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频率、类型,确定合适的远端切除长度.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34例和山东省立医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28例做病理学检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中下段直肠癌发生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形式为:黏膜下或肌肉间浸润,发生率为16%(10/62),浸润距离为0.5~1.0 cm.直肠癌远端系膜转移形式为: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围神经转移、孤立癌灶,转移率为19%(12/62),浸润距离为0.5-4.0cm.Logistic单因素分析: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淋巴结转移、环周切缘癌浸润和Dukes分期与中下段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和系膜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Dukes分期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ukes分期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独立因素(Wald=8.386,P=0.004).直肠癌手术切除远端肠管的长度最少为1.5 cm,但必须保证切除远端系膜的长度>5.0 cm.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例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壁内扩散为21例,其中19例扩散距离〈1cm。其与癌的大体类型、大小、组织类类型和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不同程度的关系。据此,考虚标本固定的因素,对中低位直肠远端切除长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直肠癌在直肠远端系膜内播散的规律.方法 收集直肠癌根治手术标本60例,整体平铺用溶脂法处理后,绘制淋巴结分布图,逐个定位、计数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显微镜下观察其转移规律.结果 直肠癌在直肠远端系膜的播散方式主要为淋巴结转移和癌转移结节形成,远端系膜总播散率为13%(8/60),淋巴结播散率为10%(6/60),癌结节播散率为7%(4/60),播散最远距离为4.5 cm.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远端系膜淋巴结播散的因素.肿瘤部位及Dukes分期是影响直肠癌远端系膜癌转移结节播散的因素.结论 利用溶脂法能全面客观地观察直肠远端系膜内癌组织的播散规律.直肠癌手术远端系膜切除距肿瘤下缘不应少于4.5 cm或行全系膜切除.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直肠系膜播散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系膜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采用连续病理切片方法观察40例直肠癌的手术标本。结果40例直肠癌中发现直肠系膜有癌播散6例(15%),播散方式有肿瘤直接浸润、在系膜中形成孤立癌灶、血管和(或)淋巴管的转移。播散范围均在肿瘤下缘4cm之内。直肠癌直肠系膜播散与肿瘤分型、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相关,与肿瘤大小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无相关。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系膜的远端切缘应超过肿瘤下缘4cm。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直肠癌向直肠系膜远端微转移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为直肠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直肠癌术后标本42例,沿肿瘤下缘纵向切取宽约2cm的远端直肠系膜组织,用脂溶法处理后,计数其中淋巴结,随后按每1cm距离切成组织块,行HE染色,取HE检查阴性的切片,再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0为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观察肿瘤远端直肠系膜中微转移的情况。结果直肠远端系膜中共检出8例有淋巴结微转移(其中2例合并有癌结节播散),1例仅有癌结节播散,远端系膜总转移率为21.43%(9/42);转移最远距离为4cm。直肠癌系膜远端微转移在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等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系膜远端的微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微转移和癌结节的形成;微转移发生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低位直肠癌逆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实施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时,肿瘤平面以下系膜与肠管切除的范围。方法将60例经标准TME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肿瘤标本,以5mm间距由肿瘤下缘横断面连续取材至下切缘.大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转移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5例(25.0%)患者出现肠系膜逆向转移,转移距离0.5~4.0(2.47±1.06)cm;肠系膜逆向转移与Dukes分期(P〈0.01)、肠旁淋巴结转移(P〈0.01)和组织分化程度(P〈0.05)相关。11例(18.3%)患者为肠壁内逆向浸润,转移距离0.5~4.0(1.64±1.16)cm。肠壁内逆向浸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时,宜切除4.0cm远端系膜和2.5cm肠管;肿瘤病理分期晚、有肠旁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不良时,最好切除5cm远端系膜和肠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的微淋巴管密度(LVD)与直肠癌远端扩散(DIS)长度的关系,探讨LVD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时对决定远端切除长度的价值.方法 92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DIS,利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LVD,分析LVD与DIS及直肠癌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44例(47.8%)患者有DIS,为(0.31±0.09)cm;其中有23例(52.3%)淋巴管内癌栓.癌缘LVD明显高于癌内,DIS组明显高于无DIS组.相关分析显示,DIS组中,癌缘LVD与DIS呈正相关(r=0.755,P<0.01);当癌缘LVD超过38时,DIS均超过1 cm.LYD还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淋巴浸润有关.结论 淋巴管内癌栓是直肠癌DIS的主要形式,LVD与DIS的相关关系有助于决定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远端切除长度.