,失效期2004-03),观察15min无任何反应后护士离去。当天接种同支疫苗的另外2名儿童接种后无任何反应。接种后2个月,家长发现患儿左侧腋下出现一“胡豆”大小包块,触压患儿哭闹,未到医院诊治。1个月后,因感冒包块迅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003年2月5日出生,24h内于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接种卡介苗0·1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2030702,有效期2003-05-29)。接种后局部红肿,无破溃。6个月时洗澡后发现破溃,又因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住院,诊断川崎病。接种卡介苗处已破溃,红肿有分泌物,局部溃疡2cm×2cm×1cm,颈部、腋下淋巴结无肿大。处理:局部用5%异烟肼2ml冲洗,外敷利福平粉、异烟肼粉,每日换药1次,1周后局部溃疡收缩,分泌物减少。2周后溃疡明显愈合无分泌物,1个月后完全愈合。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血管发炎的特别疾病。常见于6个月~2…  相似文献   

7.
关于推荐程序的说明 :1 1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HepB)  所有婴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HepB。1 1 1 婴儿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阴性 其婴儿可在 1~2月龄注射第 1针 ;第 2针应在第 1针注射后 4周才能接种 ;第 3针应在第 1针注射后 16周 ,并且在第 2针注射后 8周才能接种。全程注射的最后 1针 (第 3针 )应在 6月龄后完成。疫苗中仅单价HepB能在出生时接种 ;含b型流行性感冒 (流感 )嗜血杆菌的联合疫苗不应在 6周龄前接种 ;如使用联合疫苗 ,可以接种第 4针。1 1 2 母亲HBsAg阳性 其婴儿应在出生 12h内在不同部位分别接种HepB…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005年12月18日出生,足月顺产.于次日9:00在产科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于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接种卡介苗(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10063-1,有效期2006-10)0.1ml.接种后18d家长发现患儿左上臂三角肌处出现一杏核大小肿块.第25d发现左锁骨上出现两个肿块,大的如蚕豆,小的如米粒,并逐渐增大.2月20日左腋下出现了核桃大小的肿块.随后左上臂三角肌处的肿块和左锁骨上、腋下肿块均发生脓疡破溃.患儿分别去县中医院、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兰大附院)、县医院诊治,都是进行了一般的抗炎治疗.有时表面虽已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9.
卡介菌接种后致全身结核菌感染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介苗预防接种是儿童计划免疫的基础组成部分 ,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卡介苗接种后而引致全身性结核杆菌感染的病例鲜见报道。我院 1999年收住院治疗患儿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4月 ,因左腋下包块 3月余于 1999年 6月 16日入院。患儿于 3个月前左腋下出现包块 ,开始为蚕豆大小 ,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 ,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左上肢外侧皮肤 (卡介苗接种处 )红肿、化脓、破溃 ,经久不愈 ,予“利福平软膏”外敷后已结痂 ,尚未脱落。有咳嗽、盗汗 ,无长期低热、消瘦或体重不增 ;伴有腹泻 ,每日解黄色烂便或稀水便 10余次 ,…  相似文献   

10.
1美国 2 0 0 2年儿童免疫推荐程序 (表 1)关于推荐程序的说明 :1 1乙肝疫苗 (HepB) 所有婴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1 1 1婴儿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其婴儿可在 2月龄注射第 1针 ;第 2针应在第 1针注射后 4周才能接种 ;第 3针应在第1针注射后 16周并且在第 2针注射后 8周才能接种。全程注射的最后 1针 (第 3针 )应在 6月龄后完成。疫苗中仅单价乙肝疫苗能在出生时接种 ;含B型嗜血流感杆菌的联合疫苗不应在6周龄前接种 ;如使用联合疫苗 ,可以接种第 4针。1 1 2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婴儿应在出生 12h内在不同部位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和 0 …  相似文献   

11.
1 案例报告例 1:患儿男性 ,6个月 ,足月顺产。患儿出生后在左侧上臂三角肌外侧常规接种卡介苗 ,皮内注射 0 .1ml。接种后约 3周局部发生红肿 ,呈丘疹状浸润硬块 ,平均直径约10 mm左右 ,并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约 5周后自行破溃直径约 10 mm的较深溃疡。以后溃疡面反复结痂脱落化脓 ,达3个月不能愈合。查体 :患儿一般情况较好 ,体温正常 ,左侧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 ,心肺正常。处理 :以 0 .9生理盐水冲洗溃疡面后 ,用利福平粉剂涂撒于溃疡面上 ,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头两周每 2日一次 ,以后改为 3~ 4日一次 ,每次换药前均用 0 .9生理盐水冲…  相似文献   

