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独特的诊疗技术,作应用针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治疗36例骨质增生患,有效例数34例,有效率达94.4%。  相似文献   

2.
1973年,张氏发现了一个新的微针系统——第二掌骨侧穴位群。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印证,指出:人体任何一肢节系统,(不论是最长的股骨,还是很短的股骨,都是这样的微针系统,都有着与第二掌骨侧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都是整体的一个缩影。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在除第二掌骨侧外又寻找到另一组微针系统,即第一跖骨侧穴位群。笔者在近年来采用针刺该微针系统治疗277例外伤性痛证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张氏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东方神珠全息诊疗法是作者将东方神珠和生物全息诊疗法这两项发明组合起来诊治疾病的新方法。现将我们应用东方神珠全息诊疗30例痛证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受试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例。年龄17~78岁,其中男9例,女21例。头痛4例,胃痛、肩痛、胸痛、关节痛各3例,癌痛、牙痛、咽痛、落枕、腰痛、足痛各2例,舌痛、下腹痛各1例。1.2 方法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cm。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分布于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之浅凹长槽内,测试者用…  相似文献   

4.
自从本刊1992第10期刊出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全息胚诊疗法及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一文后,本人遇几位患者,按“全息胚诊疗法”中的“全息穴位群”,治疗,收到奇效。现介绍几例典型病例如下: 例1:患者王××,男,32岁。市电梯厂工人。1个月前,歇班在家做农活,因坐在拖拉机装满棉柴的车顶上,约离地3m高,颠簸跌  相似文献   

5.
一、定义节肢:是由长骨和包被该长骨的组织构成的系统。例如,上肢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的部分是肱骨节肢,第二掌骨和包被第二掌骨的组织构成了第二掌骨节肢。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人体上的部分,它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内部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着相对明确的边界。一个细胞、一个节肢、一个节肢、一只耳朵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而节肢、耳、舌、鼻等是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各个节肢及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中,都有着与第二掌骨侧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我把这称为穴位全息律。  相似文献   

6.
针刺全息头穴治疗偏头痛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至 1991年,我们运 用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现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单取第二掌骨侧全息头穴,治疗了104例偏头痛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方法在第二掌骨节肢以及桡尺骨节肢,肱骨节肢,胫腓骨节肢,股骨节肢的压痛穴位上针刺或按摩,亦可以治疗整体上相对应的部位或器官的疾病。遵循穴位全息律所揭示的穴位分布原则,按照上一节所述在各节肢寻找压痛点的方法,在各节肢长骨的腹侧先找到对应于疾病部位的压痛点,在这样的压痛点上针刺或按摩。针刺或按摩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可参考第二掌骨侧疗法。  相似文献   

8.
合谷穴和第二掌骨侧穴位群在定位和治疗作用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第二掌骨侧穴位群具有定位准确的优点,各穴位有其高度特异性,而合谷穴则定位相对模糊,狭义的合谷穴具有整体调整效果。第二掌骨侧穴位群的发现是对合谷穴应用的发展,二者的作用机理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方法对45例四肢创伤性骨折病实施生物全息护理,即:全息心理护理;刺激全息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如耳穴、第二掌骨侧穴位;注重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等。结果45例骨折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这种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第二掌骨侧穴位全息疗法,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1973年发现的,指在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进行针灸推拿,从而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新治疗方法。笔者利用暑假,采用本法,结合辨证论治,试治多种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物全息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16~72岁,病程1d~5年;病人均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方法:根据穴位全息律于第二掌骨侧选取头穴部位。遵循同侧对应、少针准穴等原则,通常取穴以偏头痛侧为主,亦可取两侧两穴位,穴位选准后即可用...  相似文献   

12.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的意义不仅在于不问病而可知病位。更重要的是遵照中国古人“以痛为腧的原则”发现了这些穴位,从而可以在这些穴位上针刺或按摩以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病。一、方法 1.取穴取穴方法与前面所述第二掌骨侧速诊法的穴原则相同。只不过在这里是倒过来,不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颊部穴位分布规律与人体全身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观察研究和面颊部的解剖研究,结合生物全息论,分析颊针的理论基础与颊针疗法的理论依据。结果面颊部存在着一个涵盖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系统——颊针系统,对疼痛性疾病疗效显著。结论颊针疗法是一种新的微针诊疗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颊部穴位分布规律与人体全身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观察研究和面颊部的解剖研究,结合生物全息论,分析颊针的理论基础与颊针疗法的理论依据。结果面颊部存在着一个涵盖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系统——颊针系统,对疼痛性疾病疗效显著。结论颊针疗法是一种新的微针诊疗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一年多来采用山东大学张颖清副教授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又称“第二掌骨侧诊疗法”)诊治565例患者,经临床证实,其诊断准确率为93.8%,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6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85岁;男322例,女243例;以各种疼痛为主症的疾病389例。用本法治疗的200例中:头部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命力针刺方法在治疗痔PPH术后疼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穴位的选用是以全息缩影为基础,在两手第二掌骨桡侧,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145例患者,治愈53例,占36.55%,好转75例,占51.72%,总有效率88.28%。结论:生命力针刺能有效缓解痔术后病痛,并且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同时能提高人体的防御和修复能力,增强战胜疾病与伤痛的意念。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本人采用张颖清氏“生物全息诊疗法”即试用第二掌骨侧穴位群按摩治疗胃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54岁,平均年龄30.6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小时。门诊病例18例,另外22例中,8例发生在火车上,9例在病人家中,其余5例分别在办公室或登山途中。本组病例均无发烧,既往有胃痛史或无,发病时都有上腹部剑突下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  相似文献   

18.
垂体后叶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肺血管破裂引起的咯血,门静脉高压,食道下端静脉破裂或胃底静脉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是急救常用的有效药物。主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的恶心、腹痛和排便感觉(便意),病人常不能忍受其痛苦而终止用药,而影响治疗。笔者在临床上常采用张颖清教授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1,2)治疗胃痛,受此启发,将按摩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治疗静推或静滴垂体后叶素时出现恶心、腹痛、便意等副反应的病人,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男42例,女ZO…  相似文献   

19.
针刺全息穴位诊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较系统地介绍了针刺全息诊疗法及全息穴位,例举了作应用针刺全息诊疗法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扭伤多由于足部突然过度的内翻或外翻所引起的,在踝关节周围常有肿胀、压痛及瘀血,是一种关节损伤的外科常见病.笔者在应用第二掌骨侧全息新穴治疗过程中发现,本病常在第二掌骨侧的部位出现反常现象.于是自1993年以来,运用当归注射液于第二出骨侧足穴注射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10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