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直肠癌远端肠壁内浸润情况,为直肠癌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标本整体平铺用溶脂法处理后,从肿瘤下极开始每隔0.5cm切取肠壁一块,显微镜下观察肿瘤远端肠壁浸润情况。结果 60例标本中有11例发现肿瘤向远端正常肠壁浸润,浸润阳性率为18.3%。其中浸润≤0.5cm者5例,〉0、5cm而≤1.0cm者2例,〉1.0cm而≤1.5cm者4例。浸润距离最远者为1.5cm共2例。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与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无关。结论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最远距离为1.5cm,根治手术时肿瘤远端肠壁切除不应少于1.5cm,对于癌肿分化差、浸润较深的病例,术中更应严格遵循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97例直肠癌微血管计数与远端扩散长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微血管计数 (microvesselcount,MVC)和远端扩散长度的关系 ,为手术时确定直肠癌远端切除长度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直肠癌根治标本 97例 ,用Ⅷ因子相关抗原 (F8 RA)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法测定其直肠癌组织的MVC ,并连续切片 ,在光镜下观测直肠癌的远端壁内扩散长度 ,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远端发生扩散的直肠癌4 7例 ,平均MVC为 2 8± 5 ,明显高于没有远端扩散的 5 0例的MVC (2 0± 5 ) ,且MVC较高的直肠癌远端扩散距离也较长。结论 直肠癌手术时远端一般切除 2~ 3cm即足够 ,但MVC较高的病例 ,远端扩散距离较长 ,手术远端切除长度也要延长。术前活检确诊直肠癌的同时测定MVC ,可作为决定远端切除长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462例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清扫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和淋巴清扫范围。方法 对1990-1999年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的373例和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加盆腔侧方淋巴清扫术(简称侧方清扫术)的8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转移率为41.8%,患者年龄、癌灶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癌灶大小是影响淋巴转移率的重要因素(P<0.05)。89例侧方清扫术的盆腔侧方淋巴转移率为15.7%,其中85.7%位于癌灶同侧。有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者均为浸润深度T3、T4者;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较高。侧方清扫术组的盆腔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17.7%(P<0.05);侧方清扫术组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7.9%(P>0.05)。结论 应提高对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对怀疑或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灶侵犯浆膜或穿透肠壁、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建议行侧方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罗灿  卢晓明  聂秀  李新明  姜虹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1):687-689,T0001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远端肠壁内和壁外的播散转移差异及远端播散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标本,制作直肠全层带系膜大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角蛋白一20。结果远端播散不仅发生在直肠管壁内,还可播散至直肠壁外系膜内脂肪组织,最常见的播散方式为淋巴道弥散;在距肿瘤远端0.5~1.5cm壁外远端播散与壁内播散有显著性差异;肠壁内远端播散均发生在距肿瘤远端2.0cm之内,肠壁外远端播散未超过3cm。远端播散与TNM分期相关,而与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关。5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细胞角蛋白一20均为阳性表达。结论TME减少了肿瘤残留及通过远端播散造成复发的可能性。在根治性手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保留肛门的机率,使部分患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排便功能。远端直肠可切除不小于2cm,系膜不小于5cm或系膜全切除可以作为保肛手术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合理的手术范围。方法应用病理检测和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标本进行分析,观察直肠癌组织和癌远端3cm和5cm、正常肠管组织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及正常结肠系膜组织的DNA倍体、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和增殖期细胞百分比(SPF)值的变化,并与病理检测相对照。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和5cm肠管中均未检测到癌浸润.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癌转移率分别为26.7%和6.7%。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的DI、P1和SPF值显著高于癌远端3cm和5cm及正常肠管组织,癌远端3cm肠管组织也显著高于癌远端5cm及正常肠管组织,而癌远端5cm肠管与正常肠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细胞异倍体率与癌远端3cm肠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高于癌远端5cm及正常肠管组织。癌组织的DI和异倍体率与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系膜,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组织的DI和异倍体率亦显著高于正常系膜。癌组织P1和SPF则显著高于癌旁3cm和5cm及正常系膜。结论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肠管组织为安全组织;而流式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肠管组织和癌旁5cm直肠系膜为不安全组织;手术切除范围应达癌远端系膜5cm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 J  Wu ZY  Du JL  Yao Y  Wang ZD  Lin HH  Luo XL  Zha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894-896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系膜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56例行直肠系膜全切除的中下段直肠癌采用病理大切片法检测直肠系膜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为64.3%(36/56)。