12.
患儿周XX,女,5个月21天,以"发现腋下包块伴发热近2月"之主诉入院。2月前,发现左腋下有一指尖大小硬结,活动可,无触痛,伴有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炎",相继给予各种抗菌素,渐升级至"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间断治疗一月余,体温仍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4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周"入院.4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无痛包块,约3 cm,未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开始包块逐渐增大到约5 cm,伴有右侧腹股沟区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右下肢动脉瘤",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突然变大,约10 cm,皮肤张力增高,肿块边界清楚,右侧胭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弱,右侧皮温升高.既往病史:入院前9个月因大动脉炎、右侧锁骨下动脉瘤、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外院行主动脉一双侧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输卵管妊娠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无水乙醇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68例。无水乙醇组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甲氨蝶呤组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注射后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100mg,每12小时一次,连续3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血β—hCG水平下降,包块直径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β-hCG水平、包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水乙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明显少于甲氨蝶呤组(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患儿戴浩然 ,男 ,无锡市滨湖区人 ,1999年 4月 1日出生 ,出生后按江苏省计免程序完成了“四苗”及流脑、乙脑、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2 0 0 1年 10月 17日上午 8∶30 ,患儿在当地街道卫生所于左上臂三角肌接种了 2 3价肺炎球菌疫苗 0 5ml (默沙东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 0 0 110 12 ,有效期至 2 0 0 2年 10月 12日 ) ,接种 3h后患儿出现脸色苍白、寒战 ,继而发热烦燥 ,家长送其到街道卫生所接种点 ,测得腋下体温 40℃ ,注射局部无红肿。当即又将患儿送到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 ,测得腋下体温 39 2℃ ,患儿不咳嗽、不流涕 ,查体神清 ,精神…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病例:患者方某,男,2008年11月26日生,足月顺产,发育正常。出生当日给予卡介苗接种(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内注射,接种剂量为0.1ml),2个月后家人发现患者左腋下出现1蚕豆样大小结节,因患儿无其他不良反应家人未予重视。4个月时其腋下结节明显增大,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7.
Zuska病一例     
Zuska病(乳腺乳晕下脓肿)较少见,国内仅薛宁和阚秀[1]在《诊断病理学杂志》报道1例.外科专著及期刊未见报道,外科医师对其知之甚少.国外文献又称其为输乳管瘘,由于对其缺乏认知,常常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实施了不必要的乳腺切除术.最近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29岁,因左乳局部红肿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10d入院.2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正常母乳喂养.哺乳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乳腺红肿疼痛,专科查体:双乳对称,左乳头凹陷,内可见一直径约0.2 cm肿物,乳头后方可触及一大小约3cmx3cm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轻度压痛,乳头无溢液,左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乳腺炎;乳腺包块.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简介患儿 ,男 ,2 0 0 1年 6月 13日出生 ,住济南市柴油机厂一宿舍。分别于 2 0 0 1年 9月 6日、10月 15日、11月 15日在济南长虹医院计划免疫门诊常规肌肉注射百白破三联制剂 (DPT) 0 .5 ml,所用制剂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前 2次均为 0 0 12 0 4 - 5 ,第 3次为0 0 12 0 4 - 3,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部位为 (先 )左 (后 )右臀部交替进行 ,集中式注射。前 2次接种后无任何反应。第 3次注射 3d后 ,患儿烦躁不安 ,精神差 ,家长发现患儿左臀部接种疫苗处有 1个硬结 ,即到我院咨询。2 检查与处理患儿体温 36 .4℃ ,精神差 ,心…  相似文献   

19.
以前曾有数例关于从婴儿出生后第1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血浆中检出HIV-1随后清除病毒感染的报道。 作者曾于1991年报告从1例4岁儿童PBMCs中分离出HIV,但随后丧失了HIV抗体。他的母亲是静脉内注射毒品成瘾者,在妊娠8个月时鉴定出HIV感染。婴儿出生后被遗弃,关于其母亲无进一步的详细资料。婴儿出生后接受奶瓶喂养,无输血史。在出生后4年内每3个月检查1次,此后每半年复查1次,从出生后5周至2岁时发现颈淋巴结病和肝脏肿大,未发现其它病毒感染的证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2005年9月出生,2005年12月8日在社区康复中心接种1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aPT,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1158-4,有效期至2006年11月15日)0.5ml,2周后发现右上臂注射部位红肿,局部有硬结,热敷后症状未减轻,当时患儿无发热等体征。10d后红肿面积增大,接种部位上方也发现一硬结,两者底部触之均有波动感,又过2周后两个部位出现溃破并形成漏管,经局部引流并消毒处理,症状未减轻。后转至专科医院进行局部清创,剔除坏死组织,缝合和引流,使用抗生素,1个月后愈合。定期随访,目前尚(上接第125页)未发现异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