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年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回顾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2006年中国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相似文献   

2.
多粘菌素临床应用进展及应对超级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容 《医药导报》2011,30(2):135-140
随着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或泛耐药革兰阴性菌,尤其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已成为引起严重致死性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最近国际上又发现了新的含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新德里 金属 β 酰胺酶 1(NDM 1)”基因的耐药菌(所谓“超级细菌”)。该菌对目前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β 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具有广泛耐药性,仅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后者目前在我国尚未上市。一旦患者感染这种细菌,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该文介绍老药多粘菌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于治疗多药耐药和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细菌通过不断地进化与变异,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细菌耐药性。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从药物敏感菌逐步发展为耐受多种抗菌药物的超级细菌,由此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威胁。因此,研发抗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细菌感染的药物,尤其是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全新的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本文简要综述2010年后上市或进入临床的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碳青霉烯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明显上升,甚至某些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因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抗生素比其它所有抗菌药物更耐酶,具高效、更广谱的抗菌作用,已成为治疗院内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新一类抗菌药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形成,虽然眼前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多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滥用现象,从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超级细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问题[1]。为减少细菌耐药,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将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措施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广泛、抗感染效果强大的一类抗生素,但细菌的耐药性目前已成为此类药物的严重问题。细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而解决细菌产生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原有的抗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品种日  相似文献   

7.
新近出现的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l,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现有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具有广泛耐药性,仅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就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状况、耐药和传播机制、实验室检测以及临床感染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在预防及治疗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在新生儿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应用广泛,现报道如下。 1抗菌与耐药 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感染药物至今国内外已大量使用,临床各科均应用较多,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它具有两重性。由于各种原因,细菌耐药性发展快而严重,感染性疾病又面临严重威胁。有的细菌含有多种耐抗菌药物基因,抗菌药物在临床、养殖业是否合理使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一类抗生素即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之一是细菌通过产酶来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去活性.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酶抑制剂灭活β-内酰胺酶,保护β内酰胺环,从而使这些抗生素发挥它们原有的抗菌作用.体外试验结果证明,BRL4271效果最明显,他唑巴坦、克拉维酸钾第二,舒巴坦作用最弱.这些酶抑制剂必须与抗生素合用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因此国内外许多药厂生产出一批复方制剂用于临床,现将这些抗菌复方制剂处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PA)多重耐药性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以往的研究多注重PA的天然耐药机制,如外膜渗透性降低及泵出机制。近年来,在PA中发现了多种β-内酰胺酶,如广谱酶中的PSE-1。SHV-1.超广谱酶中的VEB-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紊(如亚胺培南)耐受的金属β-内酰胺酶。但上述研究只局限于细菌的单一耐药机制。不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接触过抗生素的病原菌也会出现对抗生紊的多重耐药。基因盒一整合子系统是细菌基因组中可移动的基因克隆和表达单位,能携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组分,形成多种基因的组合、排列,对细菌及质粒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通常涉及到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细菌产生多重耐药和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密切相关。目前发现,细菌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有70余种,整合子作为一个移动遗传元件,通过质粒、转座子在细菌同种或不同种属间进行基因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病原菌中广泛传播。整合子结构是国际上研究细菌多重耐药机制、监测细菌耐药性播散趋势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是高效的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许多革兰阴性菌和一些革兰阳性菌感染,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本文主要从核糖体修饰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修饰酶的作用、药物的外排泵系统等方面对 AGs的耐药机制进行阐述,为能合理使用AGs、控制细菌耐药性蔓延以及新型AG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日益严重,单一抗菌药物难以完全杀灭耐药菌。应用低频超声技术联合抗菌药物,无论是对于浮游态菌还是生物被膜态菌,都能增强抗菌药物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其机制主要为空化效应。目前,低频超声技术已探索性应用于人体局部感染治疗中。作为一种可靶向治疗的非侵入性疗法,低频超声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此外,低频超声技术在基因转染上具有优势,并可通过改变基因来影响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urn β-lactamerses,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它能够水解青霉素类、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革兰阴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产ESBLs细菌常具有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就近年来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患儿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共分离出病原菌49 909株,主要来自痰标本(62.06%);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45%,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6.66%、3.89%;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发现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南京市儿童医院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应考虑儿童的自身状况,结合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加强监管,以降低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157株MRSA菌株的耐药调查及感染病例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时萍  丁海燕  姜思通 《抗感染药学》2005,2(3):121-122,127
目的:分析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现状及抗感染用药现状。方法:对157株MRSA菌株进行耐药率统计,对感染病例进行用药全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万古霉素类仍为目前对MRSA最敏感(耐药率为0)和使用最多的品种,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菌株确认及药敏试验报告滞后,导致治疗前期的敏感品种选择率偏低。结论:MRSA的耐药现状日趋严重,及时进行MRSA的分离确认和药敏试验,有利于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常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临床中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年中共检出革兰阳性菌3 137株,前3位分别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 039株,65.0%)、金黄色葡萄球菌(662株,21.10%)、粪肠球菌(211株,6.73%),其中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共2 154株,占68.6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但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严重,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使用强度,提高细菌监测水平,对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受对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威胁。CRISPR-Cas系统具有高度的靶标基因序列特异性与方便的可编程性,已被尝试用来控制耐药病原细菌。用噬菌体传递CRISPR-Cas系统切割耐药细菌特有靶标,可恢复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或直接致其死亡。更吸引人的应用则是用CRISPR-Cas系统编辑噬菌体基因组,使其具备期望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常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临床中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年中共检出革兰阳性菌3 137株,前3位分别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 039株,65.0%)、金黄色葡萄球菌(662株,21.10%)、粪肠球菌(211株,6.73%),其中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共2 154株,占68.6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但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严重,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使用强度,提高细菌监测水平,对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及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调查2006年1月—2007年9月351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临床药师对228例病原菌监测阳性病例进行用药干预,分析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检出致病微生物3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88%)、革兰阳性菌(18.82%)、真菌(15.29%)。革兰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性严重。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了新的耐药菌株出现,提高了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是决定抗生素治疗成败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可以诱导细菌耐药并影响细菌的毒力。本文介绍了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产生的来源;阐述了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和毒力的影响。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涉及了细菌的耐药选择性、生物被膜和持留菌的形成、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和基因表达;对细菌毒力的影响主要包括细菌的黏附性、运动性和其它毒力因子。以期为畜牧生产中减少和避免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的产生,减缓和克服细菌耐药性,降低致病菌的毒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