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为51.8%(29/56);直肠系膜癌巢阳性率44.6%(25/56)。直肠系膜转移病灶距肿瘤远端最远有5cm。肿瘤直径35cm中下段直肠癌系膜转移率为83.3%(15/18),而肿瘤直径<5cm仅为55.3%(21/38)(P=0.041)。T1、T2和T3期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分别为1/6、56.6%(13/23)和81.5%(22/27)(P=0.007)。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分别为1/5、63.2%(23/37)和85.7%(12/14)(P=0.028)。I期、Ⅱ期和Ⅲ期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分别为1/5、27.3%(6/22)和100%(29/29)(P=0.000)。直肠系膜转移率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肠壁周径、Ming分型无关(P>0.05)。结论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分期密切相关。中下段直肠癌应行直肠系膜全切除或远端直肠系膜切除至少5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的必要性和选择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STME)的最佳切除范围。方法 以 31例直肠癌TME手术标本为对象 ,纵向由远及近以 5mm的间距连续取材 ,常规固定包埋 ,大组织切片机以 2 .5cm的间隔连续切片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将直肠系膜等分为内、中、外三个带 ,每带按左、右、后三个方向分为三个区 ,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的转移灶分别定位于上述九个区。结果 直肠系膜外带内癌转移 1 4例 (4 5 .2 % ) ,全部为低位直肠癌 ;远端直肠系膜 (DMR)内癌转移 2例 (6 .5 % ) ,均在原发灶下缘以远 3.0cm以内 ;环周切缘癌浸润 2例 (6 .5 % )。结论 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时 ,完整地切除直肠系膜非常必要 ;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应达到肿瘤下缘以远 4cm。  相似文献   

15.
末段2 cm直肠癌齿状线以远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末段2 cm直肠癌远端浸润的范围,为改进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行Miles及内括约肌切除手术(ISR)的30例直肠癌标本,于齿状线以远按0.2、0.4、0.6、0.8、1.0、1.5、2.0、2.5和3.0 cm逐段全层取材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30例病例中1例标本病变位于齿状线上,下缘超过齿状线2cm.余29例齿状线以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均无肿瘤浸润.结论 末段2 cm直肠癌极少出现超过齿状线以远的逆行浸润,通过保留更多齿状线以远的皮肤组织很有可能减少末段2 cm直肠癌患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后肛门不适及其他并发症,进而可能改善这些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 6例患者取淋巴结 4 4 3枚 ,应用淋巴结显示液处理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 ,对切取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2 3例(88 5 % )患者的 1 2 8枚 (2 8 9% )淋巴结发现肿瘤转移 ,淋巴结直径≤ 0 5cm者 76枚 (5 9% )。转移病例中 ,后壁直肠癌 1 4例 ,71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6 8枚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侧壁直肠癌 9例 ,5 7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其中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旁转移 2 9枚 ,对侧 7枚 ,同侧直肠中动脉旁转移4枚、对侧无转移。结论后壁直肠癌转移主要为上行扩散 ,侧壁直肠癌可伴有侧方淋巴结受累 ,并以肿瘤同侧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nd aims Local recurrence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 is conceived to result from microscopically incomplete resection.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s of mesorectal neoplastic foci, and examined the involvement and micrometastasis of lymph nodes.Methods Observation of large tissue slice and analysis of tissue microarray were integrated in the pathological study of 31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specimens.Results Altogether, 349 mesorectal neoplastic foci were examined from 18 specimens. Almost 33% of them were in the outer layer of mesorectum. Concerning position of primary tumor, ipsilateral neoplastic foci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contralateral neoplastic foci. Distal mesorectal spread was found in four patients with the distance ranging from 1 to 3.5 cm. Four specimens were diagnosed to have circumferential margin involved. Nine hundred seventy-two lymph nodes were harvested with 128 involved by tumo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ccurrence of micrometastasis was observed among tumors of different stage.Conclusions Combination of large tissue slice and tissue microarray provided a more detailed method in studying the metastasis of rectal cancer. Complete excision of the mesorectum with fascia propria circumferentially intact is essential. Circumferential margin involvement and micrometastasis suggested that tumor spread may go beyond the scope of a single TM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