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粥字的本字和同义字 粥字,《说文》不载。《尔雅·释言》:“粥,淖糜也。”《广韵·屋韵》:“粥,糜也。”《礼记·檀弓上》:“(?)粥之食,自天子达。”孔颖达疏:“厚曰(?),希曰粥。”  相似文献   

2.
“啜粥法”是古法之一。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小用到米粥之方达三十余首,兹将有关情况论述如下:一、粥的原料:有小麦、大麦、粳米等谷物。如白术散后附“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枳实芍药散”以麦粥下之”。桂枝汤“啜热稀粥”等。二、粥的用量:仲景用之有度。如桂枝汤“啜热稀粥一升余”;大建中汤“可饮粥二升余”;三物白散方服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等。  相似文献   

3.
竹溪 《气功》2014,(5):422-425
在我国民间,人们有食药粥以补养身体的习惯,还有专开粥店的。将适当的中药、食物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就叫做药粥。药粥的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在南方的广州,也有独特的药粥风味吃法,如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八宝粥、糯米麦粥等。历史上有不少社会名流和名医也喜用药粥以静心安神,养生益寿,大文豪苏东坡曾说:“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相似文献   

4.
粥是以大米、小米、玉米、大麦和小麦等富含淀粉的谷类粮食,或加其他食物、药物,再加水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常用的粥有菜粥、豆粥、肉蛋奶粥及药粥等.种类繁多.四季有别,其味无穷。而具有各地风味的粥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馋涎垂滴。  相似文献   

5.
“啜粥法”是古法之一。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米粥之方法达三十余首,兹将有关情况论述如下; 一、粥的原料;有小麦、粳米等谷物。如白术散后附“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枳实芍药散“以麦粥下之”桂枝汤“啜热稀粥”等。 二、粥的用量:仲景用之有度。如桂枝汤  相似文献   

6.
回族人民善烹调,喜精制食品,在饮食上有本民族的独特习惯,各种风味小吃独具风味,而有些“食谱”“粥谱”“茶谱”就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健脾开胃,补肾益精作用。《饮膳正要》是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作者忽思慧。书中配方多以羊肉为主料,  相似文献   

7.
好奇尝野菜     
宋代诗人陆游爱喝芋粥、山药粥和藜粥,其中藜粥的“藜”是野菜。在古代,它常与“藿”为伍,组成“藜藿”。藿为豆叶,泛指野菜,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粝粱之食,藜藿之羹。”既然它是古代著名野菜,当然可食。我早就认识它,因为我以前自学过药草采集,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证属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血瘀水停乃病之标,“虚”“瘀”“水”为其病理关键,治宜标本兼顾.根据虚实主次不同,本病可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阳气虚脱等证型.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方用补虚正气粥合山楂粥;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粥;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方用丹参粥合山楂粥;痰饮阻肺型治宜泻肺化痰,方用葶苈子粥合白术茯苓粥;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利水,方用参芪附子粥合参桂苈枣汤.在具体病证的药膳调理过程中,务必恪守“辨证施膳”原则,随“机”而变.对于阳气虚脱者,药膳调理无助救治.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粥是中国广大地区居民喜爱的主食形式之一,《周书》说“黄帝始烹谷为粥”,表明中国人民食粥的历史十分久远。 粥有稠厚、稀薄之不同,在古代,其名称也有别。《广雅》称粥之厚者为“鬻”,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则认为“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食粥之益处,清代黄云鹄《粥谱》说:一省费,二津润,三味全,四利隔,五易消化。其实,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食粥至少有六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即:敬老、节约、救荒、疗疾、养生、美食。 《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汉书·武帝纪》载:“民年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 糜粥疗法(简称粥疗)是以各种糜粥却病延年的一种方法。鉴于此疗法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故余不揣谬误,对此疗法试作浅谈,敬请杏林同仁批评指正。倍受赞誉之糜粥粥,古虽有(饣亶)、(饣建)、(饣衍)、糊、羹等名,有“稠者曰糜,淖者曰粥”之分,但《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均谓粥为  相似文献   

11.
粥为药剂之一 我国是“药食同源”的国家。药粥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在《五十二病方》中,不仅有“石烹煮粥方”,有“庸瓦中取粥方”,还有“青粱米煮粥方”。前者之粥用于治朐养,后两者都用于治“蚖伤”,即蛇咬。此三方中都没有药物,是单纯的食疗方。这是最早的药粥医方。始自先秦。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  相似文献   

12.
医圣张仲蒂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糜粥自治”和“糜粥自养”两个方面,探讨了糜粥在临床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医食同源”或“药食同源”之说,而药粥正是这种说法的具体体现之一。 药粥,就是把中药和米、粟等谷类混合在一起煮成粘稠状,也把它叫做“中药粥”。药粥能维护消化机能衰退的老年人的健康,能预防老年病的发生,是治疗老年病的民间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相传黄帝发明“烹谷为粥”后,数千年来粥的品种花样繁多,成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美食”,闪烁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异彩。 在粥餐中,受人青睐的要数豆粥。曹庭栋在《老老恒言·粥谱说》中,罗列了上中下三品之粥百余种,而豆粥名列上品36种之中。古代养生家认为豆粥不仅能饱腹充饥,而且具有健脾益肾、养血生津、祛病强身之功。《东观汉记》中记有秦汉时期人们以豆粥为一种主要食品。汉代,人们用淘米水和小豆煮粥,名为“甘豆羹”,成为当时养生延年之佳品。北宋  相似文献   

15.
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食之一。它是由谷类食物煮至糜烂而成,故又称“糜粥”。如: 《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有“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的载述。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的把啜粥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开创了辨证用粥的先河。谨就仲景粥疗的临证意义略论如下。一、益阴酿汗助药祛邪《素问·评热病论》:“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汗者,精气也”说明汗为阴液,源于水谷化生,谷气盛则精气充,精充而津液足。仲景在应用桂枝汤类发汗剂时,每喜用粥以助药力。如服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栝萎桂枝汤治柔痉,方后注“汗不出,啜热粥发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美食大国。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中国的粥在4000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并作为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  相似文献   

17.
粥在我国有4000年的历史,《周书》称“皇帝使烹谷为粥”,这是关于粥的最早记载。民间自古就有“春食芥菜粥,夏食绿豆粥,秋食莲藕粥,冬食腊八粥”谚语,只是不同的年代,吃粥对人们的意义大有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8.
冬天,是喝粥的一个好时候,我家祖祖辈辈喝“过冬粥”。近两年来,深深地体会“过冬粥”对人体养生的重要保健作用,至今家中人人健康,从不患病。以下就简要介绍几种我家常食的保健粥谱。 一、胡桃粥 核桃仁5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适量清水,入锅同煮成  相似文献   

19.
春天宜食粥     
有一种美食,国人称它为“布衣美食”,是因为它的普通、美味、养身体,这种美食就是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是喝着粥长大的。粥,以适量米谷,加一些辅料与水同煮一定时间就可以了。古人把粥看成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补益妙品,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补人之物”。只是,煮粥所配的辅料不同,保健功效也各有差异,故一年四季食粥也很有讲究。  相似文献   

20.
张绪生 《广西中医药》1993,16(3):40-41,44
<正> 慢性胃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以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饱满、闷痛或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为其特点,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笔者根据自己治疗本病的经验认为,该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粥疗法,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古人谓:“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药粥集药食为一体,具有细、软、精的特点,适于慢性胃炎患者对饮食的要求,故病后粥养最宜。药粥服法一般以10~15天为1疗程,可服用2~3个疗程。少数病人亦可长期服用。具体分型施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