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 ,在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低流量下行动脉导管闭合术8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者8例 ,其中男5例 ,女3例 ;年龄5~53岁 ,大于25岁者6例。胸片示心胸比0.5~0.7 ,两侧肺充血。心脏超声检查示未闭导管直径大于1.5cm2例 ,小于1.5cm6例 ;左室舒张末内径均大于55mm ,最大85mm ,均为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压>7.5kPa6例 ;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型狭窄、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房颤各1例。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2.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用12条成年健康杂种犬,通过对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酶谱和ATP含量,心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观察,比较在体外循环条件下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实验组)和传统的晶体停搏液方法(对照组)对心肌的损伤程度。结果:利用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测得的cTnI,心肌酶谱和ATP含量等指标明显优于间断灌注晶体停搏液方法(P<0.01或P<0.05),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亦显示出较实验组更明显的损害。结论:体外循环下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较传统的晶体停搏液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室颤法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状态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4 0例。随机分为低温室颤组 (HF组 )和冷晶体停跳液组 (CC组 ) ,每组 2 0例病人 ,分别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 6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 ,测定并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 (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 (MDA)在围手术期浓度变化。取心肌电镜标本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HF组和CC组术后 4种酶学指标都升高 ,CC组的cTnI,CK MB ,MDA在大多时点都较HF组升高明显(P <0 .0 5 ) ,其中以cTnI值最为显著 (P <0 .0 1) ,而SOD值低于HF组 (P <0 .0 5 )。心肌超微结构显示HF组心肌损伤较CC组轻。结论 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室颤法与常规阻升主动脉心脏停跳法都可引起心肌损伤 ,但低温室颤法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停跳法 ,可以推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评价低温室颤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冷心脏停搏液组(n=13)和低温室颤组(n=11),分别行心内直视畸形纠治术,观察心肺转流(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巴胺使用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冷心脏停搏液法的术中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多巴胺使用量多于低温室颤组;心律失常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两组无差异.结论低温室颤法不存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良好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孕妇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孕妇心脏直视手术行体外循环 (CPB)管理的经验。 方法  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孕妇 ,体外循环时不作全身降温处理 ,动脉灌注流量 3.0~ 3.7L·m-2 ·min-1。期间连续监测胎心率。 结果  2例患者术中经过平稳 ,术后恢复良好 ,3个月后行剖宫产各娩出 1名健康男婴。 结论 为确保母婴安全 ,孕妇CPB应采用常温、高流量灌注 ,维持较高MAP和合适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6.
7.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5例风心和先心二狭二闭,或合并主狭主闭的患者,在浅低温(32±1℃)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合并主狭主闭者先在心脏停跳中置换主动脉瓣,后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置换二尖瓣,需三尖瓣成形术者亦在心脏跳动中施行。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良好,心跳组术后24小时多巴胺用量按μg/kg/min计,比心停组用量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自行设计的左心腔无层级排气装置和主动脉灌流导流装置,用于临床无气栓发生,证明装置设计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988年8月~1996年8月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实行心脏直视手术15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1例,女79例;年龄3~61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共65例,其中并发中度至重度肺动脉高压25例;瓣膜替换术50例。其中双瓣替换、二次换瓣、急症瓣膜替换8例;术前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15例,Ⅳ级7例;法乐四联症7例;完全性房室共同通道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马凡综合征带瓣升主动脉替换术及Ebstein畸形矫正术各1例;其它20例。1.2手术方法正中锯开胸骨径路或右胸横断胸骨径路。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吴励文  郑慧 《广东医学》1997,18(12):809-810
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4例,分为血液保护组(保护组)和对照组各12例,保护组麻醉后放自体供血8~10ml/kg在停体外液循环机后回输,回收循环机血,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以及抑肽酶应用和控制性降压等多措施血液保护,结果,保护组输异体血例数占33%,平均输血量是150ml;而对照组输异体血例数100%,平均输血量是733ml节约血量80%(P〈0.01),术后24小时Hb,Hct,Plt两组比较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11.
左心转流半身体外循环灌注在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金新会,王祖谦,苗海燕本文报导采用左心转流半身体外循环灌注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主动脉缩窄2例。资料与方法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20岁,体重48~50kg,听...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2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脏跳动的体外循环技术完成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方法。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体温降至31~34℃,MAP维持在6.67~10.67kPa,保持冠脉的血液供应,让心脏在“空跳”状态下完成288例各种心内直视操作。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均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操作都可在这种技术下完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血源的紧张,输血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及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减少输血的各项措施研究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减少术中出血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心脏手术由于体外循环对血液凝血成分的破坏,其渗血量比其他手术成倍增加;我们应用大剂量6-氨基己酸(EACA)减少术中渗血,取得了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年1月~1999年5月我院42例心脏手术病例,年龄4~45岁,男16例,女26例,心功能1~3级。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R)、二间瓣置换术(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根据每种手术方式和男女比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  相似文献   

14.
膜式氧合器在重症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式氧合器在重症心脏手术中的应用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金新会,王祖谦,苗海燕,刘玲,彭元奎自1991年至1994年,我院首次将美国MAXIMA和巴西OXIM膜式氧合器(膜肺)应用于30例重症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中,现介绍如下:资料本组30例,男性6例...  相似文献   

15.
16.
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方法:2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者经第2肋间正中横切口,行室缺修补、房缺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者经后胸骨旁纵切口,儿童8 ̄10cm,成人10 ̄12cm;升主动脉阻断18 ̄110min。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40%)未输血。结论: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其视野小,操作要求高,遇有特殊情况时处理较困难,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7.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 2 0 0 0年共施行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 1 0例 ,就其体外循环管理及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共 1 0例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5~ 60岁 ,体重 2 0~ 68kg。心功能Ⅱ~Ⅲ级 ,手术为风心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 4例 ,风心病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 2例 ,法鲁式四联征 1例 ,室间隔缺损 2例 ,房间隔缺损 1例。1 2 体外循环方法 全组病例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人工心肺机采用STOCKRTⅢ型 ,氧合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手术修补的临床资料.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自视手术,收紧上下腔静脉套带,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维持在33±1℃,均在心室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自视手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胸腔引流少,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对内环境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25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手术的应用经验,对其优缺点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25例先天性心脏病不停跳手术组为实验组,全组年龄4~15岁,均为非补片修补患者;随机抽取1998~1999年度相同年龄段的心脏停跳非补片修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术后24h液体出入情况及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本外循  相似文献   

20.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朝先 《四川医学》1998,19(5):370-371
我院在1997年3月至1998年5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共施行了60例,其中心脏瓣膜置换30例;MVR,AVR,RMVR,DVR,SD和VSD,心内直视缝合PDA方法1例,皆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并对心肌保护,脑复苏和脑栓塞,出血与血尿,以及心肌细胞超笛结构损害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